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及发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及发射方法,属于航空
技术介绍
尾坐式无人机水平飞行状态下,以常规固定翼飞行器方式飞行,操控容易。过渡飞行状态下,推力相对于机体同步换向,转换过程简化为固定翼飞行器的机动动作,操纵简便、易于实现,然而由于尾坐式无人机起飞时机尾坐地,起飞时整个机体作为迎风面,操纵性及稳定性较差。目前成熟的弹道发射无人机的型号如美国弹簧刀(Switchblade)、战鹰(BattleHawk)单兵巡飞弹,以色列英雄30单兵巡飞弹,土耳其阿帕谷-II单兵巡飞弹以及斯洛伐克掠夺者AX-1单兵巡飞弹,旋翼类型的包括以色列研制的萤火虫单兵巡飞弹,RotemL四旋翼巡飞弹以及加州理工大学提出的具有可折叠旋翼系统及自主展开能力的弹道发射SOUID无人机均为功能较为单一的固定翼和旋翼类型,在未来的复杂战争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110127067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组合式垂直起降高速固定翼无人飞行平台,由加油机、任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护送机,在护送机周围对称布设两架结构相同的任务机,每架任务机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护送机连接形成飞行平台本体;/n所述任务机包括任务机机身本体,在任务机机身本体相对护送机的部分安装两个第一动力系统,两个第一动力系统分布在连接机构的两侧,任务机机身本体的两端对称安装机翼,每个机翼的端部安装第二动力系统;任务机机身本体安装第一动力系统的一侧安装两根支撑杆,且两根支撑杆通过支撑杆驱动装置对称分布在连接机构两侧;/n任务机机身本体的另一侧对称安装尾撑杆,且每根尾撑杆的一端均通过尾撑杆驱动装置与任务机机身本体连接,尾撑杆的另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护送机,在护送机周围对称布设两架结构相同的任务机,每架任务机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护送机连接形成飞行平台本体;
所述任务机包括任务机机身本体,在任务机机身本体相对护送机的部分安装两个第一动力系统,两个第一动力系统分布在连接机构的两侧,任务机机身本体的两端对称安装机翼,每个机翼的端部安装第二动力系统;任务机机身本体安装第一动力系统的一侧安装两根支撑杆,且两根支撑杆通过支撑杆驱动装置对称分布在连接机构两侧;
任务机机身本体的另一侧对称安装尾撑杆,且每根尾撑杆的一端均通过尾撑杆驱动装置与任务机机身本体连接,尾撑杆的另一端安装尾撑垂直尾翼,两个尾撑垂直尾翼之间通过尾撑水平尾翼连接;机翼靠近尾撑水平尾翼的位置安装任务机升降舵;
所述的护送机包括护送机机身本体,其呈十字结构布设,在护送机机身本体的顶端安装动力装置,在十字结构的每个径向部分均安装方向舵以及升降舵,十字结构内部为连通的镂空部分,镂空部分形成物资存放处;十字结构相对布设的径向部分与连接机构的传输端口连接实现传输功能;
还包括发射装置,飞行平台本体在发射前布设在发射装置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动力系统通过第一动力系统连接件与任务机机身本体连接;
第二动力系统通过第二动力系统连接件与机翼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杆及支撑杆均包括连接部分和铰接部分,尾撑杆的连接部分用于连接匹配的尾撑水平尾翼,尾撑杆的铰接部分用于铰接任务机机身本体;
支撑杆的连接部分用于将任务机支撑于地面,支撑杆的铰接部分与任务机机身本体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当飞行平台本体由发射装置分离,尾撑杆驱动装置驱动尾撑杆,支撑杆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杆,以使尾撑杆、支撑杆向任务机机身本体方向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应用于弹道发射的分布式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小辉,齐浩,彭佳淇,朱浩楠,彭一明,聂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飞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