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64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包括左表带和右表带,所述左表带与右表带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表盘,所述左表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左表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所述韧性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所述表盘内设置有数字,所述左表带的左端和右表带的右端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扇形和第二扇形,所述第一扇形固定安装在左表带的左端中部,所述右表带的上端套设有若干个限位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防水效果好,连接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人们穿戴更舒适,提高舒适度,增强购买力,实用性大大增强。

A soft wear-resistant smart watch sports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
本技术涉及软性耐磨
,特别涉及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
技术介绍
运动腕表也叫运动手表,可以跟手机之间建立起蓝牙连接,将佩戴人员的运动数据传输到手机端。可以按照其运动传感器的类型分为三大类:计步手表,GPS手表,心率手表,当然非专业运动表有很多种。现有技术中,运动手表的耐磨性能较低,不具有防水性,在运动爱好者在运动时出汗时,容易导致手表损坏,影响使用;现有的表带连接方式多为卡扣连接,连接结构复杂,不能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包括左表带和右表带,所述左表带与右表带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表盘,所述表盘内设置有数字,所述左表带的左端和右表带的右端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右表带的上端套设有若干个限位套。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扇形和第二扇形,所述第一扇形固定安装在左表带的左端中部,所述第二扇形固定安装在右表带的右端中部,所述第一扇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柱,若干个所述橡胶柱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圆形盖,所述第二扇形的右端开设有扇形槽,所述第二扇形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若干个所述通孔与扇形槽内部相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形的体积为第二扇形的体积的一半,且扇形槽的内腔体积大于第一扇形的体积,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橡胶柱的数量。优选的,所述左表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左表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所述韧性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优选的,所述右表带的组成结构与左表带的组成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包括橡胶层和耐磨颗粒层,所述耐磨颗粒层均匀粘合在橡胶层的上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若干个橡胶柱按压至若干个通孔内,并在橡胶柱按压后凸出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圆形盖,将其固定在一起,安装方便,且固定更牢固,操作简单,适用于不同年龄的人们使用。2、手表通过橡胶层与耐磨颗粒层的设置,使手表耐磨性能大大增强,延长了手表的使用寿命,提高购买力;通过防水层的设置,即使在潮湿雨季天气,也可放心穿戴,增强防水效果;通过韧性层的设置,使手表更具有韧性,穿戴弯曲时更便捷;通过亲肤层的设置,使人们穿戴更舒适,提高舒适度,增强购买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的左表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的耐磨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表带;11、耐磨层;111、橡胶层;112、耐磨颗粒层;12、防水层;13、韧性层;14、亲肤层;2、右表带;3、表盘;4、数字;5、连接组件;51、第一扇形;52、橡胶柱;53、圆形盖;54、第二扇形;55、扇形槽;56、通孔;6、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包括左表带1和右表带2,左表带1与右表带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表盘3,表盘3内设置有数字4,左表带1的左端和右表带2的右端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5,右表带2的上端套设有若干个限位套6。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扇形51和第二扇形54,第一扇形51固定安装在左表带1的左端中部,第二扇形54固定安装在右表带2的右端中部,第一扇形5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柱52,若干个橡胶柱52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圆形盖53,第二扇形54的右端开设有扇形槽55,第二扇形54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6,且若干个通孔56与扇形槽55内部相通;通过将左表带1弯曲穿插至扇形槽55内,右表带2为内部中空且右端开口的长方形结构,扇形槽55与右表带2内部相通,调整到合适使用长度时,通过将若干个橡胶柱52按压至若干个通孔56内,并在橡胶柱52按压后凸出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圆形盖53,将其固定在一起,安装方便,且固定更牢固,不会出现穿戴时固定性差使手表遗失的情况。第一扇形51的体积为第二扇形54的体积的一半,且扇形槽55的内腔体积大于第一扇形51的体积,通孔56的数量大于橡胶柱52的数量;便于安装,安装更牢固。左表带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耐磨层11,耐磨层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2,左表带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13,韧性层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14;手表通过橡胶层111与耐磨颗粒层112的设置,使手表耐磨性能大大增强,延长了手表的使用寿命,提高购买力;通过防水层12的设置,即使在潮湿雨季天气,也可放心穿戴,增强防水效果;通过韧性层13的设置,使手表更具有韧性,穿戴弯曲时更便捷;通过亲肤层14的设置,使人们穿戴更舒适,提高舒适度,增强购买力。右表带2的组成结构与左表带1的组成结构相同,提高实用性。耐磨层11包括橡胶层111和耐磨颗粒层112,耐磨颗粒层112均匀粘合在橡胶层111的上端面,增强耐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穿戴时,通过将左表带1弯曲穿插至扇形槽55内,右表带2为内部中空且右端开口的长方形结构,扇形槽55与右表带2内部相通,调整到合适使用长度时,通过将若干个橡胶柱52按压至若干个通孔56内,并在橡胶柱52按压后凸出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圆形盖53,将其固定在一起,安装方便,且固定更牢固,不会出现穿戴时固定性差使手表遗失的情况;穿戴好后,手表通过橡胶层111与耐磨颗粒层112的设置,使手表耐磨性能大大增强,延长了手表的使用寿命,提高购买力;通过防水层12的设置,即使在潮湿雨季天气,也可放心穿戴,增强防水效果;通过韧性层13的设置,使手表更具有韧性,穿戴弯曲时更便捷;通过亲肤层14的设置,使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包括左表带(1)和右表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表带(1)与右表带(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表盘(3),所述表盘(3)内设置有数字(4),所述左表带(1)的左端和右表带(2)的右端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5),所述右表带(2)的上端套设有若干个限位套(6),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扇形(51)和第二扇形(54),所述第一扇形(51)固定安装在左表带(1)的左端中部,所述第二扇形(54)固定安装在右表带(2)的右端中部,所述第一扇形(5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柱(52),若干个所述橡胶柱(52)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圆形盖(53),所述第二扇形(54)的右端开设有扇形槽(55),所述第二扇形(54)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6),且若干个所述通孔(56)与扇形槽(55)内部相通,所述左表带(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耐磨层(11),所述耐磨层(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2),所述左表带(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韧性层(13),所述韧性层(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亲肤层(14),所述耐磨层(11)包括橡胶层(111)和耐磨颗粒层(112),所述耐磨颗粒层(112)均匀粘合在橡胶层(11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耐磨智能手表运动表带,包括左表带(1)和右表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表带(1)与右表带(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表盘(3),所述表盘(3)内设置有数字(4),所述左表带(1)的左端和右表带(2)的右端共同设置有连接组件(5),所述右表带(2)的上端套设有若干个限位套(6),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扇形(51)和第二扇形(54),所述第一扇形(51)固定安装在左表带(1)的左端中部,所述第二扇形(54)固定安装在右表带(2)的右端中部,所述第一扇形(5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橡胶柱(52),若干个所述橡胶柱(52)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圆形盖(53),所述第二扇形(54)的右端开设有扇形槽(55),所述第二扇形(54)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6),且若干个所述通孔(56)与扇形槽(55)内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迪卡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