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6093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纳米材料技术领域。以尿素、柠檬酸和氯化铜为原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溶剂热一步反应得到可光热、光动力抗菌的近红外碳量子点;然后,将季铵盐修饰到近红外碳量子点表面,得到可光热、光动力、季铵盐三重协同抗菌的改性近红外碳量子点;最后,将季铵盐修饰的近红外碳量子点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与改性二氧化硅结合,得到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高效杀菌性及降解性良好的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便捷并且不需要昂贵仪器,制得的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在近红外区域有吸收,可用于生物成像和多重协同抗菌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纳米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由于存在多种临床并发症,烧伤和慢性伤口难以愈合,需要长期治疗。此外,它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全球护理系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由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致命的医疗保健问题,自从抗生素出现以来,感染引起的死亡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过量使用抗生素和耐药菌菌株的发展,传统抗生素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因此情况变得更加严峻。由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致命的医疗保健问题,因此制备一种安全无毒、杀菌见效快、稳定性好、活性大的抗菌剂迫在眉睫。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许多纳米材料已被设计用于抗菌应用。近年来,受益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兴疗法,包括化学疗法、光线疗法、光催化疗法等,其中光线疗法包括光热疗法(Photothermaltherapy,PTT)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尿素、柠檬酸和氯化铜加至二甲基亚砜中,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冷却后与乙醇混合,离心,沉淀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近红外碳量子点;/n步骤2,将近红外碳量子点溶液加入到氨基和羧基活化后的季铵盐溶液,搅拌进行改性,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季铵盐改性的近红外碳量子点;/n步骤3,将季铵盐改性的近红外碳量子点溶液加入到支链化聚乙烯亚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液中,搅拌反应,反应产物离心,重悬浮,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尿素、柠檬酸和氯化铜加至二甲基亚砜中,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冷却后与乙醇混合,离心,沉淀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近红外碳量子点;
步骤2,将近红外碳量子点溶液加入到氨基和羧基活化后的季铵盐溶液,搅拌进行改性,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季铵盐改性的近红外碳量子点;
步骤3,将季铵盐改性的近红外碳量子点溶液加入到支链化聚乙烯亚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液中,搅拌反应,反应产物离心,重悬浮,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近红外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尿素、柠檬酸、氯化铜与二甲基亚砜的比例为每3~6g尿素、1~2g柠檬酸、0.25~0.5g氯化铜用二甲基亚砜25~30mL溶解;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的条件为160~180℃、4~8h,反应产物冷却至20~30℃后,与乙醇按体积比1:2~3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氨基和羧基活化后的季铵盐溶液是将季铵盐、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摩尔比1:4:4加到0.1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溶液中,搅拌后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近红外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琳楚晓红沈健刘奕含冯文立张盼王玉丽孙宝宏李开行李子菡李沛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周宁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