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农业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稻田养鳖即在同一稻田中进行鳖的养殖与水稻种植,一方面,稻田里的虫、蛙、螺、草籽等都成了鳖的天然饵料,另一方面,鳖在稻田中爬行可以为水稻除虫、除草、松土,鳖的排泄物则可以作为肥料,为稻田提供充足的营养。稻田养鳖形成了鳖与水稻共作的一整套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鳖稻在同一生长季节实现互利共生,达到稻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在稻鳖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鳖为冷血水生动物,喜热怕冷,夏秋高温季节常爬到砂石地或人工设置的板块等附着物上晒太阳(通常称之为晒背),通过晒背可以有效杀灭鳖体表的病菌与寄生虫,同时促进鳖对钙质的吸收,具有防病护体、保证骨骼正常生长的作用。稻田养鳖需在田面四周建防逃设施并沿田埂内侧开挖一定面积的养殖池(沟),便于鳖的驯养、饲料投喂、栖息及捕捞。由于养殖池(沟)的面积不能超过稻田总面积10%,为充分利用种植和养殖空间,获得最佳的养殖和水稻种植产量,养殖池边界一般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包括晒背台(1)、连接杆(2)、加长杆(3)、插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对称布置,连接杆(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晒背台(1),连接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加长杆(3),同端的加长杆(3)之间均连接有插接机构(4);/n所述的晒背台(1)的底部上设置有漂浮体(11),漂浮体(11)为空心结构,晒背台(1)的两侧均通过铰链安装有攀爬板(12),攀爬板(12)远离晒背台(1)的一侧向下倾斜布置,晒背台(1)的中部设置有投食筒(5),投食筒(5)贯穿漂浮体(11),且投食筒(5)与晒背台(1)、漂浮体(11)之间均为滑动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包括晒背台(1)、连接杆(2)、加长杆(3)、插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对称布置,连接杆(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晒背台(1),连接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加长杆(3),同端的加长杆(3)之间均连接有插接机构(4);
所述的晒背台(1)的底部上设置有漂浮体(11),漂浮体(11)为空心结构,晒背台(1)的两侧均通过铰链安装有攀爬板(12),攀爬板(12)远离晒背台(1)的一侧向下倾斜布置,晒背台(1)的中部设置有投食筒(5),投食筒(5)贯穿漂浮体(11),且投食筒(5)与晒背台(1)、漂浮体(11)之间均为滑动配合;
所述的插接机构(4)包括套设在加长杆(3)上的插接立板(41),插接立板(41)上对应加长杆(3)的位置均设置有插接孔(42),插接立板(41)的上端远离晒背台(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横板(43),支撑横板(43)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定位柱(44),定位柱(44)的上端为滑动伸缩结构,定位柱(44)的下端为尖状结构;
所述的插接孔(42)的下端为四分之三圆形,插接孔(42)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长方形凸槽,插接孔(42)内设置有用于对插接立板(41)进行定位的锁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的外端设置有外螺纹,加长杆(3)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套(31),加长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加长杆(3)上的对接套(31)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杆(2)的外螺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型稻田养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的直径与加长杆(3)的直径相对应,加长杆(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互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吉祥,吴本丽,黄龙,奚业文,陈静,张烨,汪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