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09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7
一种轮椅,包含椅座、靠背、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致动构件以及导杆。椅座包含主椅架以及子椅座。子椅座设置于主椅架内且枢接至主椅架。致动构件固定于子椅座上且具有弧形导槽。弧形导槽具有第一上端点、中间低点以及第二上端点。导杆固定于第三连杆上并且插入弧形导槽内。在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子椅座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导杆从弧形导槽的第一上端点移至中间低点。随后,子椅座向下传动直至导杆移至弧形导槽的第二上端点。此时,主椅架与子椅座共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椅其椅座的子椅座在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会先向上转动再向下转动,致使不会让病患下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在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不会让病患下滑的轮椅。
技术介绍
现行的轮椅已有其靠背能调整与座椅所夹的角度的设计。甚至已有靠背能转动至与座椅共平面的轮椅。然而,这些现有技术的轮椅并未考量到下半身甚至全身无法移动的病患。在这些现有技术的轮椅的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坐在轮椅上的下半身甚至全身无法移动的病患会从轮椅上滑落。这会导致照护人员操作轮椅的困扰,甚至会造成病患受伤。此外,现行的轮椅也已有能将轮椅的靠背、椅座、第一靠手部、第二靠手部、腿支撑部以及脚支撑部能调整成共平面以构成床垫。由轮椅转换成的床垫能匹配床框的容纳空间,进一部构成照护床。然而,目前尚未见到能换成床垫的轮椅具有升降的功能。更未见到能结合床框的轮椅具有升降的功能,进而调整床垫的高度,以便照护人员能省力地照护病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欲解决的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不会让病患下滑的轮椅。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轮椅能转换成床垫,且具有升降功能,还能与床框结合成照护床。也让照护人员省力,更可避免照护人员受伤。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包含运输基座、椅座、靠背、第一致动装置、第一连杆组合、第一致动构件以及第一导杆。椅座包含主椅架以及子椅座。主椅架固定于运输基座上。子椅座设置于主椅架内,并且枢接至主椅架。靠背枢接至主椅架。第一致动装置固定于运输基座上,并且可转动地连接至靠背上。靠背能由第一致动装置致动相对于椅座于竖起位置与平躺位置之间转动。第一连杆组合具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杆组合的第一连接端固定于靠背上。第一致动构件固定于子椅座上。第一致动构件具有第一弧形导槽。第一弧形导槽具有第一上端点、第一中间低点以及第二上端点。第一导杆固定于第一连杆组合的第二连接端上,并且插入第一致动构件的第一弧形导槽内。当靠背处于竖起位置时,第一导杆位于第一致动构件的第一弧形导槽的第一上端点处,并且主椅架与子椅座共平面。在靠背由第一致动装置致动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子椅座由第一连杆组合以及第一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第一导杆位于第一弧形导槽的第一中间低点处。随后,子椅座向下传动直至第一导杆位于第一弧形导槽的第二上端点处。此时,主椅架与子椅座共平面。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致动构件可以固定于子椅座的底表面上。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致动构件可以固定于子椅座的第一侧边上。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还包含第二连杆组合、第二致动构件以及第二导杆。第二连杆组合具有第三连接端以及第四连接端。第二连杆组合的第三连接端固定于靠背上。第二致动构件固定于子椅座的第二侧边上。第二致动构件具有第二弧形导槽。第二弧形导槽具有第三上端点、第二中间低点以及第四上端点。第二导杆固定于第二连杆组合的第四连接端上,并且插入第二致动构件的第二弧形导槽内。当靠背处于该竖起位置时,第二导杆位于第二致动构件的第二弧形导槽的第三上端点处,并且主椅架与子椅座共平面。在该靠背由第一致动装置致动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子椅座由第二连杆组合以及第二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第二导杆位于第二弧形导槽的第二中间低点处。随后,子椅座向下传动直至第二导杆位于第二弧形导槽的第四上端点处。此时,主椅架与子椅座共平面。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合包含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具有第一末端以及第二末端。第一连杆的该第一末端即做为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杆具有第三末端以及第四末端。第二连杆的第三末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末端枢接。第三连杆具有第五末端以及第六末端。第三连杆的第五末端与第二连杆的第四末端枢接。第三连杆的第六末端即做为第二连接端。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合包含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第四连杆具有第七末端以及第八末端。第四连杆的第七末端即做为第三连接端。第五连杆具有第九末端以及第十末端。第五连杆的第九末端与第四连杆的第八末端枢接。第六连杆具有第十一末端以及第十二末端。第六连杆的第十一末端与第五连杆的第十末端枢接。第六连杆的第十二末端即做为第四连接端。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还包含第一靠手部、第二靠手部、腿支撑部、第二致动装置以及脚支撑部。第一靠手部枢接至靠背的第三侧边。第二靠手部枢接至靠背的第四侧边。腿支撑部枢接至主椅架。第二致动装置固定于运输基座上,并且可转动地连接至腿支撑部上。脚支撑部枢接至腿支撑部。腿支撑部能由第二致动装置致动进而转动至与主椅架共平面。第一靠手部与第二靠手部能转动进而与靠背共平面。脚支撑部能相对于腿支撑部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之间转动。椅座、靠背、第一靠手部、第二靠手部、腿支撑部以及脚支撑部能共同构成床垫。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在腿支撑部与主椅架共平面之后,腿支撑部能由第二致动装置致动进而向上转动至预定角度。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还包含至少一第三致动装置。至少一第三致动装置固定于运输基座上,并且连接至主椅架上。主椅架能由至少一第三致动装置致动进而相对于运输基座升降。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还包含第一导架以及第二导架。第一导架固定于主椅架的第五侧边下方。第二导架固定于主椅架的第六侧边下方。与现有技术不同,根据本技术的轮椅其椅座的子椅座在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过程中会先向上转动再向下转动,致使不会让病患下滑。根据本技术的轮椅还能转换成床垫,且具有升降功能,还能与床框结合成照护床。也让照护人员省力,更可避免照护人员受伤。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新型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的一外观视图;图2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1移除部分元件后的一侧视图;图3图2中所示结构的部分元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4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移除部分元件后的另一侧视图;图5为图4中所示结构的部分元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6至图10分别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移除部分元件后且其必要元件之一靠背从竖起位置转动至平躺位置不同状态的侧视图;图11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移除部分元件后的另一侧视图;图12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的部分元件的一侧视图;图13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的部分元件的另一侧视图;图14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转换成床垫状态的一外观视图;图15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及其欲结合的床框的一外观视图;图16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成床垫状态且床垫未升起的一侧视图;图17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成床垫状态且床垫已升起的一侧视图;图18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轮椅与已结合的床框且床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含:/n运输基座;/n椅座,包含主椅架以及子椅座,所述主椅架固定于所述运输基座上,所述子椅座设置于所述主椅架内且枢接至所述主椅架;/n靠背,枢接至所述主椅架;/n第一致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运输基座上且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靠背上,其中所述靠背能由所述第一致动装置致动相对于所述椅座于竖起位置与平躺位置之间转动;/n第一连杆组合,具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杆组合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靠背上;/n第一致动构件,固定于所述子椅座上,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具有第一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具有第一上端点、第一中间低点以及第二上端点;以及/n第一导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组合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并且插入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内;/n其中当所述靠背处于所述竖起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一上端点处,并且所述主椅架与所述子椅座共平面,在所述靠背由所述第一致动装置致动从所述竖起位置转动至所述平躺位置过程中,所述子椅座由所述第一连杆组合以及所述第一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一中间低点处,随后所述子椅座向下传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二上端点处,此时,所述主椅架与所述子椅座共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含:
运输基座;
椅座,包含主椅架以及子椅座,所述主椅架固定于所述运输基座上,所述子椅座设置于所述主椅架内且枢接至所述主椅架;
靠背,枢接至所述主椅架;
第一致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运输基座上且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靠背上,其中所述靠背能由所述第一致动装置致动相对于所述椅座于竖起位置与平躺位置之间转动;
第一连杆组合,具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杆组合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于所述靠背上;
第一致动构件,固定于所述子椅座上,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具有第一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具有第一上端点、第一中间低点以及第二上端点;以及
第一导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组合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并且插入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内;
其中当所述靠背处于所述竖起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一上端点处,并且所述主椅架与所述子椅座共平面,在所述靠背由所述第一致动装置致动从所述竖起位置转动至所述平躺位置过程中,所述子椅座由所述第一连杆组合以及所述第一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一中间低点处,随后所述子椅座向下传动直至所述第一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二上端点处,此时,所述主椅架与所述子椅座共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固定于所述子椅座的底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固定于所述子椅座的第一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二连杆组合,具有第三连接端以及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杆组合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固定于所述靠背上;
第二致动构件,固定于所述子椅座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具有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具有第三上端点、第二中间低点以及第四上端点;以及
第二导杆,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杆组合的所述第四连接端上并且插入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内;
其中当所述靠背处于所述竖起位置时,所述第二导杆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三上端点处,并且所述主椅架与所述子椅座共平面,在所述靠背由所述第一致动装置致动从所述竖起位置转动至所述平躺位置过程中,所述子椅座由所述第二连杆组合以及所述第二导杆致动进而向上转动直至所述第二导杆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导槽的所述第二中间低点处,随后所述子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维翰李秋明
申请(专利权)人:名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