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49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结构包括气囊导尿管、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管道,气囊导尿管与管道相连接,管道与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均安装在管道远离气囊导尿管的一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三个环层平行式等间距分布在内连接道的内壁上,使得进入内连接道的尿袋衔接端会受到压迫力,从而加大了尿袋衔接端与内连接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并且内连接道内壁与尿袋衔接端外壁之间的缝隙有效变小,并圈层与圈层之间的多层阻隔,可以有效达到防止液体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渗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三腔导尿管有三个腔,一个用于引流膀胱内尿液,一个用于向气囊内注水,以充起气囊,起固定导尿管,防止尿管脱出的作用。另一个是用于向膀胱内注水或治疗药物的作用,注水主要是清洗膀胱,预防膀胱内血块凝结,防止尿管堵塞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个腔向膀胱内灌注药物,如膀胱肿瘤术后的化疗药,预防尿路感染的药物等,尿管气囊前端的尿管头部会增加对膀胱的刺激作用,导致膀胱痉挛,去掉尿管头部。内芯连接头部,外套尿管其余部分,导尿成功后拔出内芯及尿管头部;三腔导尿管一般临床应用较少,现有的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外接尿袋,而尿袋的衔接端与三腔导尿管的引流端之间通过嵌套的方式连接,使得引流端将液体引导输出的过程中,存在液体从引流端与尿袋衔接端之间的嵌套缝隙之间中渗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结构包括气囊导尿管、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管道,所述气囊导尿管与管道相连接,所述管道与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端、引流端、冲洗端均安装在管道远离气囊导尿管的一端上,所述引流端位于充气端、冲洗端之间;所述引流端由尿袋衔接端、间隔层、加固层、内连接道构成,所述尿袋衔接端与内连接道相配合,所述内连接道与管道相通,所述间隔层与加固层相连接,所述间隔层与加固层均安装在内连接道的内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间隔层由橡胶块、固定块、环层构成,所述橡胶块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固定块设于内连接道内壁的腔层内,所述环层与橡胶块固定连接,所述环层设有三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固层由定杆、嵌合槽、槽腔、气囊、固定衔接块、活动杆、内开口构成,所述定杆安装在嵌合槽内,所述嵌合槽与槽腔相连接,所述槽腔设有内开口,所述槽腔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固定衔接块相连接,所述活动杆呈弧形设立,所述固定衔接块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与定杆机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杆上设有滑块,滑块所在的壁层内设有滑道,所述滑块安装在滑道内,所述滑道呈圆环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环层为同心圆环状的气囊结构,从而可以对尿袋衔接端施加压迫力,使其与引流端的衔接更为稳固。所述定杆呈弧形设立,并且嵌合槽上设有与定杆弧度一致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宽度大于定杆的直径。所述内开口设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布,所述内开口将内连接道的壁层贯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将管道连接有气囊导尿管的一端插入膀胱处,通过充气端充气使得气囊导尿管膨胀,从而防止管道脱落,管道固定之后将尿袋衔接端插入引流端中,使得从管道排出的液体经过引流端进入到尿袋内,尿袋衔接端进入内连接道后,会对环层施加一个力,使得环层往橡胶块所在处挤压,从而橡胶块发生形变,与尿袋衔接端之间处于相对紧密的接触,随着尿袋衔接端的向内推进,当尿袋衔接端与最内侧的环层相接触之后停止向内运动,初始状态下,活动杆沿着定杆滑出嵌合槽,活动杆通过固定衔接块将气囊挤压进入槽腔内,通过外力作用在滑块上,旋动滑块使得滑块沿着滑道旋转,从而带动活动杆随之运动,活动杆滑进嵌合槽内,气囊失去挤压力,从内开口膨胀伸出并与尿袋衔接端外壁相接触,实现尿袋衔接端与内连接道之间的进一步稳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三个环层平行式等间距分布在内连接道的内壁上,使得进入内连接道的尿袋衔接端会受到压迫力,从而加大了尿袋衔接端与内连接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并且内连接道内壁与尿袋衔接端外壁之间的缝隙有效变小,并圈层与圈层之间的多层阻隔,可以有效达到防止液体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渗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气囊伸出内开口,使得该处的内连接道内径变小,而尿袋衔接端的外径不变,从而对尿袋衔接端施加一个压迫力,使得尿袋衔接端与内连接道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的引流端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的间隔层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的加固层结构图。图5为图4的工作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滑块与滑道的位置关系图。图中:气囊导尿管-1、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管道-5、尿袋衔接端-a、间隔层-b、加固层-c、内连接道-d、橡胶块-b1、固定块-b2、环层-b3、定杆-c1、嵌合槽-c2、槽腔-c3、气囊-c4、固定衔接块-c5、活动杆-c6、内开口-c7、滑块-c61、滑道-c6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结构包括气囊导尿管1、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管道5,所述气囊导尿管1与管道5相连接,所述管道5与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均安装在管道5远离气囊导尿管1的一端上,所述引流端3位于充气端2、冲洗端4之间;所述引流端3由尿袋衔接端a、间隔层b、加固层c、内连接道d构成,所述尿袋衔接端a与内连接道d相配合,所述内连接道d与管道5相通,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相连接,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均安装在内连接道d的内壁上。所述间隔层b由橡胶块b1、固定块b2、环层b3构成,所述橡胶块b1与固定块b2相连接,所述固定块b2设于内连接道d内壁的腔层内,所述环层b3与橡胶块b1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层c由定杆c1、嵌合槽c2、槽腔c3、气囊c4、固定衔接块c5、活动杆c6、内开口c7构成,所述定杆c1安装在嵌合槽c2内,所述嵌合槽c2与槽腔c3相连接,所述槽腔c3设有内开口c7,所述槽腔c3内设有气囊c4,所述气囊c4与固定衔接块c5相连接,所述活动杆c6呈弧形设立,所述固定衔接块c5与活动杆c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c6与定杆c1机械连接,所述活动杆c6可以在定杆c1上滑动,从而可以实现活动杆c6的位移。所述活动杆c6上设有滑块c61,滑块c61所在的壁层内设有滑道c62,所述滑块c61安装在滑道c62内,所述滑道c62呈圆环状。所述环层b3为同心圆环状的气囊结构,从而可以对尿袋衔接端a施加压迫力,使其与引流端3的衔接更为稳固。所述定杆c1呈弧形设立,并且嵌合槽c2上设有与定杆c1弧度一致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宽度大于定杆c1的直径。所述内开口c7设有四个并且均匀分布,所述内开口c7将内连接道d的壁层贯穿。将管道5连接有气囊导尿管1的一端插入膀胱处,通过充气端2充气使得气囊导尿管1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结构包括气囊导尿管(1)、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管道(5),所述气囊导尿管(1)与管道(5)相连接,所述管道(5)与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均安装在管道(5)远离气囊导尿管(1)的一端上,所述引流端(3)位于充气端(2)、冲洗端(4)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引流端(3)由尿袋衔接端(a)、间隔层(b)、加固层(c)、内连接道(d)构成,所述尿袋衔接端(a)与内连接道(d)相配合,所述内连接道(d)与管道(5)相通,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相连接,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均安装在内连接道(d)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结构包括气囊导尿管(1)、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管道(5),所述气囊导尿管(1)与管道(5)相连接,所述管道(5)与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端(2)、引流端(3)、冲洗端(4)均安装在管道(5)远离气囊导尿管(1)的一端上,所述引流端(3)位于充气端(2)、冲洗端(4)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端(3)由尿袋衔接端(a)、间隔层(b)、加固层(c)、内连接道(d)构成,所述尿袋衔接端(a)与内连接道(d)相配合,所述内连接道(d)与管道(5)相通,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相连接,所述间隔层(b)与加固层(c)均安装在内连接道(d)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b)由橡胶块(b1)、固定块(b2)、环层(b3)构成,所述橡胶块(b1)与固定块(b2)相连接,所述固定块(b2)设于内连接道(d)内壁的腔层内,所述环层(b3)与橡胶块(b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步式膀胱造瘘管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c)由定杆(c1)、嵌合槽(c2)、槽腔(c3)、气囊(c4)、固定衔接块(c5)、活动杆(c6)、内开口(c7)构成,所述定杆(c1)安装在嵌合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义权李绪鲲罗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