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80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2
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属于提升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设于提升机轿厢与输送台之间的定位板及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端的挡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下端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挡板端部及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二连接杆、设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的抵推件、设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一端抵触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杆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阻挡作用稳定可靠,同时解除阻挡的动作稳定高效,能够有效确保提升机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升机
,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提升机外输送线多使用光电传感器来感应货物位置,从而通过程序控制电机的停止转动,使货物停在合适位置。但是,该结构对光电传感器要求较高,而且当光电传感器发生故障时,由于没有其他防护措施,货物就会冲入提升机内,造成损失及伤害。目前,也有一些机械阻挡机构,如专利号为ZL202022164449.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提升机用阻挡连杆机构,包括提升机框架、阻挡连杆、货箱升降框架、撞块、轿厢和转轴;货箱升降框架设置在升机框架内部,货箱升降框架竖直设置;轿厢滑动设置在货箱升降框架内并沿竖直方向升降;阻挡连杆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升机框架上,并位于升机框架朝向货箱升降框架的一侧;阻挡连杆包括一体化设置的撞击段和重力段,撞击段和重力段之间夹角为钝角;转轴位于撞击段和重力段交接处;撞块垂直设置在轿厢的端部,并指向升机框架;撞块位于撞击段的正上方。但是该结构仅仅依靠阻挡连杆的自重进行复位,而轿厢在运动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阻挡连杆发生自转,从而影响其阻挡作用的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阻挡作用稳定可靠,同时解除阻挡的动作稳定高效,能够有效确保提升机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包括设于提升机轿厢与输送台之间的定位板及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端的挡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下端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挡板端部及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二连接杆、设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的抵推件、设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触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杆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提升机轿厢未与输送台平齐时,即定位板未推动或未完全推动抵推件,阻挡机构在复位扭簧对连杆轴的作用下处于复位状态,即两根连接杆处于相对竖直的状态下,而挡板在两根连接杆的支撑作用下处于伸出状态,即挡板的端部伸出支撑架的上端,起到阻挡货物的作用;当提升机轿厢与输送台平齐时,即定位板完全推动抵推件,抵推件带动着连杆轴克服扭簧的力而将连杆轴压向一侧,此时两根连接杆处于相对弯折的状态,而挡板在两根连接杆的拉动作用下处于收缩状态,即挡板的端部缩于支撑架内,以使得货物能够顺利自输送台进入提升机,或从提升机进入输送台。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板、设于立板下部靠近所述定位板一侧的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立板一端的限位板,所述连杆轴设于所述立板与限位板之间。所述结构简单合理,通过立板与限位板来限制连杆轴的活动范围,确保阻挡机构动作的稳定性;其中,挡板转动连接于立板的上端,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的连接点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挡板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点距所述立板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板距所述立板的距离。所述结构使得阻挡机构在复位状态下时,连杆轴相较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的连接点,及第二连接杆与挡板的连接点均更加靠近限位板,即两根连接杆处于连接点朝向限位板的弯折结构,使得货物作用在挡板上的力无法使连杆轴向立板的一侧移动,而只会增加两根连接杆的连接点与限位板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阻挡的可靠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立板、连接板及限位板底部一侧的安装板,以及设于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相对侧的扭簧固定板,所述复位扭簧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扭簧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整个支撑架于提升机轿厢或输送台,扭簧固定板则为复位扭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安装空间,并且避免与外界发生干涉。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支撑架、挡板、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组,所述抵推件设于两组连接杆之间。所述结构有效提高了整个阻挡机构的结构强度及动作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定位板朝向所述阻挡机构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有导向斜边,所述抵推件具体为滚轮。所述结构提高了定位板与抵推件配合的流畅性,通过导向斜边逐渐推动滚轮。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挡板包括弯折连接的阻挡部及摆动部,所述挡板的弯折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摆动部远离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设有配重件。所述摆动部及配重件用于辅助复位扭簧对阻挡机构进行复位动作,确保复位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朝上的一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设置避免了挡板完全抬起才能起到阻挡作用,而只需挡板处于水平状态,即可使挡块伸出支撑架上端以起到阻挡作用,缩小了阻挡机构的动作幅度,提高了动作的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挡块靠近所述定位板的一侧上沿设有斜边,所述挡块远离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直边。由于复位状态下,挡块处于挡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点靠近定位板的一侧,自转动连接点向挡块方向的力不会使挡板转动,即不会破坏阻挡机构的阻挡状态,所以挡块远离定位板的一侧设为直边;而自挡块向转动连接点方向力是有可能令挡板向上转动,从而破坏两根连接杆的状态,从而在挡块靠近定位板的一侧上沿设置斜边,以将该侧可能收到货物的水平推力部分转化成向下的压力,以维持阻挡机构的阻挡状态,确保阻挡效果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定位板及阻挡机构具有两组,两组所述定位板及阻挡机构的设置方向相反,即第一组的定位板设置于轿厢上,而阻挡机构设置于输送台上;第二组的定位板设置于输送台上,而阻挡机构设置于轿厢上,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整个阻挡装置对于不同输送方向的货物的阻挡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对于货物的阻挡作用稳定可靠,同时解除阻挡的动作稳定高效,能够有效确保提升机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2、阻挡机构在阻挡状态下,能够承受来自两侧货物的撞击,而稳定保持阻挡作用;3、定位板的斜边结构与滚轮的配合,使得阻挡机构的触发动作高效且稳定;4、挡块的斜边结构有效确保了阻挡机构阻挡状态的稳定性;5、相反设置的两组定位板及阻挡机构进一步确保了整个阻挡装置对于不同输送方向的货物的阻挡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阻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位板;21-支撑架;211-立板;212-连接板;213-限位板;214-安装板;215-扭簧固定板;22-挡板;221-阻挡部;222-摆动部;223-配重件;224-挡块;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抵推件;26-复位扭簧;27-连杆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包括设于提升机轿厢3与输送台4之间的定位板1及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撑架21、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1上端的挡板22、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1下端的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提升机轿厢与输送台之间的定位板及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端的挡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下端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挡板端部及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二连接杆、设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的抵推件、设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触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杆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提升机轿厢与输送台之间的定位板及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端的挡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下端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挡板端部及第一连接杆端部的第二连接杆、设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处的抵推件、设于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抵触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杆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板、设于立板下部靠近所述定位板一侧的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立板一端的限位板,所述连杆轴设于所述立板与限位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架的连接点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挡板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点距所述立板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板距所述立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机双向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立板、连接板及限位板底部一侧的安装板,以及设于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相对侧的扭簧固定板,所述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卫田贵磊张自忠刘煜吴泽南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德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