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1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涉及陶粒发泡混凝土的生产领域,包括第一底框、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件以及焊接在提升料斗侧壁上的提耳,第一底框固定连接于提升料斗底部,立柱件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底框固定连接,立柱件固定连接在提升料斗的侧壁上,通过提耳达到吊起提升料斗,同时通过在底部以及侧壁对提升料斗施加向上的力实现更加稳定提起提升料斗,且第一底框以及立柱件分别固定于提升料斗的底部以及侧壁,加固提升料斗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陶粒发泡混凝土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墙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出现的以节能保温为目的功能型墙体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泡沫混凝土、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板)、凝土空心砌块、陶粒砌块、烧结多孔砖等。其中为了解决泡沫混凝承压能力差,体积稳定性差的缺点,提出了在配方中加入陶粒,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在我司的陶粒发泡混凝土的生产线中,欲改造提升料斗,但是却没有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去加固提升料斗,并便于吊起提升料斗。所以针对以上问题,经公司研究决定设计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解决如何提升料斗加固提升料斗,并便于稳定吊起提升料斗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框、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件以及焊接在提升料斗侧壁上的提耳,所述第一底框固定连接于提升料斗底部,所述立柱件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底框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件固定连接在提升料斗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框的厚度大于出料阀门的厚度。优选地,第一底框包括两根矩形杆以及两根圆柱杆,所述矩形杆以及圆柱杆首尾交错固定连接构成矩形,所述立柱件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矩形杆固定连接。优选地,矩形杆的宽度大于矩形杆的宽度高度。优选地,第一底框设置为长方形且矩形杆为长方形的长边,圆柱杆为短边。优选地,两根矩形杆以及两根圆柱杆均为中空状设置。优选地,立柱件为角钢,且角钢的内凹处朝向提升料斗的中轴线。优选地,立柱件的数目为四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通过提耳达到吊起提升料斗,同时通过在底部以及侧壁对提升料斗施加向上的力实现更加稳定提起提升料斗,且第一底框以及立柱件分别固定于提升料斗的底部以及侧壁,加固提升料斗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二、矩形杆以及两根圆柱杆构成第一底框,其圆柱杆自生受力均匀不易形变,矩形杆均有两对相互平行的面可以与提升料斗的底部实现面接触,增加与提升料斗接触面,将向上力分散在提升料斗底面;三、立柱件采用角钢,矩形杆以及两根圆柱杆为空心状,再不改变整体效果的基础下,减少固定装置整体质量,降低改造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提升料斗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刮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提升料斗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去除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辅助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罐;2、提升料斗;21、出料阀门;22、刮料转轴;23、刮板;231、折边;24、刮料驱动组件;241、刮料减速电机;242、皮带;243、主动皮带轮;244、被动皮带轮;245、减速电机固定板;25、刮料固定组件;251、支撑件;252、支撑杆;3、运输轨道;31、U型钢;4、运输车;41、运动驱动组件;411、运动减速电机;412、主动链盘;413、链条;414、被动链盘;42、前轮组件;421、前轴;422、第一轨道滚轮;43、后轮组件;431、后轴;432、第二轨道滚轮;433、第二轴承;44、第一传送组件;441、传送带;442、连接座;443、第二底框;45、前轮支撑座;46、后轮支撑座;51、第一底框;511、矩形杆;512、圆柱杆;52、立柱件;521、连接板;53、提耳;6、过渡台;7、辅助台;71、第二传送组件;72、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以及图2,图中示出了一种陶粒发泡混凝土的运输线,涉及陶粒发泡混凝土的生产领域,包括提升料斗2、用于运载提升料斗2的运输车4以及固定在地面上并用于与运输车4配合使用的运输轨道3。所述运输轨道3的一端位于搅拌罐1的出料口下方,所述运输轨道3的一端位于浇筑线所在区域。运输车4包括有运动驱动组件41,运动驱动组件41固定连接在运输车4上并用于驱动运输车4移动。通过上述的设置,利用运输车4与运输轨道3的配合使得提升料斗2可以在搅拌罐1的出料口下方以及浇筑线所在区域之间来回运动实现将制备好的陶粒发泡混凝土运输到浇筑线所在区域,代替了原有的下料导管运输方式。即将原有的下料导管出料方式改为垂直直接出料方式,直接改变搅拌罐1的出料到提升料斗2的方式,而不采用下料导管,直接解决了下料导管积料的情况。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4以及图5,图中示出了提升料斗2为筒状设置,所述提升料斗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图中未示出)并且在提升料斗2内设有用于刮除底壁上积料的刮料组件。所述出料口处设有出料阀门21,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料转轴22、若干个用于刮除提升料斗2底壁上积料的刮板23、用于驱动刮料转轴22旋转的刮料驱动组件24、用于固定刮料转轴22的刮料固定组件25。所述刮料固定组件25与提升料斗2的侧壁顶固定连接,所述刮料转轴22与提升料斗2的底壁垂直且一端位于提升料斗2内,另一端位于提升料斗2外,所述刮板23固定连接于刮料转轴22位于提升料斗2内的一端,同时所述刮料转轴22的另一端用于与刮料驱动组件24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刮板23的数量为四个,当提升料斗2内装有发泡陶粒混凝土时候,四个刮板23同时旋转不会对刮料驱动组件24造成过大的载荷,因此可选用较为轻型的刮料驱动组件24,降低对运输车4的重量负担。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刮板23的数量还可以选用其他数量。通过以上设置,在提升料斗2内设置刮料组件并且与出料口配合使用,将原有陶粒发泡混凝土依靠重力排出方式,改变为在刮料组件协助下进行。在提升料斗2内剩余陶粒发泡混凝土较多时通过刮板23的转动提升出料的速度,并且在提升料斗2内的剩余陶粒发泡混凝土量不多时,残留在底部的陶粒发泡混凝土将在刮板23的作用下排出提升料斗2,降低了提升料斗2内存在积料的几率,减少了陶粒发泡混凝土的浪费。综上所述,通过使用运输车4运载提升料斗2往返于搅拌罐1以及浇筑线站之间,代替原有下料导管运输的方式以及在提升料斗2内增设刮料组件刮除底壁残留无法排出的陶粒发泡混凝土,解决原有生产中采用下料导管以及提升料斗2内的积料问题,使得每次搅拌罐1内制备的陶粒发泡混凝土均能达到有效利用,不会使得相邻两次的生产制备陶粒发泡混凝土混合,即使得每批次制备陶粒发泡混凝土质量相同。同时其运输车4的运动以及刮料组件的转动机械驱动,全程只需工人进行控制即可,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进一步地,参见图5,为了减轻提升料斗2整体的重量,简化提升料斗2的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刮料固定组件25包括支撑件251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杆252,所述刮料转轴22穿过支撑件251并于支撑件25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52一端与支撑件251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框(51)、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件(52)以及焊接在提升料斗(2)侧壁上的提耳(53),所述第一底框(51)固定连接于提升料斗(2)底部,所述立柱件(52)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底框(5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件(52)固定连接在提升料斗(2)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框(51)、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立柱件(52)以及焊接在提升料斗(2)侧壁上的提耳(53),所述第一底框(51)固定连接于提升料斗(2)底部,所述立柱件(52)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第一底框(51)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件(52)固定连接在提升料斗(2)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51)的厚度大于出料阀门(2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料斗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底框(51)包括两根矩形杆(511)以及两根圆柱杆(512),所述矩形杆(511)以及圆柱杆(512)首尾交错固定连接构成矩形,所述立柱件(52)靠近地面的一端与矩形杆(51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岸鑫蔡谙书马驰邓红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正源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