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00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包括基座、以及用于对储物盒的基壳进行固定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在固定基壳处设置有用于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的避空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翻转支撑架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两侧,所述固定台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翻转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安装工人装配储物盒时,对储物盒起到定位作用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还在装配时对储物盒进行支撑与固定,有利于安装工人的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
本技术涉及储物盒装配领域,尤其是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储物盒为汽车内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用于用户放置物品。储物盒包括基壳、安装在基壳上侧面上的门板、以及安装在基壳下侧面上的储物盒本体;基壳的侧面凸起形成用于储物盒整体安装固定的安装舌。现有技术中,对于储物盒的装配没有任何的定位、以及固定支撑的装置,不利于安装工人的装配,且无法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其能在安装工人装配储物盒时,对储物盒起到定位作用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还在装配时对储物盒进行支撑与固定,有利于安装工人的装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包括基座、以及用于对储物盒的基壳进行固定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在固定基壳处设置有用于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的避空区;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翻转支撑架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的两侧,所述固定台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翻转支撑架上。储物盒包括基壳、以及位于基壳两侧的储物盒本体以及门板;故在装配时需要对基壳的两侧进行安装;采用上述结构,转动所述固定台使其复位,即使其与所述基座大致平行;将基壳放置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台上,将用于安装储物盒本体的一侧朝向基座且使得用于安装储物盒本体的安装位位于所述避空区;转动所述固定台使得固定在固定台上的基壳用于安装储物盒本体的安装位朝向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固定台上的避空区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储物盒本体安装完毕后反向转动所述固定台是的固定台复位,即其与所述基座大致平行,此时基壳上用于安装门板的一侧朝上,即面向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将门板安装至基壳上。具体的,所述基壳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舌,所述固定台通过对所述安装舌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壳整体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水平支撑柱,转动所述固定台使其与所述水平支撑柱相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固定台与所述基座大致平行;所述翻转支撑架上设置有限制凸块,所述固定台从与所述水平支撑柱相抵接的状态转动至与所述限制凸块相抵接的状态需要转过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柱与所述限制凸块对所述固定台的转动起到限制,方便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装配工装包括第一压钳,所述第一压钳的作用端通过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台来对基壳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压钳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钳单元;所述第一压钳单元包括第一压钳座、设置有作用端的第一作用杆、第一操作杆、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作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压钳座、第一操作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钳座、第一操作杆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压钳设置在所述避空区左右两侧的固定台上,所述固定台对基壳的固定由所述第一压钳实现;通过对第一压钳进行操作,使得第一压钳的作用端靠近所述固定台,此时基壳的安装舌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压钳的作用端和固定台之间;所述避空区左右两侧的固定台均设置所述压钳,使得所述固定台对基壳的固定更加牢靠,为后续操作提供保障。采用上述结构,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杆可以使得第一作用杆的作用端靠近、远离所述固定台,当所述第一作用杆的作用端靠近所述固定台将所述基壳进行固定时,所述第一作用杆与所述第一操作杆之间的转动连接点、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压钳做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根据死点夹紧原理,此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这时基壳对所述第一作用杆的作用端施加无论多大的反力也无法使得所述第一作用杆的作用端松开,实现了所述第一压钳单元的锁死状态;若操作人员欲将此时所述第一压钳单元的锁死状态解除,只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杆使得所述第一作用杆与所述第一操作杆之间的转动连接点、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压钳做之间的转动连接点不处于同一直线,即可将机构脱离死点位置。上述结构,所述第一压钳单元能够快速的对基壳进行固定,且操作方便。具体的,所述第一压钳的作用端设置有软体,可在所述第一作用杆的作用端对基壳进行固定时避免对基壳外壳造成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钳包括两个第一压钳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压钳单元中第一操作杆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一个所述第一压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压钳单元,即一个第一压钳具有两个作用端,使得单个所述第一压钳对基壳的固定更加牢靠,为后续操作提供保障。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设置实现两个所述第一压钳单元的第一操作杆的同时动作,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第一压钳设置在所述避空区的左右两侧,所述翻转支撑架位于固定台的左右两侧,故位于两侧的第一压钳上设置的第一连接件还可用于操作人员翻转所述固定台的把手,方便操作人员施力。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操作杆之间的第一连接转轴、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转轴上的第一套筒,由于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转轴上,故其可绕第一连接转轴旋转;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人员操作第一操作杆或者对所述固定台进行翻转操作时,操作人员在第一连接件上的握持和施力处于舒适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装配工装包括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顶升作用件、以及顶升驱动装置,所述顶升驱动装置与所述顶升作用件连接以驱动顶升作用件上升抵接固定台,所述顶升作用件与所述水平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的转动轴的两侧。采用上述结构,将所述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并转动所述固定台使其与所述水平支撑柱抵接后,所述顶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升作用件上升与所述固定台抵接,此时所述水平支撑柱和顶升作用件将固定平台进行固定,对所述固定台的转动进行限制,保证其无法绕其转动轴转动,为操作人员在基壳上安装门板提供稳定的平台,便于操作人员的施力安装。具体的,所述顶升驱动装置采用气缸。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压钳,所述第二压钳的作用端通过靠近或远离基壳用于安装门板的安装部以将门板固定与基壳上;所述第二压钳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压钳单元;所述第二压钳单元包括第二压钳座、设置有作用端的第二作用杆、第二操作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作用杆与所述第二压钳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压钳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作用杆、第二操作杆转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当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后将所述固定台复位后,操作人员将门板等零件预装在所述基壳上,操作所述第二压钳将门板完全安装完毕。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钳包括两个第二压钳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压钳单元中第二操作杆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盒装配工装包括用于检测门板开启信号的第一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检测门板开启完毕信号的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设置在门板打开关闭的运动轨迹对应位置处。具体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采用光纤感应器;当操作人员进行打开门板操作后,此时门板朝着打开方向运动,并立即触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以及用于对储物盒的基壳进行固定的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在固定基壳处设置有用于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的避空区(20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翻转支撑架(3)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2)的两侧,所述固定台(2)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翻转支撑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以及用于对储物盒的基壳进行固定的固定台(2);所述固定台(2)在固定基壳处设置有用于将储物盒本体安装至基壳上的避空区(20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翻转支撑架(3)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台(2)的两侧,所述固定台(2)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翻转支撑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水平支撑柱(4),转动所述固定台(2)使其与所述水平支撑柱(4)相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固定台(2)与所述基座(1)大致平行;
所述翻转支撑架(3)上设置有限制凸块(301),所述固定台(2)从与所述水平支撑柱(4)相抵接的状态转动至与所述限制凸块(301)相抵接的状态需要转过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钳(5),所述第一压钳(5)的作用端通过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台(2)来对基壳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压钳(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钳单元(501);所述第一压钳单元(501)包括第一压钳座(5011)、设置有作用端的第一作用杆(5012)、第一操作杆(5013)、以及第一连接杆(5014),所述第一作用杆(5012)分别与所述第一压钳座(5011)、第一操作杆(50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01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钳座(5011)、第一操作杆(501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钳(5)包括两个第一压钳单元(501),两个所述第一压钳单元(501)中第一操作杆(5013)通过第一连接件(50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盒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顶升作用件(6)、以及顶升驱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徐喆孙啸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