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87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合作用制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所述瓶体的上方固定有瓶盖,所述瓶盖的表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吸管,且瓶盖的表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本体,所述控制阀本体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转杆,且控制阀本体的上方连接有分液漏斗本体,所述转杆的一端连接有转柄,所述分液漏斗本体的上方连接有漏斗开口,所述漏斗开口的内部设置有瓶塞,所述瓶塞的上方固定有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主要针对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本装置使用的原材料便于获取,操作简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可紧密地相互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合作用制氧试验
,具体是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
技术介绍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在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操作困难,原材料较难获取,且不易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影响实验的成功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上方固定有瓶盖,所述瓶盖的表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吸管,且瓶盖的表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本体,所述控制阀本体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转杆,且控制阀本体的上方连接有分液漏斗本体,所述转杆的一端连接有转柄,所述分液漏斗本体的上方连接有漏斗开口,所述漏斗开口的内部设置有瓶塞,所述瓶塞的上方固定有拉环。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瓶体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瓶体呈锥体结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的表面位于中段位置处连接有连接套,且导管的表面对应连接套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连接孔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阀本体的下表面对应导管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控制阀本体的上表面对应分液漏斗本体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中段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厚度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径,且挡块的直径与控制阀本体的内径相适配。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表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控制阀本体的两端对应转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主要针对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本装置使用的原材料便于获取,操作简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可紧密地相互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实验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中剖面控制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瓶盖;3、吸管;4、导管;5、连接套;6、控制阀本体;7、转杆;8、转柄;9、挡块;10、分液漏斗本体;11、漏斗开口;12、瓶塞;13、拉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包括瓶体1,瓶体1的上方固定有瓶盖2,瓶盖2的表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吸管3,且瓶盖2的表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导管4,导管4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本体6,控制阀本体6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转杆7,且控制阀本体6的上方连接有分液漏斗本体10,转杆7的一端连接有转柄8,分液漏斗本体10的上方连接有漏斗开口11,漏斗开口11的内部设置有瓶塞12,瓶塞12的上方固定有拉环13,将黑藻、空心莲子草或金鱼藻等水生植物(不宜过多、防止相互遮光)与清水(可添加1%碳酸氢钠,效果更佳)一同放入瓶体1内,将分液漏斗本体10装上一部分水,并将导管4拧入瓶盖2中,然后旋转转柄8,使挡块9移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侧,使分液漏斗本体10中的水流下,直至将水注满瓶体1,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瓶体1内产生气泡,然后在分液漏斗本体10的表面刻划当前水位,随后将此装置置于阳光或灯光下,植物在光下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使瓶体1内气压升高,瓶体1内的水从吸管3排出,分液漏斗本体10中的液面下降,瓶体1内有气体出现,当瓶体1内气体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沿着导管4进入到分液漏斗本体10中,一段时间后,当分液漏斗本体10中的气体收集到一定量后,验证分液漏斗本体10内气体是否为氧气,验证方法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漏斗开口11处(改成开口处了,降低爆炸风险),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的氧气。(教科书上氧气的收集和判断就是排水法收集并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内看是否复燃,氧气量有限,并不会发生爆炸的)在图1中,瓶体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瓶体1呈锥体结构,椎体结构可使整个装置不易倾倒。在图1中,导管4的表面位于中段位置处连接有连接套5,且导管4的表面对应连接套5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套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利用连接套5和连接孔的拧合,可使导管4和分液漏斗本体10不会晃动,放置得更稳。在图3中,控制阀本体6的下表面对应导管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控制阀本体6的上表面对应分液漏斗本体1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可供液体、气体从中通过。在图3中,转杆7的中段固定有挡块9,挡块9的厚度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径,且挡块9的直径与控制阀本体6的内径相适配,当挡块9移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时,可阻断液体、气体的流通,反之,则可使液体、气体从中通过。在图3中,转杆7的表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螺纹,控制阀本体6的两端对应转杆7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拧转转柄8,转杆7可带动挡块9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黑藻、空心莲子草或金鱼藻等水生植物(不宜过多、防止相互遮光)与清水(可添加1%碳酸氢钠,效果更佳)一同放入瓶体1内,将分液漏斗本体10装上一部分水,并将导管4拧入瓶盖2中,然后旋转转柄8,使挡块9移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侧,使分液漏斗本体10中的水流下,直至将水注满瓶体1,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瓶体1内产生气泡,然后在分液漏斗本体10的表面刻划当前水位,随后将此装置置于阳光或灯光下,植物在光下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使瓶体1内气压升高,瓶体1内的水从吸管3排出,分液漏斗本体10中的液面下降,瓶体1内有气体出现,当瓶体1内气体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沿着导管4进入到分液漏斗本体10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从漏斗开口11插入分液漏斗本体10中,若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验证此气体为氧气。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方固定有瓶盖(2),所述瓶盖(2)的表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吸管(3),且瓶盖(2)的表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导管(4),所述导管(4)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本体(6),所述控制阀本体(6)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转杆(7),且控制阀本体(6)的上方连接有分液漏斗本体(10),所述转杆(7)的一端连接有转柄(8),所述分液漏斗本体(10)的上方连接有漏斗开口(11),所述漏斗开口(11)的内部设置有瓶塞(12),所述瓶塞(12)的上方固定有拉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方固定有瓶盖(2),所述瓶盖(2)的表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吸管(3),且瓶盖(2)的表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导管(4),所述导管(4)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本体(6),所述控制阀本体(6)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转杆(7),且控制阀本体(6)的上方连接有分液漏斗本体(10),所述转杆(7)的一端连接有转柄(8),所述分液漏斗本体(10)的上方连接有漏斗开口(11),所述漏斗开口(11)的内部设置有瓶塞(12),所述瓶塞(12)的上方固定有拉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且瓶体(1)呈锥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的表面位于中段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可蔡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