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70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0
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系绳力矩的姿态角速率阻尼,实现绳系卫星姿态的重力梯度稳定控制;利用姿控力矩使整星质心与系绳张力方向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形成动量轮角动量的卸载力矩,对动量轮角动量进行快速卸载,卸载后再恢复正常重力梯度稳定的姿态,从而完成系绳卫星姿态与角动量的一体化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系绳卫星姿态稳定以及执行机构角动量的卸载同时完成,保证系绳卫星始终具有姿态调整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属于绳系卫星姿态控制

技术介绍
绳系卫星由于系绳的存在,对各单星的姿态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系绳在不同张紧状态下的张力有很大区别,而且系绳张力的方向随着两星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情况下无法精确通过卫星质心,因此,卫星姿态始终受到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系绳力矩的扰动影响,如何在系绳张力作用下实现卫星的姿态稳定并确保姿态执行机构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是绳系卫星姿态控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系绳力矩的姿态角速率阻尼,实现绳系卫星姿态的重力梯度稳定控制;利用姿控力矩使整星质心与系绳张力方向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形成动量轮角动量的卸载力矩,对动量轮角动量进行快速卸载,卸载后再恢复正常重力梯度稳定的姿态,从而完成系绳卫星姿态与角动量的一体化控制。本专利技术确保系绳卫星姿态稳定以及执行机构角动量的卸载同时完成,保证系绳卫星始终具有姿态调整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重力梯度稳定,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当绳系卫星的动量轮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完成绳系卫星的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重力梯度稳定的条件为:滚动角和俯仰角θ分别趋于某一固定值,偏航角ψ稳定控制以保证绳系卫星的帆板对日定向。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基于重力梯度稳定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绳系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系的姿态矩阵CBO、绳系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系的目标姿态矩阵CTO、目标姿态角速度ωTO;根据所述姿态矩阵CBO和目标姿态矩阵CTO分别确定对应的四元数qBO、qTO;将qTO与qBO的差和ωTO与绳系卫星本体角速度ωBO的差作为控制量。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在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时,设定卫星姿态按123转序描述。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的方法为:当动量轮任一轴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根据该轴的角动量积累量,确定加入到该轴的姿态偏移量,由所述姿态偏移量产生系绳力矩对该轴的角动量积累量进行卸载。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某一轴的角动量积累量与该轴的姿态偏移量为线性关系。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某一轴的角动量积累量与该轴的姿态偏移量为正比关系。上述的控制方法,优选的,采用惯性器件测量获得绳系卫星本体角速度ωBO。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姿态控制模块,基于重力梯度稳定,用于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角动量卸载模块,当绳系卫星的动量轮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用于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力梯度稳定姿态控制充分利用了系绳力矩对姿态的控制作用,避免了动量轮等输出力矩较小的姿态执行机构与系绳力矩的对抗;(2)本专利技术利用系绳张力形成卸载力矩对系统角动量进行有效的卸载,使动量轮角动量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保证卫星姿态处于可控状态下;(3)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绳系卫星的姿态和角动量的一体化控制,可有效节省为角动量卸载专门设置的执行机构,从而节约卫星研制成本,满足低成本卫星快速开发的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执行流程示意图。图2为绳系卫星的受力分析。图3为重力梯度稳定下的卫星姿态角和角速度曲线。图4为利用系绳力矩对动量轮系统合成角动量进行卸载的时间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基于重力梯度稳定的绳系卫星姿态控制:设卫星姿态按123转序描述,则该转序下的三个欧拉角可由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系的姿态矩阵CBO得到,即其中RPY为三个欧拉角的求解函数,可根据卫星本体相对于轨道坐标系的姿态矩阵CBO按123转序解算出三个欧拉角其中为实时滚动角,θ为实时俯仰角,ψ为实时偏航角。在重力梯度作用下,实时滚动角和实时俯仰角θ趋于某一固定值,但实时偏航角ψ仍然需要维持稳定控制,以保证帆板对日定向,因此三轴目标姿态应为:其中,为目标滚动角,θT为目标俯仰角,ψT为目标偏航角。其控制思想是不对滚动角和俯仰角进行控制,仅对其进行速率阻尼。则目标姿态矩阵CTO为:式中DCM姿态转换函数,可将三个目标姿态角根据123转序计算出相应的姿态矩阵CTO。而目标姿态角速度ωTO为:ωTO=[0,0,0]T则控制量为:qBT=Qim(qTO,qBO)ωBT=ωTO-ωBO式中,qTO为CTO对应的四元数,qBO为CBO对应的四元数,Qim为两个四元数的求差函数,可得到两个四元数{qTO,qBO}的差qBT;ωBO为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的角速度,可由陀螺测量获得,ωBT是当前卫星本体角速度与目标角速度的差。步骤二、利用系绳力矩的动量轮角动量卸载:设卫星姿态在系绳力矩作用下已接近平衡状态,但是卫星动量轮系合成角动量仍在积累,X轴的角动量积累量为ΔHx,Y轴的角动量积累量为ΔHy,为了对X轴和Y轴的角动量进行卸载,则应对卫星X轴和Y轴姿态加入偏移量和Δθ为:其中,kx为X轴角动量反馈系数,100>kx>0;ky为Y轴角动量反馈系数,100>ky>0。由姿态偏移量和Δθ产生的系绳力矩即可对角动量积累量进行卸载。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上述的控制方法。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姿态控制模块,基于重力梯度稳定,用于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角动量卸载模块,当绳系卫星的动量轮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用于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实施例:设绳系卫星的系绳连接点在卫星-Z面,系绳张力大小为0.14N,张力方向与卫星质心之间在X方向和Y方向存在{374.922E-3,374.922E-3}m的偏差,理论计算表明,该偏差引起的系绳力矩将使卫星姿态产生的滚动角-27.92°,俯仰角32°的姿态变化,卫星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方法,仿真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表示完成了重力梯度稳定控制,图4表示完成了系统角动量的卸载。仿真表明,在配合系绳力矩进行的角速率阻尼作用,可使卫星姿态稳定到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基于重力梯度稳定,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n当绳系卫星的动量轮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完成绳系卫星的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绳系卫星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重力梯度稳定,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
当绳系卫星的动量轮的角动量积累量达到预设值时,对所述动量轮的角动量进行卸载,完成绳系卫星的姿态与角动量一体化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力梯度稳定的条件为:滚动角和俯仰角θ分别趋于某一固定值,偏航角ψ稳定控制以保证绳系卫星的帆板对日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重力梯度稳定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绳系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系的姿态矩阵CBO、绳系卫星本体相对轨道坐标系的目标姿态矩阵CTO、目标姿态角速度ωTO;
根据所述姿态矩阵CBO和目标姿态矩阵CTO分别确定对应的四元数qBO、qTO;将qTO与qBO的差和ωTO与绳系卫星本体角速度ωBO的差作为控制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绳系卫星进行姿态控制时,设定卫星姿态按123转序描述。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栋宁谈树萍陈超雷拥军王淑一于强王绍凯李鹤徐子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