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22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绿化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包括模块蓄水池、沉淀观察井、地下室顶板和雨水控制柜,所述模块蓄水池通过收集管与沉淀观察井连接,地下室顶板的上侧设置有若干雨水蓄排护异形板,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四周和中部设置有虹吸Ω疏水槽,所述虹吸Ω疏水槽通过收集管和虹吸管与沉淀观察井连接,虹吸Ω疏水槽上设置有若干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上设置有透气观察管,本系统的的设置,将地下室顶板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蓄排护异形板、虹吸Ω疏水槽等有组织的排放、收集后储存在模块蓄水池中,可将雨水处理回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分标准等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绿化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采用将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实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包括模块蓄水池、沉淀观察井、地下室顶板和雨水控制柜,所述模块蓄水池通过收集管与沉淀观察井连接,地下室顶板的上侧设置有若干雨水蓄排护异形板,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四周和中部设置有虹吸Ω疏水槽,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过滤层,所述虹吸Ω疏水槽通过收集管和虹吸管与沉淀观察井连接,虹吸Ω疏水槽上设置有若干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上设置有透气观察管,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上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上侧设置有砂垫找平层,所述砂垫找平层的上侧设置有防渗膜,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PP雨水模块,所述PP雨水模块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蓄水池的四周和上部设置有周边保护砂层,蓄水池上设置有蓄水井,所述蓄水井的上端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的下方设置有防坠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井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提升机构,所述蓄水提升机构外接绿化用水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封堵万向接头的阴阳堵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虹吸Ω疏水槽下侧设置有若干与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配合的虹吸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平面位置的相邻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采用平缝拼接或者小支点套接,相邻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分子胶膜,阴角位置和阳角位置的相邻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采用平缝拼接,相邻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连接处与墙体之间设置有高分子胶膜和防水卷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管道穿墙或穿顶板位置的雨水蓄排护异形板上设置有穿墙管,所述穿墙管的外侧包裹有土工布,蓄排护异形板与墙体和顶板之间设置有高分子胶膜和防水卷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屋面高差处安装有防护边条,位于屋面高差处的虹吸Ω疏水槽采用高分子胶膜粘接在防护边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的的设置,将地下室顶板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蓄排护异形板、虹吸Ω疏水槽等有组织的排放、收集后储存在模块蓄水池中,可将雨水处理回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LDS虹吸蓄排护系统是一个防水、排水、收集、回用系统相结合的体系,具有防水软保护、有组织排水等多种功能,可实现有组织零坡度排水;减压防渗,减少顶板渗漏;防排一体化节约造价和工期;满足海绵城市设计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分标准等要求。全密闭施工,实现可靠的防水层软保护;系统采用密闭拼接方式即保证所有水在排水板上流动,减少排水层压力,又保证防水层不会在回土时遭到破坏,起到软保护的作用;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采用防塌陷设计具有防土工布塌陷功能,保证足够的排水空间;虹吸Ω疏水槽可有组织、分区域的排水,增大排水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虹吸Ω疏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阴阳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和虹吸Ω疏水槽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平面搭接节点图。图6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阴角搭接节点图。图7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管道穿墙节点图。图8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阳角搭接节点图。图9为雨水蓄排护异形板的管道穿顶板节点图。图10为透气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土工布搭接示意图。图12为屋面高差>50cm高差处节点图。图13为屋面高差≤50cm高差处节点图。1-模块蓄水池、2-素混凝土垫层、3-钢筋混凝土底板、4-砂垫找平层、5-防渗膜、6-PP雨水模块、7-土工布、8-周边保护砂层、9-蓄水井、10-检修口、11-防坠网、12-沉淀观察井、13-地下室顶板、14-虹吸Ω疏水槽、15-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6-万向接头、17-收集管、18-虹吸管、19-透气观察管、20-雨水控制柜、21-虹吸孔、22-土工布过滤层、23-高分子胶膜、24-防水卷材、25-穿墙管、26-防护边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请参阅图1-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包括模块蓄水池1、沉淀观察井12、地下室顶板13和雨水控制柜20,所述模块蓄水池1通过收集管17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地下室顶板13的上侧设置有若干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四周和中部设置有虹吸Ω疏水槽14,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过滤层22,所述虹吸Ω疏水槽14通过收集管17和虹吸管18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虹吸Ω疏水槽14上设置有若干万向接头16,所述万向接头16上设置有透气观察管19,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2,所述素混凝土垫层2的上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砂垫找平层4,所述砂垫找平层4的上侧设置有防渗膜5,模块蓄水池1的内部设置有PP雨水模块6,所述PP雨水模块6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7,模块蓄水池1的四周和上部设置有周边保护砂层8,模块蓄水池1上设置有蓄水井9,所述蓄水井9的上端设置有检修口10,检修口10的下方设置有防坠网11。所述蓄水井9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提升机构,所述蓄水提升机构外接绿化用水点。所述万向接头16上设置有用于封堵万向接头16的阴阳堵头。虹吸Ω疏水槽14下侧设置有若干与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配合的虹吸孔21。平面位置的相邻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采用平缝拼接或者小支点套接,相邻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连接处设置有高分子胶膜23,阴角位置和阳角位置的相邻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采用平缝拼接,相邻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连接处与墙体之间设置有高分子胶膜23和防水卷材24。管道穿墙或穿顶板位置的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包括模块蓄水池(1)、沉淀观察井(12)、地下室顶板(13)和雨水控制柜(2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蓄水池(1)通过收集管(17)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地下室顶板(13)的上侧设置有若干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四周和中部设置有虹吸Ω疏水槽(14),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过滤层(22),所述虹吸Ω疏水槽(14)通过收集管(17)和虹吸管(18)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虹吸Ω疏水槽(14)上设置有若干万向接头(16),所述万向接头(16)上设置有透气观察管(19),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2),所述素混凝土垫层(2)的上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砂垫找平层(4),所述砂垫找平层(4)的上侧设置有防渗膜(5),模块蓄水池(1)的内部设置有PP雨水模块(6),所述PP雨水模块(6)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7),模块蓄水池(1)的四周和上部设置有周边保护砂层(8),模块蓄水池(1)上设置有蓄水井(9),所述蓄水井(9)的上端设置有检修口(10),检修口(10)的下方设置有防坠网(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包括模块蓄水池(1)、沉淀观察井(12)、地下室顶板(13)和雨水控制柜(2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蓄水池(1)通过收集管(17)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地下室顶板(13)的上侧设置有若干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所述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四周和中部设置有虹吸Ω疏水槽(14),雨水蓄排护异形板(15)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过滤层(22),所述虹吸Ω疏水槽(14)通过收集管(17)和虹吸管(18)与沉淀观察井(12)连接,虹吸Ω疏水槽(14)上设置有若干万向接头(16),所述万向接头(16)上设置有透气观察管(19),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2),所述素混凝土垫层(2)的上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底板(3),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砂垫找平层(4),所述砂垫找平层(4)的上侧设置有防渗膜(5),模块蓄水池(1)的内部设置有PP雨水模块(6),所述PP雨水模块(6)的外侧设置有土工布(7),模块蓄水池(1)的四周和上部设置有周边保护砂层(8),模块蓄水池(1)上设置有蓄水井(9),所述蓄水井(9)的上端设置有检修口(10),检修口(10)的下方设置有防坠网(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DS虹吸蓄排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9)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提升机构,所述蓄水提升机构外接绿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义梁军龚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