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809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系统包括电压模拟模块、BMS以及电压控制比对模块,电压模拟模块用于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BMS与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并与BMS通信连接,比对电压采集值和模拟电压设定值,获取BMS的性能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电压控制比对模块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将电压采集值与模拟电压设定值进行比对,获取BMS的性能情况,安全节能、操作简单、测试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BMS的测试
,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锂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储能系统,通常一辆电动汽车上包含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体电芯,如何保持单体电芯工作在合适的区间内,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作为BMS的生产厂家还是整车制造厂家,对BMS的测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BMS测试方法是将BMS和电池组进行连接,然后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改变电池的电压,从而测试BMS在不同电压范围内的采样精度。将BMS采集电池组单体电芯电压与实际电压进行比对,从而判断BMS的好坏。但是锂电池充放电特性决定了采用传统的BMS测试方法测试耗时长,效率低,若BMS存在硬件故障,如内部短路,还可能造成BMS或电池起火和爆炸,同时测试过程中对电池组的充放电也造成能源的浪费。其中,DA转换为DigitalAnalog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BMS测试系统耗时长,测试效率低,不安全不环保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及方法。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包括电压模拟模块、BMS和电压控制比对模块,所述电压模拟模块用于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BMS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采集值;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BMS通信连接,用于比对电压采集值和模拟电压设定值获取BMS的性能情况。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压模拟模块包括:电源子模块,所述电源子模块用于接入24V电源;MCU控制子模块,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子模块电连接;多个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均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串联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源子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源转换单元,所述电源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均包括DA转换单元,多个所述DA转换单元均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均还包括第一DCDC隔离单元和数字隔离单元,多个所述第一DCDC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通信连接,多个所述DCDC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数字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均与对应的所述DA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和通信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压模拟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子模块,所述无线通信子模块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通信输出端电连接。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子模块包括第二DCDC隔离单元、光耦隔离单元和CAN收发器单元,所述第二DCDC隔离单元和所述光耦隔离单元均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通信输出端电连接,所述CAN收发器单元与所述光耦隔离单元电连接。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吧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电压控制比对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和所述电压模块模块、以及通信连接电压控制比对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和所述BMS。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控制BMS获取模拟单体电芯的电压采集值;比对电压采集值和模拟电压设定值,获取BMS的性能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通过设置电压模拟模块、BMS以及电压控制比对模块,电压控制比对模块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将从BMS获取的电压采集值与模拟电压设定值进行比对,获取BMS的性能情况,BMS的性能测试工作不需要实体电池组,不需要对实体电池组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更加节能环保;避免BMS存在内部短路等硬件故障问题引发的实体电池组的起火和爆炸,测试更加安全;无需对实体电池组进行大电流充放电,通过模拟输出单体电芯的电压,极大地缩短BMS的测试时间,测试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DA的BMS测试系统的功能模块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DA的BMS测试系统的电压模拟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DA的BMS测试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DA的BMS测试系统的另一功能模块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DA的BMS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中,10、电压模拟模块;112、电源转化单元;12、MCU控制子模块;13、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131、DA转换单元;132、第一DCDC隔离单元;133、数字隔离单元;134、电压跟随单元;14、无线通信子模块;141、第二DCDC隔离单元;142、光耦隔离单元;143、CAN收发器单元;20、BMS;30、电压控制比对模块;31、PC机;40、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例子。尽管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将理解,不是想要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想要覆盖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包括的变更、修改和等价物。应注意,这里描述的方法步骤都可以由任何功能块或功能布置来实现,且任何功能块或功能布置可被实现为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或者两者的组合。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注意:接下来要介绍的示例仅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而不作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必须为如下具体的步骤、数值、条件、数据、顺序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说明书来运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来构造本说明书中未提到的更多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包括电压模拟模块10、BMS20以及电压控制比对模块30,所述电压模拟模块10用于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BMS20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10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采集值;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30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10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10模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压模拟模块,用于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nBMS,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采集值;/n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BMS通信连接,用于比对电压采集值和模拟电压设定值获取BMS的性能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模拟模块,用于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
BMS,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采集值;
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模拟电压设定值控制电压模拟模块模拟多节单体电芯的电压,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与BMS通信连接,用于比对电压采集值和模拟电压设定值获取BMS的性能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模拟模块包括:
电源子模块,所述电源子模块用于接入24V电源;
MCU控制子模块,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子模块电连接,所述MCU控制子模块与所述电压控制比对模块通信连接;
多个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均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串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子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源转换单元,所述电源转换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DA的BMS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压输出通道子模块均包括DA转换单元,多个所述DA转换单元均与所述MCU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黄懿冯佩侯堃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