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72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将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输送到多个送出目的地的流体送出装置,该流体送出装置具备: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目的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浆料液;返送管线,其从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浆料液返回到送出目的地;第二送出管线,其从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将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到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或者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为将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输送到至少一个送出目的地的流体送出装置、该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在从锅炉等燃烧设备排出的废气中含有SOx(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用于降低废气所包含的SOx的方法中,有利用含有碱水溶液、碱成分的浆料液等液体状物质来去除SO2(亚硫酸气体)等的湿式脱硫方法。作为使用上述湿式脱硫方法的脱硫装置,已知有通过使含有碱成分的石灰石浆料与废气接触来对废气进行清洗的吸收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从石灰石浆料槽向吸收塔输送石灰石浆料的石灰石浆料管线、设置于石灰石浆料管线的调整阀、以及在上述石灰石浆料管线的上述调整阀的近前分支并用于使石灰石浆料返回石灰石浆料槽的返送管线。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的供给量根据脱硫负荷而增减。例如,在硫含量低的燃料、燃烧装置的负荷低的情况下,由于吸收塔的脱硫负荷低,因此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的供给量(供给流量)变少。若向吸收塔的供给量少,则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降低,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沉淀。另外,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附着于上述调整阀,从而使调整阀的响应性能降低。在吸收塔所需的供给量少的情况下,通过缩小上述调整阀的开度,并且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流过比所需供给量多的石灰石浆料,使剩余量的石灰石浆料经由返送管线返回到石灰石浆料槽,从而防止石灰石浆料管线中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成为规定速度以下。不限于石灰石浆料,在用于使上述的浆料液流动的浆料管线中设置上述的返送管线。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47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存在强化硫氧化物、煤尘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出限制的倾向。作为用于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出量的一种方法,考虑在燃烧设备中使用硫含有率低的优质燃料。但是,上述优质燃料昂贵,因此为了实现运用成本的降低,即使硫含有率稍高,也希望使用便宜的燃料。若在燃烧设备中使用硫含有率高的燃料,则与使用硫含有率低的燃料的情况相比,为了处理从燃烧设备排出的废气,需要更多量的石灰石浆料,因此,有可能用于将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等输送的设备(流体送出装置)大型化。另外,上述返送管线是为了抑制浆料管线中的浆料液的固体成分的沉淀等而设置的,但除了上述用途以外几乎未被有效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从在自上述返送管线分支的前段设置的喷雾装置喷洒石灰石浆料来对排气管进行清洗。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返送管线来防止大型化的流体送出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构成为向多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上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返送管线,其从上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上述浆料液返回上述送出起始地;第二送出管线,其从上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上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上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根据上述(1)的结构,具备第二送出管线和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流体送出装置能够将在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也就是说,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并向所增加的送出目的地输送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返送管线分支的第二送出管线和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另外,能够从同一送出起始地对多个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输送浆料液,因此能够减少浆料液的送出起始地的数量,进而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1)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还具备构成为向上述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线。若通过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将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设为浆料液的送出起始地,则有可能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而且,若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则有可能导致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根据上述(2)的结构,通过清洗管线向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强制性地排出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由此能够抑制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进而能够抑制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二送出管线包括上述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至少一个凹部,上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将上述至少一个凹部与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上述凹部低的位置连接的排出管线。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凹部是浆料液容易沉降,并容易导致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的部位。根据上述(3)的结构,由于具备连接凹部和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低的位置的排出管线,因此能够利用凹部与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低的位置的高低差,利用浆料液的自重将凹部中的浆料液经由排出管线输送到第二送出目的地。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浆料液容易沉降的凹部中浆料液沉降,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送出管线中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二送出管线在从上述第二分支部到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于第二送出管线在从第二分支部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分支部与第二送出目的地的高低差,利用浆料液的自重将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输送到第二送出目的地。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设置上述的清洗管线那样的用于从第二送出管线强制性排出浆料液的装置,也能够从第二送出管线排出浆料液,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第一吸收塔,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与上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第二吸收塔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二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根据上述(5)的结构,能够将用于向第一吸收塔输送的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或第二贮藏装置)。在假设除了流体送出装置之外还存在用于向第二吸收塔(或第二贮藏装置)输送浆料液的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流体送出装置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通过将流体送出装置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吸收塔及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不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送出装置,其构成为向多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其中,/n所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n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n返送管线,其从所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所述浆料液返回所述送出起始地;/n第二送出管线,其从所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以及/n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所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7 JP 2018-2439691.一种流体送出装置,其构成为向多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其中,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
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
返送管线,其从所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所述浆料液返回所述送出起始地;
第二送出管线,其从所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以及
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所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送出管线包括所述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至少一个凹部,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将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与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所述凹部低的位置连接的排出管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送出管线在从所述第二分支部到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第一吸收塔,
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与所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第二吸收塔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二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翔一香川晴治田中义人竹内康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