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560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属于肉鸡培育技术领域。培育方法基于一种饲料喂养装置来实现,饲料喂养装置包括混料机构、动力机构、给料机构及输料机构;方法包括:S1、安装饲料喂养装置;S2、投放雏鸡;S3、雏鸡通过角蛋白饲料每天喂养4~6次,S4、饲料喂养装置每天清洗一次;S5、鸡龄26天后随机对多组雏鸡进行鸡毛的角蛋白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鸡舍内安装饲料喂养装置,通过向饲料喂养装置内投入角蛋白饲料,便于雏鸡的培育;不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有利于雏鸡的规模化管理;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角蛋白饲料中富含多食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有利于雏鸡的羽毛生长,便于后期对羽毛的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肉鸡培育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肉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现有肉鸡除了高品质鸡肉利用率高之外,其身上的鸡毛利用率低下,以前只能用来做肥料和鸡毛掸子的鸡毛,如今又有了新的更有价值的用途。目前国外已有技术将鸡毛变成高级造纸材料,还可以用鸡毛做原料生产出强度大,密度小的塑性材料,应用在船体外舷和汽车仪表板。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利用鸡毛纤维来取代纸制品中的部分木浆成分,鸡毛纤维能较好地发挥骨架支承作用。该技术充分利用鸡毛中的主要成分—角蛋白,通过重新排列角蛋白的分子结构,就可以生产成任意长度和宽度的纤维织品、任意形状的塑料和塑料膜。因此如何保证肉鸡产肉的同时,能够增加鸡毛质量是肉鸡培育的新方向。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基于一种饲料喂养装置来实现,所述饲料喂养装置包括混料机构、动力机构、给料机构及输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用于对鸡饲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给料机构安装于混料机构出料口端部,用于对搅拌后的鸡饲料进行推料;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给料机构始端,用于对给料机构提供动力;所述输料机构安装于给料机构终端,用于对推送后的鸡饲料进行线性输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安装饲料喂养装置,在鸡舍的网床一侧安装饲料喂养装置,使得输料机构贴近网床;S2、投放8~14天的雏鸡;S3、雏鸡通过角蛋白饲料每天喂养4~6次,所述角蛋白饲料由玉米40%、豆饼15%、花生饼8%、麦麸8%、石粉1.5%、磷酸氢钙1.1%、蛋氨酸0.05%、赖氨酸0.05%、预混料0.5%、鱼粉1.5%、高粱8%、劣质面粉8%、香蕉4%、酵母粉2%、蜂蜜2%、猪肝0.3%组成;S4、饲料喂养装置每天清洗一次;S5、鸡龄26天后随机对多组雏鸡进行鸡毛的角蛋白检测。优选地,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混料箱、混料轴、顶升器及下料管;所述混料箱安装于网床始端,所述混料箱上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挡料围边,并在所述混料箱底面设有滑坡,所述滑坡低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料管安装于出料口内,所述混料轴竖直安装于混料箱内,且所述混料轴上端焊接有宝塔螺旋,所述混料轴下端穿过滑坡延伸至混料箱下方并与顶升器连接。优选地,所述顶升器包括轴套、升轴、齿轮轴、锥齿轮A、螺丝、弹簧A及顶块;所述轴套固定嵌设于给料机构上,所述升轴套设于轴套内,所述齿轮轴套设于升轴下部内侧并通过轴键A带动升轴转动,所述锥齿轮A套接于齿轮轴下端,所述螺丝螺纹连接在轴套上,所述弹簧A嵌设于螺丝终端的空腔内,所述顶块始端与弹簧A终端连接固定,所述顶块终端与升轴外壁上的环形曲线槽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给料机构包括螺旋筒、螺旋轴、导料座、推杆及万向节;所述螺旋筒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靠近起端的齿轮腔和靠近终端的给料腔,所述轴套下端与齿轮腔固定连通,所述锥齿轮A设于齿轮腔内,所述螺旋轴横向设于给料腔内,且所述螺旋轴起端穿过隔板延伸至齿轮腔内并套接有与锥齿轮A垂直啮合的锥齿轮B,所述导料座固设于螺旋筒终端内顶壁,且所述导料座与螺旋轴终端转动连接,所述推杆贯穿设于螺旋轴内,且所述推杆通过轴键B带动螺旋轴转动,所述万向节设于导料座外侧并与推杆终端连接固定,所述万向节终端转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通过铰座与输料机构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底座、轮座、驱动电机、伺服气缸、驱动轮、从动轮、皮带、驱动轴及轮轴;所述螺旋筒放置于底座上,所述轮座安装于底座起端顶面,所述螺旋筒通过连接座与轮座连接固定,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安装于轮座侧面,所述伺服气缸通过气缸座安装于轮座起端,所述驱动轮套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轮轴轴向设于轮座内,且所述轮轴起终两端均与其转动连接的轴座与轮座连接固定,所述从动轮相对轮座内部的位置套接于轮轴上,所述皮带用于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摩擦传动,所述驱动轴贯穿设于轮轴内并通过轴键C带动轮轴转动,且所述驱动轴起端通过连接头与伺服气缸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终端与贯穿连接座的推杆起端同轴连接。优选地,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喂料仓、横板、刮料板及连杆组件,所述喂料仓起端与螺旋筒终端固定连通,且所述喂料仓贴近网床一侧的边板低于远离网床一侧的边板,所述横板设于喂料仓内,所述刮料板为多个等间距设于横板底面,所述连杆组件为多个等间距设于横板顶面。优选地,所述刮料板包括与横板底面连接固定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下部外侧套设于外壳,所述外壳内底面与固定座底面之间设有多个弹簧B。所述连杆组件由两个纵连杆和一个横连杆组成,所述横连杆两端与两个纵连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纵连杆上端与喂料仓远离网床一侧的边板上部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角蛋白检测采用高温氧化法提取羽毛角蛋白。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鸡舍内安装饲料喂养装置,通过向饲料喂养装置内投入角蛋白饲料,便于雏鸡的培育;不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有利于雏鸡的规模化管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角蛋白饲料中加入有香蕉、酵母粉、蜂蜜及猪肝的成分,这个成分富含多食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有雏鸡的羽毛身长,相对传统肉鸡的羽毛,本申请培育出的肉鸡羽毛中角蛋白更加丰富,有利于羽毛的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前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后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动力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输料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顶升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混料机构;2、动力机构;3、给料机构;4、输料机构;101、混料箱;102、混料轴;103、顶升器;104、下料管;105、轴套;106、升轴;107、齿轮轴;108、锥齿轮A;109、螺丝;110、弹簧A;111、顶块;201、底座;202、轮座;203、驱动电机;204、伺服气缸;205、驱动轮;206、从动轮;207、皮带;208、驱动轴;209、轮轴;301、螺旋筒;302、螺旋轴;303、导料座;304、推杆;305、万向节;306、锥齿轮B;401、喂料仓;402、横板;403、刮料板;404、连杆组件;405、固定座;406、外壳;407、弹簧B。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基于一种饲料喂养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喂养装置包括混料机构(1)、动力机构(2)、给料机构(3)及输料机构(4);/n所述混料机构(1)用于对鸡饲料进行混合搅拌;/n所述给料机构(3)安装于混料机构(1)出料口端部,用于对搅拌后的鸡饲料进行推料;/n所述动力机构(2)安装于给料机构(3)始端,用于对给料机构(3)提供动力;/n所述输料机构(4)安装于给料机构(3)终端,用于对推送后的鸡饲料进行线性输送;/n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S1、安装饲料喂养装置,在鸡舍的网床一侧安装饲料喂养装置,使得输料机构(4)贴近网床;/nS2、投放8~14天的雏鸡;/nS3、雏鸡通过角蛋白饲料每天喂养4~6次,所述角蛋白饲料由玉米40%、豆饼15%、花生饼8%、麦麸8%、石粉1.5%、磷酸氢钙1.1%、蛋氨酸0.05%、赖氨酸0.05%、预混料0.5%、鱼粉1.5%、高粱8%、劣质面粉8%、香蕉4%、酵母粉2%、蜂蜜2%、猪肝0.3%组成;/nS4、饲料喂养装置每天清洗一次;/nS5、鸡龄26天后随机对多组雏鸡进行鸡毛的角蛋白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基于一种饲料喂养装置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喂养装置包括混料机构(1)、动力机构(2)、给料机构(3)及输料机构(4);
所述混料机构(1)用于对鸡饲料进行混合搅拌;
所述给料机构(3)安装于混料机构(1)出料口端部,用于对搅拌后的鸡饲料进行推料;
所述动力机构(2)安装于给料机构(3)始端,用于对给料机构(3)提供动力;
所述输料机构(4)安装于给料机构(3)终端,用于对推送后的鸡饲料进行线性输送;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安装饲料喂养装置,在鸡舍的网床一侧安装饲料喂养装置,使得输料机构(4)贴近网床;
S2、投放8~14天的雏鸡;
S3、雏鸡通过角蛋白饲料每天喂养4~6次,所述角蛋白饲料由玉米40%、豆饼15%、花生饼8%、麦麸8%、石粉1.5%、磷酸氢钙1.1%、蛋氨酸0.05%、赖氨酸0.05%、预混料0.5%、鱼粉1.5%、高粱8%、劣质面粉8%、香蕉4%、酵母粉2%、蜂蜜2%、猪肝0.3%组成;
S4、饲料喂养装置每天清洗一次;
S5、鸡龄26天后随机对多组雏鸡进行鸡毛的角蛋白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1)包括混料箱(101)、混料轴(102)、顶升器(103)及下料管(104);所述混料箱(101)安装于网床始端,所述混料箱(101)上端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挡料围边,并在所述混料箱(101)底面设有滑坡,所述滑坡低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料管(104)安装于出料口内,所述混料轴(102)竖直安装于混料箱(101)内,且所述混料轴(102)上端焊接有宝塔螺旋,所述混料轴(102)下端穿过滑坡延伸至混料箱(101)下方并与顶升器(1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器(103)包括轴套(105)、升轴(106)、齿轮轴(107)、锥齿轮A(108)、螺丝(109)、弹簧A(110)及顶块(111);所述轴套(105)固定嵌设于给料机构(3)上,所述升轴(106)套设于轴套(105)内,所述齿轮轴(107)套设于升轴(106)下部内侧并通过轴键A带动升轴(106)转动,所述锥齿轮A(108)套接于齿轮轴(107)下端,所述螺丝(109)螺纹连接在轴套(105)上,所述弹簧A(110)嵌设于螺丝(109)终端的空腔内,所述顶块(111)始端与弹簧A(110)终端连接固定,所述顶块(111)终端与升轴(106)外壁上的环形曲线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机构(3)包括螺旋筒(301)、螺旋轴(302)、导料座(303)、推杆(304)及万向节(305);所述螺旋筒(301)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靠近起端的齿轮腔和靠近终端的给料腔,所述轴套(105)下端与齿轮腔固定连通,所述锥齿轮A(108)设于齿轮腔内,所述螺旋轴(302)横向设于给料腔内,且所述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福梁汀李晓亮陈海金徐爱梅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温氏禽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