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15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各种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各种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如下得到:在薄膜的稳定性、耐久性优异的芳基胺系材料、特别是折射率高的特定的胺化合物选择在浓度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简称为有机EL元件)。本申请基于2018年12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241387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有机EL元件为自发光性元件。另外,有机EL元件与液晶元件相比明亮且可视性优异,可进行鲜明的显示。因此,对有机EL元件进行了活跃的研究。在1987年,伊士曼柯达公司(イーストマン·コダック社)的C.W.Tang等开发出将各种职能分担于各材料的层叠结构元件。由此,他们使使用了有机材料的有机EL元件成为实用的元件。他们通过将能够传输电子的荧光体和能够传输空穴的有机物层叠、将两者的电荷注入荧光体的层中而使其发光,由此,有机EL元件用10V以下的电压得到1000cd/m2以上的高亮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目前为止,为了有机EL元件的实用化,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对层叠结构的各种职能进一步细分化。通过在基板上依次设置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从底部进行发光的底部发射结构的电致发光元件,实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为依次至少具有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和封盖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n所述封盖层含有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芳基胺化合物,/n所述发光层含有: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和由下述通式(3)表示的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5 JP 2018-241387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为依次至少具有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和封盖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封盖层含有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芳基胺化合物,
所述发光层含有: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和由下述通式(3)表示的具有稠环结构的杂环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式(1)中,Ar1、Ar2、Ar3、Ar4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不同,表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中任一者,n表示0~4的整数,其中,Ar1、Ar2、Ar3、Ar4中的至少一者为由下述结构式(B)或下述结构式(B′)所示的1价基团,或者具有该1价基团作为取代基,



式(B)中,R1~R4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表示作为键合部位的连接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Ar5、Ar6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表示作为键合部位的连接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X表示碳原子或者氮原子,Y表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中任一者,但是,在Y为氧原子、硫原子的情况下,Y不具有Ar6,在X及Y为氮原子的情况下,X或者Y不具有Ar5或者Ar6,将X及Y为碳原子的情况、将X为氮原子且Y为氧原子的情况及X为氮原子且Y为硫原子的情况排除,R1~R4对于取代的同一苯环,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式(B’)中,R3、R4及R23~R26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表示作为键合部位的连接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Ar5、Ar6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表示作为键合部位的连接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X表示碳原子或者氮原子,Y表示选自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中任一者,但是,在Y为氧原子、硫原子的情况下,Y不具有Ar6,在X及Y为氮原子的情况下,X或者Y不具有Ar5或者Ar6,将X及Y为碳原子的情况、X为氮原子且Y为氧原子的情况及X为氮原子且Y为硫原子的情况排除,R3、R4及R23~R26对于取代的同一苯环,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式(2)中,A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的2价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的2价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的2价基团、或者单键,Ar7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R5~R8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者被选自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中的基团取代的二取代氨基,在各个基团之间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可与R5~R8所键合的苯环经由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硫原子、或者连接基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9~R12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者被选自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中的基团取代的二取代氨基,在各个基团之间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可与R9~R12所键合的苯环经由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硫原子、或者连接基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13与R14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在各个基团之间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式(3)中,A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的2价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的2价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的2价基团、或者单键,Ar8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R15~R18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者被选自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中的基团取代的二取代氨基,在各个基团之间,可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可与R15~R18所键合的苯环经由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硫原子、或者连接基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19~R22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为氢原子、重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至6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至1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稠合多环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者被选自芳香族烃基、芳香族杂环基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山雄太山本刚史望月俊二林秀一李世珍李云揆申峰基
申请(专利权)人: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FC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