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0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采用吸波材料板和与光测系统相配合的光通道,有效降低了压力测试曲线中的杂波,同时,提高了气泡表面亮度,使气泡运动边界更加清晰,减轻了爆炸产物对拍摄气泡清晰度的影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装置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的测试,弥补了现有测试方法中无法在水下爆炸气泡脉动特性中体现不同炸药爆轰性能的缺点,为后续全面完整地水下爆炸机理分析及气泡毁伤机理分析提供实验结果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爆炸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水中爆炸是水中兵器最主要的毁伤手段,包括冲击波对舰船结构造成的严重局部破坏,以及气泡脉动过程对舰船造成的二次毁伤。炸药水中爆炸过程中气泡脉动所产生的气泡能约占总能量的一半,气泡脉动过程对舰船造成的毁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泡脉动的过程会使靠近气泡的舰船底部受到气泡形状变化的影响,而发生鞭状起伏运动,使舰船总体结构发生损伤;二是气泡受到固壁面的影响在溃灭阶段所产生的指向船体底部的高速水射流,会使船体断裂。因此,水下爆炸气泡脉动的研究对于水下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水下爆炸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对水下爆炸气泡脉动的测试主要包括冲击波压力测试、气泡脉动压力测试和气泡边界运动轨迹测试。测试过程中,由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测试装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而且水下爆炸气泡具有短时间内迅速脉动、膨胀气泡较大等特点,因此,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的进行较为困难。现有技术中,针对炸药水下爆炸测试的特点及困难,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定位机构(2)、吸波材料板(3)、爆源(4)、配重、微型雷管(6)、起爆线(7)、起爆开关(8)、脉冲信号发生器(9)、反光板(11)、高速摄像机(17)、第一计算机(18)、水下压力传感器(19)、信号调理仪(20)、高频数据采集仪(21)及第二计算机(22);/n其中,所述水箱(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两个透明耐压观察窗;所述水箱(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吸波材料板(3);所述高速摄像机(17)放置于其中一个观察窗前,所述高速摄像机(17)的中心与所述爆源(4)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面;所述反光板(11)放置于另一个观察窗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定位机构(2)、吸波材料板(3)、爆源(4)、配重、微型雷管(6)、起爆线(7)、起爆开关(8)、脉冲信号发生器(9)、反光板(11)、高速摄像机(17)、第一计算机(18)、水下压力传感器(19)、信号调理仪(20)、高频数据采集仪(21)及第二计算机(22);
其中,所述水箱(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两个透明耐压观察窗;所述水箱(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吸波材料板(3);所述高速摄像机(17)放置于其中一个观察窗前,所述高速摄像机(17)的中心与所述爆源(4)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面;所述反光板(11)放置于另一个观察窗前;
所述爆源(4)为待测试炸药,所述爆源(4)与微型雷管(6)固定连接;所述爆源(4)的上端通过雷管线与定位机构(2)固定连接,爆源(4)的下端与配重相连;所述雷管线与所述起爆线(7)连接,所述起爆线(7)与起爆开关(8)相连;
所述水下压力传感器(19)的上端通过信号线分别与定位机构(2)固定连接、下端分别与配重相连;所述水下压力传感器(19)安装在爆源(4)的两侧,且与爆源(4)具有相同的水平高度;所述水下压力传感器(19)依次与信号调理仪(20)、高频数据采集仪(21)连接,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递到第二计算机(22);所述第二计算机(22)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9)连接;
所述定位机构(2)固定于所述水箱(1)内部,使所述爆源(4)位于所述水箱(1)的几何中心;
所述高速摄像机(17)分别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9)及所述第一计算机(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两个无频闪大功率照明灯(10),所述无频闪大功率照明灯(10)对称固定于所述水箱(1)的顶部开口外;所述水下压力传感器(19)包含两个、三个或四个水下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潜水泵(12)、水管(13)和过滤器(14);所述潜水泵(12)竖直放置在所述水箱(1)底部,通过所述水管(13)与所述过滤器(14)相连,所述过滤器(14)悬垂于所述水箱(1)侧壁内侧接近水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山张静骁孙雨荟高源刘东奇贾曦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