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99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该发热组件包括:壳体;发热丝绕组,设置在壳体内,发热丝绕组包括绕线板和缠绕在绕线板上的发热丝,绕线板上设置有散热结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发热组件的局部温升过高,发热丝绕组易变形发生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气炸锅中设置有风机和发热组件,风机将外界的空气吹入发热组件,空气经发热组件加热后进入烹饪腔内,以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烹饪。但是,空气炸锅中采用的风机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由于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吹出的风都不均匀,因此被吹入发热组件的风也不均匀,会导致发热组件的局部温升特别高,进而导致发热组件的发热丝绕组变形,变形后的发热丝绕组易发生短路,导致空气炸锅损坏。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发热组件的局部温升过高,发热丝绕组易变形发生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发热组件的局部温升过高,发热丝绕组易变形发生短路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壳体;发热丝绕组,设置在壳体内,发热丝绕组包括绕线板和缠绕在绕线板上的发热丝,绕线板上设置有散热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发热丝绕组的绕线板上设置散热结构,利用散热结构可以对发热丝绕组进行散热,避免发热丝绕组温度过高,能够保证发热丝绕组不会出现变形,进而避免发热丝绕组因变形发生短路。进一步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孔。在发热丝工作时,由于绕线板上设置有散热孔,利用散热孔便于将绕线板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从而降低绕线板的温度,进而能够降低发热丝绕组的温度。进一步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沿绕线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孔,利用多个散热孔同时进行散热,能够提升绕线板的散热能力,有效降低发热丝绕组的温度。进一步地,位于绕线板中部的多个散热孔的密度大于位于绕线板两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密度,和/或,位于绕线板中部的多个散热孔的孔径大于位于绕线板两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孔径。若采用轴流风机将空气吹入发热组件,由于轴流风机的中心位置风量较小,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绕线板中部的散热能力,保证绕线板均匀散热。进一步地,位于绕线板一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密度大于位于绕线板另一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密度,和/或,位于绕线板一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孔径大于位于绕线板另一端的多个散热孔的孔径。若采用离心风机将空气吹入发热组件,由于经离心风机吹出的风量一侧大一侧小,将散热孔密度较大和/或孔径较大的区域对应风量较小的区域,将散热孔密度较小和/或孔径较小的区域对应风量较大的区域,如此能够保证绕线板的散热均匀性。进一步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孔和多个第二散热孔,多个第一散热孔和多个第二散热孔均沿绕线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散热孔在绕线板的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二散热孔的外侧,第一散热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散热孔的孔径。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保证绕线板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提升绕线板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地,散热孔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只要能够利用散热孔实现散热即可。进一步地,绕线板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如此能够满足绕线板的绝缘需求,避免发生短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述提供的发热组件。因此,该上盖组件同样能够利用散热结构对发热丝绕组进行散热,避免发热丝绕组因温度过高发生变形而短路,能够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述提供的上盖组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同样能够利用散热结构对发热丝绕组进行散热,避免发热丝绕组因温度过高发生变形而短路,能够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绕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20、发热丝绕组;21、绕线板;22、发热丝;30、散热结构;31、散热孔;311、第一散热孔;312、第二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壳体10和发热丝绕组20,发热丝绕组20设置在壳体10内,利用发热丝绕组20可对进入发热组件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发热丝绕组20包括绕线板21和缠绕在绕线板21上的发热丝22,绕线板21上设置有散热结构30。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由于发热丝绕组20的绕线板21上设置有散热结构30,利用散热结构30能够对发热丝绕组20进行散热降温,保证发热丝绕组20的温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发热丝绕组20因温度过高发生变形,进而能够避免发热丝绕组20因变形发生短路,能够提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其中,散热结构30包括散热孔和散热件。具体地,可在绕线板21上设置散热孔,利用散热孔进行散热,能够降低绕线板21的温度,进而能够降低发热丝绕组20的温度。或者,可以在绕线板21上设置散热件(比如CPU所用的绝缘散热贴),利用散热件进行散热,能够降低绕线板21的温度,进而能够降低发热丝绕组20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30包括散热孔31。在发热丝22工作时,由于绕线板21上设置有散热孔31,利用散热孔31便于将绕线板21上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从而降低绕线板21的温度,进而能够降低发热丝绕组20的温度。具体地,散热孔31的形状、尺寸、数量、位置可根据绕线板21的发热部位和发热量作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在于尽可能提升绕线板21的散热能力,降低绕线板21的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30包括多个散热孔31,多个散热孔31沿绕线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孔31,利用多个散热孔31同时进行散热,能够提升绕线板21的散热能力,有效降低发热丝绕组20的温度。其中,多个散热孔31可沿绕线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散热孔31也可以沿绕线板21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若采用轴流风机将空气吹入发热组件,由于轴流风机的中心位置风量较小,则位于绕线板21中部的多个散热孔31的密度大于位于绕线板21两端的多个散热孔31的密度,如此能够提升绕线板21中部的散热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n壳体(10);/n发热丝绕组(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发热丝绕组(20)包括绕线板(21)和缠绕在所述绕线板(21)上的发热丝(22),所述绕线板(21)上设置有散热结构(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壳体(10);
发热丝绕组(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发热丝绕组(20)包括绕线板(21)和缠绕在所述绕线板(21)上的发热丝(22),所述绕线板(21)上设置有散热结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30)包括散热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30)包括多个散热孔(31),多个所述散热孔(31)沿所述绕线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绕线板(21)中部的多个所述散热孔(31)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绕线板(21)两端的多个所述散热孔(31)的密度,和/或,位于所述绕线板(21)中部的多个所述散热孔(31)的孔径大于位于所述绕线板(21)两端的多个所述散热孔(31)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绕线板(21)一端的多个所述散热孔(31)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绕线板(21)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史庭飞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