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744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涉及屋顶雨水回收技术领域,提高了雨水收集的质量,其包括水平设置于屋顶下端用于收集雨水的檐沟,所述檐沟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两短侧边的短侧板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两长侧边的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所述底板上还垂直设置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与第一长侧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过滤隔板与第二长侧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槽。本申请能够有效的提高所收集雨水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本申请涉及屋顶雨水回收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绿色楼宇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楼宇,其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相关技术中的绿色楼宇,如图1所示,包括楼宇本体,所述楼宇本体包括墙体11以及倾斜设置于墙体11上的屋顶10,屋顶1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檐沟1,檐沟1中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排水槽111,排水槽111中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排水管19,排水管19的下端连接有蓄水箱20。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露天环境下,杂物容易堆积在檐沟1的排水槽111中,在雨天收集雨水时,杂物会随雨水通过排水管19进入蓄水箱20中,影响收集的雨水的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雨水收集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于屋顶下端用于收集雨水的檐沟,所述檐沟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底板、垂直设置于底板两短侧边的短侧板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两长侧边的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所述底板上还垂直设置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与第一长侧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过滤隔板与第二长侧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槽;所述集水槽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水车,所述水车包括轮体以及设置于轮体两侧的轮轴,两个轮轴各与一短侧板转动连接,所述轮体的外周侧周向均布开设有水槽,轮体的外周侧周向绕设有过滤网,所述屋顶的下端倾斜设置有与过滤网外侧相抵用于将雨水引导至水槽中使轮体朝向过滤隔板方向转动的导流板;所述过滤隔板的上端与过滤网相切以将杂物引导至集污槽中;所述集污槽中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装置;所述集水槽的槽底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连接有蓄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雨水可通过导流板进入水槽中,使得水车朝向集污槽的方向移动,并将杂物送入集污槽中,使得杂物由集污槽中集污装置进行收集。在集污槽中过滤后的雨水可通过过滤隔板回流至集水槽中,并由集水槽底部的排水管送入蓄水箱中进行收集储存,从而提高蓄水箱所收集的雨水的水质。可选的,所述集污槽槽底的中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的集污管,所述排污口的边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围挡,所述蓄水箱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端带有开口的集污盒,集污盒的底部设置有与蓄水箱连通的连接管,所述集污盒中设置有用于过滤杂物的集污框,所述集污管的下端位于集污框的正上方;所述集污装置包括两个放置在围挡上的过滤板,两个过滤板对称设置,两个短侧板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板的支撑台阶;两个过滤板处于与底板平行的水平状态时,两个过滤板相靠近的一端搭靠在围挡上,两个过滤板相远离的一端各与一个支撑台阶相抵;两个所述过滤板相远离一端的底部铰接有推杆,所述支撑台阶沿垂直底板的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推杆滑动连接的通孔,所述推杆一端伸出通孔外;所述推杆底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与轮轴平行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设有两个凸轮,两个凸轮各与一个推杆的端部相抵,所述集污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联动杆转动以使凸轮推动推杆上下滑移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集污槽内,并经过过滤板时,雨水中的杂物可被截流在过滤板上。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联动杆转动,使得联动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推动两个推杆向上滑移,使得过滤板在推杆的作用下从水平位置转动至倾斜状态并打开围挡,此时,过滤板上的杂物可进入围挡中,并由集污管送入集污框中进行收集,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可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用于将杂物推向排污口的刮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边垂直设置有支撑板,刮板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刮板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所述刮板的两端均凸起有导向轴,两个支撑板上开设有沿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供导向轴滑动连接的导向孔,所述过滤隔板与第二长侧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供导向轴滑动连接的导向槽;当所述过滤板从水平状态转动至最大倾斜角度的过程中,导向轴可沿导向槽从支撑板靠近短侧板的一端移动至靠近围挡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从水平状态移动至最大倾斜位置时,过滤板上的刮板沿导向槽从过滤板靠近短侧板的一端移动至靠近围挡的一端,且刮板朝向围挡运动的过程中,可将附着在过滤板上的杂物推入围挡中,并由排污口排出,从而减少附着在过滤板上的杂物;当刮板朝向短侧板方向移动时,过滤板上的杂物可通过圆弧面过渡到刮板背离短侧板的一侧,使得过滤板上的杂物清理的更为彻底。可选的,所述底板下端面的两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联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各与一铰接座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杆通过轴承与铰接座转动连接,能够有效的减少联动杆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联动杆两端的第一带轮,两个所述轮轴伸出短侧板外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联动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车在雨水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水车可驱动轮轴上的第二带轮转动,使得第二带轮通过联动带带动第一带轮转动,联动杆随之转动,并带动凸轮转动,使得凸轮驱动推杆向上移动,从而驱使过滤板转动。本方案采用水车作为驱动组件,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架设于铰接座外侧的驱动电机,所述联动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联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轮轴伸出短侧板外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联动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即可驱动联动杆转动,并通过联动带带动水车转动,使得水车能够将杂物引导至集污槽中,通过雨水进入水槽并推动水车转动时,能够减少驱动水车转动的力,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可选的,所述第二带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带轮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带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带轮的直径,使得第二带轮带动第一带轮转动时更加的省力。可选的,所述过滤隔板的上端设有朝向集污槽方向向下倾斜的引导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面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杂物引导至集污槽中收集。可选的,所述第二长侧板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杂物从上端进入檐沟内的遮板,遮板与屋顶之间形成有供雨水进入檐沟内的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落叶等杂物从檐沟的上方进入檐沟中。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申请能够有效的提高所收集雨水的水质;2.通过水车作为驱动联动杆转动的动力源,能够降低能源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檐沟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水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体现集污框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体现两个过滤板处于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于屋顶(10)下端用于收集雨水的檐沟(1),其特征在于:所述檐沟(1)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垂直设置于底板(2)两短侧边的短侧板(5)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2)两长侧边的第一长侧板(3)和第二长侧板(4);所述底板(2)上还垂直设置有沿底板(2)长度方向延伸的过滤隔板(6);所述过滤隔板(6)与第一长侧板(3)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7),过滤隔板(6)与第二长侧板(4)之间形成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槽(8);/n所述集水槽(7)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水车(12),所述水车(12)包括轮体(13)以及设置于轮体(13)两侧的轮轴(14),两个轮轴(14)各与一短侧板(5)转动连接,所述轮体(13)的外周侧周向均布开设有水槽(15),轮体(13)的外周侧周向绕设有过滤网(16),所述屋顶(10)的下端倾斜设置有与过滤网(16)外侧相抵用于将雨水引导至水槽(15)中使轮体(13)朝向过滤隔板(6)方向转动的导流板(17);所述过滤隔板(6)的上端与过滤网(16)相切以将杂物引导至集污槽(8)中;/n所述集污槽(8)中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装置;所述集水槽(7)的槽底连接有排水管(19),所述排水管(19)的下端连接有蓄水箱(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于屋顶(10)下端用于收集雨水的檐沟(1),其特征在于:所述檐沟(1)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垂直设置于底板(2)两短侧边的短侧板(5)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2)两长侧边的第一长侧板(3)和第二长侧板(4);所述底板(2)上还垂直设置有沿底板(2)长度方向延伸的过滤隔板(6);所述过滤隔板(6)与第一长侧板(3)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7),过滤隔板(6)与第二长侧板(4)之间形成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槽(8);
所述集水槽(7)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水车(12),所述水车(12)包括轮体(13)以及设置于轮体(13)两侧的轮轴(14),两个轮轴(14)各与一短侧板(5)转动连接,所述轮体(13)的外周侧周向均布开设有水槽(15),轮体(13)的外周侧周向绕设有过滤网(16),所述屋顶(10)的下端倾斜设置有与过滤网(16)外侧相抵用于将雨水引导至水槽(15)中使轮体(13)朝向过滤隔板(6)方向转动的导流板(17);所述过滤隔板(6)的上端与过滤网(16)相切以将杂物引导至集污槽(8)中;
所述集污槽(8)中用于收集杂物的集污装置;所述集水槽(7)的槽底连接有排水管(19),所述排水管(19)的下端连接有蓄水箱(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楼宇屋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8)槽底的中部开设有排污口(22),所述底板(2)的下端设置有与排污口(22)相连的集污管(26),所述排污口(22)的边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围挡(21),所述蓄水箱(20)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端带有开口的集污盒(23),集污盒(23)的底部设置有与蓄水箱(20)连通的连接管(25),所述集污盒(23)中设置有用于过滤杂物的集污框(24),所述集污管(26)的下端位于集污框(24)的正上方;
所述集污装置包括两个放置在围挡(21)上的过滤板(27),两个过滤板(27)对称设置,两个短侧板(5)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板(27)的支撑台阶(28);两个过滤板(27)处于与底板(2)平行的水平状态时,两个过滤板(27)相靠近的一端搭靠在围挡(21)上,两个过滤板(27)相远离的一端各与一个支撑台阶(28)相抵;
两个所述过滤板(27)相远离一端的底部铰接有推杆(29),所述支撑台阶(28)沿垂直底板(2)的方向贯穿开设有供推杆(29)滑动连接的通孔(30),所述推杆(29)一端伸出通孔(30)外;所述推杆(29)底板(2)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与轮轴(14)平行的联动杆(32),所述联动杆(32)上设有两个凸轮(33),两个凸轮(33)各与一个推杆(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雄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昊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