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759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包括液压支架、总回液管和泵站系统,泵站系统向液压支架供液,液压支架回液通过单向阀一到总回液管;还包括增压泵和蓄能器组一;增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三与液压支架连接;蓄能器组一分散设置在液压支架上;泵站系统供液管上设置单向阀二;泵站系统通过单向阀二分别向蓄能器组一和液压支架供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蓄能器分为顺槽集中布置和工作面分布式布置,集中式布置用来减小泵站系统的压力波动,分布式蓄能器用来补偿供液能力的不足,提高供液系统的敏捷性;在工作面内每台液压支架或几组支架上分布安装蓄能器,利用闲时状态进行补液,补偿液体从蓄能器放出来,近距离弥补高压泵流量不足,实现了支架快速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支护装备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煤矿综采工作面主要装备之一,用以控制围岩稳定,保障工作面安全作业空间。采煤机割煤后,液压支架必须及时跟机,保障工作面的安全支护。因此,移架速度是制约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关键,跟机速度慢、支架动作协调性差是目前现场的主要问题。快速移架是快速精准的完成液压支架“降—移—升”的工作循环,是高性能液压支架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目前提高移架速度主要靠增加泵站流量(增加泵站数量)、提高供液压力等实现,但管路直径的限制,限制了流量的进一步提高;提高泵压,高压胶管爆管概率加大,危险高,且在群组移架过程中产生整体压降,“刚度”降低,严重影响拉架-推溜速度,通过稳定可靠的流量保障来实现快速平稳供液,是供液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提高通流能力方面,主要通过提高进液和回液通径来减小液阻,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增压缸/增压器方面或增压泵方面,如专利双液控双回路式立柱快速供液阀(202010830686.2)提供了一种双回路供液方案,提高了供液端的通流能力,但由于升柱时阻力较小,普遍存在泵站供液不足的情况;专利液压支架大缸径立柱快速供回液系统(20082023880.8)公布了一种旁路回液方案,提高了主回液的通流能力,但长距离主回液管形成的背压仍未能减小。现有供液系统蓄能器在顺槽内集中布设,主要作用是补充高压系统中的漏损,减少卸载阀的动作次数,吸收压力脉动。由于蓄能器距离工作面液压支架距离较远,受管径和距离限制,升柱和移架过程用液量较大,无法及时补充压力。因此如何近距离以补高压泵流量不足,且能提高供液系统的敏捷性,实现支架的快速动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通过蓄能器的分布式布置,一方面显著减小蓄能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和液压支架动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较集中式增加了总的容积,提高了泵站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分阶段时序控制,保证了快速供液。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包括液压支架、供液管、总回液管和泵站系统,泵站系统向液压支架供液,液压支架回液通过单向阀一到总回液管;还包括增压泵和蓄能器组一;增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三与液压支架连接;蓄能器组一分散设置在液压支架上;泵站系统供液管上设置单向阀二;泵站系统通过单向阀二分别向蓄能器组一和液压支架供液。本专利技术中蓄能器组一辅助供液,而单向阀二的设置防止高压液的回流,保证了系统工作压力。进一步的,泵站系统包括高压泵,以及依次设置在高压泵下游的安全阀、卸荷载和蓄能器组二;高压泵向蓄能器组一供液。进一步的,液压支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推移装置;其中高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一,分别利用液控单向阀一、液控单向阀二分别向左立柱、右立柱的无杆腔供液;高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二向推移装置供液;蓄能器组一连接电液换向阀一和电液换向阀二;增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三后由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分别向左立柱、右立柱的无杆腔供液。本专利技术中高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一,分别利用液控单向阀一、液控单向阀二分别向左立柱、右立柱的无杆腔供液控制左立柱、右立柱的升降;高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二向推移装置供液,带动液压支架移架;增压泵通过电液换向阀三通过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分别向左立柱、右立柱的无杆腔供液实现左立柱、右立柱升柱过程和移架过程中增压。蓄能器组一连接电液换向阀一和电液换向阀二,利用电液换向阀一连接液控单向阀一、液控单向阀二分别向左立柱、右立柱的无杆腔供液;利用电液换向阀二向推移装置供液,蓄能器组一利用闲时状态进行补液,在升柱和移架时,补偿液体从蓄能器组一放出来,近距离以补高压泵流量不足,实现了支架的快速动作。进一步的,蓄能器组一包括若干蓄能器;蓄能器分散设置在液压支架上。优选的,每一台液压支架上均设置有蓄能器。优选的,N台液压液压支架构成液压支架组安装设置共用蓄能器,其中N的值为2、3、4或5等。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蓄能器分为顺槽集中布置和工作面分布式布置,集中式布置用来减小泵站系统的压力波动,分布式蓄能器用来补偿供液能力的不足,提高供液系统的敏捷性;在工作面内每台液压支架或液压支架组上分布安装蓄能器,利用闲时状态进行补液,补偿液体从蓄能器放出来,近距离以补高压泵流量不足,实现了支架的快速动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支架工作循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统蓄能器集中布置供液系统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能器集中-分布式布置供液系统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原理图。其中1为液压支架,2为总回液管,3为泵站系统,4为增压泵,5为蓄能器组一,6为电液换向阀三,7为单向阀一,8为单向阀二,9为供液管;31为高压泵,32为安全阀,33为卸荷载,34为蓄能器组二,11为左立柱,12为右立柱,13为推移装置,14为电液换向阀一,15为电液换向阀二,16为液控单向阀一,17为液控单向阀二,18为单向阀三,19为单向阀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在工作面内液压支架上分布安装蓄能器,利用闲时状态进行补液,补偿液体从蓄能器放出来,近距离以补高压泵31流量不足,实现了支架的快速动作,具体结构如图3-4。如图1,液压支架1移架速度是制约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关键,跟机速度慢、支架动作协调性差是目前现场的主要问题。快速移架是快速精准的完成液压支架1“降—移—升”的工作循环,是高性能液压支架1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如图2,传统蓄能器集中供液系统,泵站由高压泵31、安全阀32、卸荷载33和蓄能器组二34组成,液压支架1回液经单向阀一7到总回液管2。蓄能器组二34用于补充高压系统中的漏损,减少卸载阀的动作次数,吸收压力脉动,但是蓄能器组二34距离工作面液压支架1距离较远,受管径和距离限制,升柱和移架过程用液量较大,无法及时补充压力。如图3-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1快速供液系统,包括液压支架1、总回液管2、泵站系统3、增压泵4和蓄能器组一5,液压支架1回液通过单向阀一7到总回液管2。泵站系统3包括高压泵31,以及依次设置在高压泵31下游的安全阀32、卸荷载33和蓄能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包括液压支架、供液管、总回液管和泵站系统,所述泵站系统向所述液压支架供液,所述液压支架回液通过单向阀一到所述总回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泵和蓄能器组一;所述增压泵通过所述电液换向阀三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所述蓄能器组一分散设置在所述液压支架上;所述泵站系统的所述供液管上设置单向阀二;所述泵站系统通过单向阀二分别向所述蓄能器组一和所述液压支架供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包括液压支架、供液管、总回液管和泵站系统,所述泵站系统向所述液压支架供液,所述液压支架回液通过单向阀一到所述总回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泵和蓄能器组一;所述增压泵通过所述电液换向阀三与所述液压支架连接;所述蓄能器组一分散设置在所述液压支架上;所述泵站系统的所述供液管上设置单向阀二;所述泵站系统通过单向阀二分别向所述蓄能器组一和所述液压支架供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支架快速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系统包括高压泵,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高压泵下游的安全阀、卸荷载和蓄能器组二;所述高压泵向所述蓄能器组一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生牛虎明杜毅博任怀伟朱军加宝瑞路兴军杜尚宇张赛黄彦德郑启楷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