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化处理剂、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及亲水皮膜技术

技术编号:295973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亲水化处理剂、使用该亲水化处理剂的亲水皮膜形成方法、以及通过该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形成的亲水皮膜,所述亲水化处理剂能够形成附着有水的状态下的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优异、并且不只是常温即使在低温下亲水持续性以及排水性也优异的亲水皮膜的亲水化处理剂。上述亲水化处理剂含有亲水性树脂和交联性微粒,作为亲水性树脂,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和特定的分子量的聚亚烷基醚树脂,且各成分的配合处于特定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亲水化处理剂、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及亲水皮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亲水化处理剂、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及亲水皮膜。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对金属基材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的技术。例如,在使用铝的热交换器中,为了防止因附着在散热片表面的冷凝水引起的噪音产生、由水滴飞溅导致的污染等问题,会对散热片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作为用于亲水化处理的亲水化处理剂,例如,提出了包含聚丙烯酸聚合物等高分子以及与该高分子形成氢键的聚环氧乙烷等高分子的亲水化处理用聚合物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亲水化处理剂,可获得亲水持续性提高了的亲水皮膜。然而,根据附着的污染物质的种类不同而有时进行劣化,亲水持续性不充分。此外,附着有水的状态下的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湿(WET)密合性)有时也不充分。此外,作为其他的亲水化处理剂,提出了包含羧甲基纤维素的盐、N-羟甲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和聚环氧乙烷的亲水化处理剂、以及包含具有聚氧化烯链的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水性树脂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亲水化处理剂(参照专利文献2和3)。根据专利文献2和3记载的亲水化处理剂,可获得亲水持续性提高了的亲水皮膜。然而,由于这些亲水化处理剂配合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单体,因此对于附着污染物质时的亲水持续性有仍不充分的情况。此外,作为其他的亲水化处理剂,提出了将具有聚氧化烯链的单乙烯性单体、(甲基)丙烯酰胺系单乙烯性单体、交联性不饱和单体以及其他单体共聚而得的交联性微粒(参照专利文献4~6)。专利文献4~6中记载的亲水化处理剂通过含有交联性微粒来使亲水持续性提高。进而,也提出了通过含有特定的交联性微粒,从而能够提高附着污染物质后的亲水持续性,并且也能够提高附着有水的状态下的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的技术(专利文献7和8)。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229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255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0218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12000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4822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302644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002151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4-000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如果使用专利文献7和8中记载的亲水化处理剂,那么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的亲水皮膜在附着有污染物质的状态下的亲水持续性优异,并且在附着有水的状态下的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也优异。另外,包括铝制热交换器在内的由金属基材构成的制品要求小型化。随着制品的小型化,存在相邻的金属基材间的距离变短的情况,如果金属基材间的距离变短,则在例如热交换器中,容易发生水滴所导致的堵塞。因此,对于金属基材的表面而言,除了亲水持续性、湿密合性等所要求的特性以外,还要求易于使所接触的水流淌的特性(排水性)。特别是,例如使用铝的热交换器有时也作为寒冷地区的室外机来使用,在低温环境下,如果水滴在金属基材的表面冻结,则会显著增加通风阻力。为了降低通风阻力而使冻结的水滴融化的情况下,需要与热交换无直接关系的过剩的能量,成本变高。此外,以往的亲水化处理剂对于低温下的亲水持续性仍无法充分满足,在寒冷地区等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中一直要求进一步的亲水持续性。即,在寒冷地区等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金属基材表面形成的亲水皮膜除了亲水持续性、湿密合性以外,还期望耐低温性、即低温下的排水性以及亲水持续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在附着有水的状态下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优异、并且不只是常温即使在低温下亲水持续性以及排水性也优异的亲水皮膜的亲水化处理剂、使用该亲水化处理剂的亲水皮膜形成方法、以及通过该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形成的亲水皮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者人等发现,如果使用含有亲水性树脂和交联性微粒、作为亲水性树脂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和特定的分子量的聚亚烷基醚树脂、且各成分的配合处于特定范围的亲水化处理剂,就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亲水化处理剂,其为用于在金属基材的表面形成亲水皮膜的亲水化处理剂,含有:包含来源于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或来源于甲基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聚乙烯醇(B)、聚亚烷基醚树脂(C)以及交联性微粒(D),前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1)不具有来源于带有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带有酰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2)重均分子量为20000~2000000;(3)树脂固体成分酸值为100~800mgKOH/g,前述聚亚烷基醚树脂(C)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0,前述交联性微粒(D)是将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体(a)30~95质量%、具有聚氧化烯链和聚合性双键的单体(b)5~60质量%以及其他聚合性单体(c)0~50质量%共聚而成,[化1](式中,R1表示氢或甲基。R2表示CH2或C2H4。)前述亲水化处理剂的全部固体成分中的、前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的含有率为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前述聚乙烯醇(B)的含有率为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前述聚亚烷基醚树脂(C)的含有率为40质量%以上55质量%以下,前述交联性微粒(D)的含有率为大于20质量%且小于30质量%。前述亲水化处理剂中,前述聚亚烷基醚树脂(C)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0~50000。此外,另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亲水皮膜形成方法,其包括:使化成处理剂与金属基材的表面接触而形成化成皮膜的化成皮膜形成工序;以及使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亲水化处理剂与前述化成皮膜接触而形成亲水皮膜的亲水皮膜形成工序。此外,另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亲水皮膜,其通过前述亲水皮膜形成方法而形成在前述金属基材的表面。前述亲水皮膜的膜厚可以为0.3~10μm。专利技术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亲水化处理剂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亲水皮膜成为在附着有水的状态下亲水皮膜与金属基材表面的密合性优异、并且不只是常温即使在低温下亲水持续性以及排水性也优异的亲水皮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金属基材>对于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亲水化处理剂而在表面形成亲水皮膜的金属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铝制的铝基材。这里,“铝”是以铝为主体的金属和合金的总称,是包括纯铝和铝合金在内的概念。作为铝基材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铝制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从提高热交换效率的观点出发其表面积应当尽可能大,多数形成为多个散热片以窄间隔配置并且制冷剂供给用管与这些散热片错综复杂地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亲水化处理剂,其为用于在金属基材的表面形成亲水皮膜的亲水化处理剂,含有:包含来源于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或来源于甲基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聚乙烯醇(B)、聚亚烷基醚树脂(C)以及交联性微粒(D),/n所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n(1)不具有来源于带有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带有酰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n(2)重均分子量为20000~2000000;/n(3)树脂固体成分酸值为100~800mgKOH/g,/n所述聚亚烷基醚树脂(C)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0,/n所述交联性微粒(D)是将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体(a)30~95质量%、具有聚氧化烯链和聚合性双键的单体(b)5~60质量%以及其他聚合性单体(c)0~50质量%共聚而成,/n[化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8 JP 2018-2466731.一种亲水化处理剂,其为用于在金属基材的表面形成亲水皮膜的亲水化处理剂,含有:包含来源于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或来源于甲基丙烯酸单体的重复单元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聚乙烯醇(B)、聚亚烷基醚树脂(C)以及交联性微粒(D),
所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A):
(1)不具有来源于带有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带有酰胺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2)重均分子量为20000~2000000;
(3)树脂固体成分酸值为100~800mgKOH/g,
所述聚亚烷基醚树脂(C)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0,
所述交联性微粒(D)是将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体(a)30~95质量%、具有聚氧化烯链和聚合性双键的单体(b)5~60质量%以及其他聚合性单体(c)0~50质量%共聚而成,
[化1]



式中,R1表示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正干梅田真纱子坂田阳介内川美和
申请(专利权)人:日涂表面处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