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068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有架子,箱体的两侧壁上有侧门,且侧门内有照明灯,箱体的下端内部开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中转池和提升泵,且提升泵上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依次贯穿空腔一侧的侧壁、侧门、内腔、另一个侧门和空腔另一侧的侧壁并与中转池相通,中转池上和循环管位于内腔内部的一段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箱体的前方设有正门,且正门和箱体的后侧壁上均设有可控的通风口,且通风口的内部插接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本装置可以吸收照明灯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很好的避免照明灯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实验造成影响,同时本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通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照培养箱
,具体为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
技术介绍
光照培养箱是提供稳定光照强度的实验设备,因为其具有通风、光照和培养的功能,所以现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因为光照灯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从而会对培养箱内部的温度产生影响。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实验器材的架子,箱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侧门,且侧门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向箱体提供光照的照明灯,所述箱体的下端内部开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中转池和提升泵,且提升泵上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依次贯穿空腔一侧的侧壁、侧门、内腔、另一个侧门和空腔另一侧的侧壁并与中转池相通,所述中转池上和循环管位于内腔内部的一段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箱体的前方设有正门,且正门和箱体的后侧壁上均设有可控的通风口,且通风口的内部插接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优选的,所述循环管由多根硬管路和多根软管路依次相互连接而成,且位于侧门和内腔内部的一段为硬管路,位于侧门内部的硬管路的下端分别通过软管路与中转池和提升泵相互连接,位于侧门内部的硬管路的上端分别通过软管路和位于内腔内部一段的硬管路相互连接。优选的,位于内腔内部一段的硬管路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内腔的内部,所述软管路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套接在软管路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与限位杆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片,位于内腔内部的散热片固定套接在对应的硬管路内部,位于空腔内部的散热片套接在导热棒的上端外侧,所述导热棒的下端贯穿中转池上的盖子并延伸至中转池的内部,所述空腔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风扇。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根挡片,且挡片的外端均与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的滑杆转动连接,且滑杆的一端贯穿通风口并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架子包括四根支柱和多块插板,所述插板通过支柱上的插槽活动插接在四根支柱上,且插板的四角均包覆有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提升泵和循环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提升泵可以将中转池内部的冷却液泵入循环管的内部,然后冷却液就会在提升泵的作用下在循环管和中转池之间不断的循环,从而可以吸收照明灯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很好的避免照明灯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实验造成影响,同时本装置可以通过滑动滑杆来控制挡片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对挡片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继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通风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门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腔和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硬管路与软管路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热棒与散热片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灯罩与安装槽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过滤板与容纳槽的爆炸图;图10为本技术挡片与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滑杆与滑槽的爆炸图;图12为本技术插板与支柱的爆炸图。图中:1、箱体,2、架子,201、支柱,202、插板,203、插槽,3、侧门,4、照明灯,5、空腔,6、中转池,7、提升泵,8、循环管,801、硬管路,802、软管路,9、过滤板,10、内腔,11、支撑架,12、弹簧,13、固定板,14、限位杆,15、散热片,16、导热棒,17、风扇,18、通风口,19、挡片,20、滑槽,21、滑杆,22、正门,23、安装槽,24、灯罩,25、容纳槽,26、电机,27、固定轴,28、连接轴,29、培养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实验器材的架子2,箱体1的内部开有培养腔29,架子2位于培养腔29的内部,将实验容器直接放置在架子2上即可,箱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侧门3,侧门3与培养腔29相通,侧门3通过活页铰接在箱体1的侧面上,且侧门3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向箱体1提供光照的照明灯4,照明灯4的灯光会直接照入培养腔29的内部,侧门3的内部开有安装槽23,照明灯4通过安装槽23内部固定连接有的安装柱安装在安装槽23的内部,且安装槽23的槽口处安装有灯罩24,在对照明灯4进行检修的时候直接将侧门3打开即可,侧门3的设置方便了对照明灯4进行检修,照明灯4可以采用LED灯,所述箱体1的下端内部开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中转池6和提升泵7,且提升泵7上连接有循环管8,所述循环管8依次贯穿空腔5一侧的侧壁、侧门3、内腔10、另一个侧门3和空腔5另一侧的侧壁并与中转池6相通,通过提升泵7的设置可以使冷却液在中转池6和循环管8之间不断的循环,循环管8在贯穿侧门3的时候会穿过安装槽23,冷却液在循环的过程中会通过安装槽23,从而可以吸收照明灯4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照明灯4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对箱体1内部的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安装柱的设置照明灯4和安装槽23的槽底之间留有空隙,循环管8位于安装槽23内部的一段就位于照明灯4和安装槽23的槽底之间空隙内,这样循环管8既不会影响照明灯4的光照,也能很好的吸收热量,同时循环管8位于安装槽23内部一段的形状呈蛇形(如图8所示),可以增加冷却液通过安装槽23的时间,从而使其吸收热量的效果更好,所述中转池6上和循环管8位于内腔10内部的一段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冷却液在经过散热机构的时候会将其在安装槽23内部所吸收的热量很好的散发出去,而散热机构是安装在循环管8位于两个侧门3之间的一段上的,可以让冷却液在吸收完一个安装槽23内部的热量之后及时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不会影响对于另外一个安装槽23内部热量的吸收;所述箱体1的前方设有正门22,正门22与培养腔29相通,将正门22打开可以将需要实验容器放在架子2上或取出,且正门22和箱体1的后侧壁上均设有可控的通风口18,可以对通风口18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通风口18的通风量进行调节,且通风口18的内部插接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9,过滤板9可为细纱网,通风口18的侧壁上开有容纳槽25,且容纳槽25的一侧槽壁贯穿通风口18与外界相通,过滤板9可以直接插入通风口18的内部,过滤板9的设置可以使外界的灰尘不会进入箱体1的内部,过滤板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拉环,可以定期将过滤板9取出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实验器材的架子(2),箱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侧门(3),且侧门(3)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向箱体(1)提供光照的照明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内部开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中转池(6)和提升泵(7),且提升泵(7)上连接有循环管(8),所述循环管(8)依次贯穿空腔(5)一侧的侧壁、侧门(3)、内腔(10)、另一个侧门(3)和空腔(5)另一侧的侧壁并与中转池(6)相通,所述中转池(6)上和循环管(8)位于内腔(10)内部的一段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n所述箱体(1)的前方设有正门(22),且正门(22)和箱体(1)的后侧壁上均设有可控的通风口(18),且通风口(18)的内部插接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放置实验器材的架子(2),箱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侧门(3),且侧门(3)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向箱体(1)提供光照的照明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内部开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相互连接的中转池(6)和提升泵(7),且提升泵(7)上连接有循环管(8),所述循环管(8)依次贯穿空腔(5)一侧的侧壁、侧门(3)、内腔(10)、另一个侧门(3)和空腔(5)另一侧的侧壁并与中转池(6)相通,所述中转池(6)上和循环管(8)位于内腔(10)内部的一段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
所述箱体(1)的前方设有正门(22),且正门(22)和箱体(1)的后侧壁上均设有可控的通风口(18),且通风口(18)的内部插接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照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8)由多根硬管路(801)和多根软管路(802)依次相互连接而成,且位于侧门(3)和内腔(10)内部的一段为硬管路(801),位于侧门(3)内部的硬管路(801)的下端分别通过软管路(802)与中转池(6)和提升泵(7)相互连接,位于侧门(3)内部的硬管路(801)的上端分别通过软管路(802)和位于内腔(10)内部一段的硬管路(801)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小荣牛俊奇朱惠苏建睦王道波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