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63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安装结构、传输线及充电枪。安装结构安装于充电主体上,安装结构上的出线孔与充电主体上的走线孔相连通。传输线穿过走线孔与出线孔并由出线孔穿出。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充电主体,充电枪连接于传输线远离充电主体的一端上。当安装结构安装在充电主体上时,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进而使得传输线由充电主体伸出的朝向与出线口的开口方向的一致,朝下或朝斜下方设置,有效避免水渍或粉尘等沿着传输线与充电主体的连接处进入充电主体内部,进而提高充电主体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经济环保,进而使得电动汽车及充电桩被广泛普及。然而,传统的充电桩的充电枪通过导线连接于充电桩的充电主体上,而传统的充电桩导线直接由充电主体引出,进而导致水渍或粉尘等容易进入和沉积到导线与充电主体的连接处,在充电的时候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一种充电桩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与充电主体的走线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安装结构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于充电主体上,以使所述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部及出线部,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充电主体上,所述出线孔开设于所述出线部上并贯穿所述出线部背向于走线孔的表面形成所述出线口,所述出线部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充电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出线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弯折成型,以使所述出线部与所述安装部呈钝角或直角设置;或者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且所述出线口与所述引线孔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引线部,所述引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所述引线部上开设有引线槽,所述出线孔通过所述引线槽与所述引线孔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上形成有挂线件,所述挂线件设置于所述出线孔的上方,所述挂线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线口,所述挂线件用于传输线的挂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线件包括支撑部及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支撑部围成挂线槽,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挂孔,所述挂孔用于挂设充电枪。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如上所述的安装结构、传输线及充电枪,所述充电主体上开设有走线孔;所述安装件结构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上,以使所述出线孔与所述走线孔相连通,所述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所述传输线穿过所述走线孔与所述出线孔,并由所述出线孔穿出,所述传输线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枪连接于所述传输线远离所述充电主体的一端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上开设于所述锁固孔,所述锁固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上,以使所述传输线穿过所述锁固孔,且所述锁固组件能够锁定在所述传输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固组件包括锁固件、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及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上,所述第一卡箍件上开设有第一卡箍槽,所述第二卡箍件上开设有第二卡箍槽,所述第一卡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箍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卡箍槽与所述第二卡箍槽共同围成所述锁固孔,所述锁固件用于夹紧所述第一卡箍件与所述第二卡箍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或所述第二卡箍件限位于所述限位件上。上述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将安装结构安装在充电主体上,以使安装结构上的出线孔与充电主体上的走线孔相连通。传输线穿过走线孔与出线孔,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充电主体,充电枪连接于传输线远离充电主体的一端上,进而便于通过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由于出线孔贯穿安装结构背向于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传输线进一步能够由出线孔穿出。当安装结构安装在充电主体上时,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进而使得传输线由充电主体伸出的朝向与出线口的开口方向的一致,朝下或朝斜下方设置,有效避免水渍或粉尘等沿着传输线与充电主体的连接处进入充电主体内部,进而提高充电主体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锁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安装结构,110、出线孔,112、出线口,120、安装部,122、引线孔,124、挂孔,126、插入口,130、出线部,140、引线部,142、引线槽,150、挂线件,152、支撑部,154、阻挡部,160、挂枪部,200、锁固组件,210、锁固孔,230、第一卡箍件,232、第一卡箍槽,240、第二卡箍件,242、第二卡箍槽,250、限位件,252、限位部,254、配合部,256、配合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一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具体地,充电桩包括充电主体、安装结构100(如图1所示)、传输线及充电枪。安装结构100用于安装于充电主体上,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充电主体,充电枪连接于传输线远离充电主体的一端上。通过充电枪能够便于对电动汽车充电。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安装结构100上开设有出线孔110,所述出线孔110用于与充电主体的走线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出线孔110贯穿所述安装结构100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112,当所述安装结构100安装于充电主体上时,以使所述出线口112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上述充电桩及其安装结构100在使用时,将安装结构100安装在充电主体上,以使安装结构100上的出线孔110与充电主体上的走线孔相连通。传输线穿过走线孔与出线孔110,传输线电性连接于充电主体,充电枪连接于传输线远离充电主体的一端上,进而便于通过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由于出线孔110贯穿安装结构100背向于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112,传输线进一步能够由出线孔110穿出。当安装结构100安装在充电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与充电主体的走线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安装结构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于充电主体上,以使所述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与充电主体的走线孔相对应连通,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安装结构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并形成出线口,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于充电主体上,以使所述出线口的开口方向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安装部及出线部,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充电主体上,所述出线孔开设于所述出线部上并贯穿所述出线部背向于走线孔的表面形成所述出线口,所述出线部背向于所述走线孔的表面朝下方或朝斜下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于所述充电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出线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弯折成型,以使所述出线部与所述安装部呈钝角或直角设置;或者
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且所述出线口与所述引线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引线孔,所述出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引线部,所述引线部设置于所述引线孔内,所述引线部上开设有引线槽,所述出线孔通过所述引线槽与所述引线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上形成有挂线件,所述挂线件设置于所述出线孔的上方,所述挂线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线口,所述挂线件用于传输线的挂设。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舟李勋古云峰孙楠溪邱熙邹大中程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