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及地铁列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6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及地铁列车,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室和除尘元件,除尘元件设置于除尘室内,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开设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除尘室的顶部具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进风门,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进风门,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均通过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均位于除尘室的内侧,其中,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第二进风门关闭,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第一进风门关闭;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和地铁列车实现了使用时在车体朝不同方向运行时均能对空气进行过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及地铁列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除尘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及地铁列车。
技术介绍
地铁在地下运行时,由于地铁车厢内的新风从隧道内引入,因而隧道内空气颗粒物会严重影响地铁列车车厢内空气的质量,此外,由于扩散作用,隧道内空气颗粒物对地铁站台空气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地铁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用于安装在地铁列车车体底部,对地铁隧道内由于列车运行而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进行清除。由于地铁列车运行是双向运行,为了使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在不同运行方向时均能对空气进行过滤,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需要设置两个风门,为防止气流短路,当迎风侧风门开启时,背风侧风门需关闭,现有技术中地铁列车双向运行时实现迎风侧风门开启、背风侧风门关闭需要借助电气元件进行控制,实现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在车体朝不同方向运行时均能实现对空气进行过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列车,该地铁列车包括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在地铁列车的车体朝不同方向运行时均能实现对空气进行过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应用于地铁列车,包括除尘室和除尘元件,所述除尘元件设置于所述除尘室内,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开设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除尘室的顶部具有出风口;>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进风门,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通过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位于所述除尘室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二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一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为合页铰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的下端的边缘均具有第一阶梯状结构,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阶梯状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一阶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阶梯状结构贴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进风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对称分布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进风门通过至少两个所述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进风门通过至少两个所述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铆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地铁列车,所述地铁列车包括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所述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所述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固定于所述地铁列车的车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室和除尘元件,除尘元件设置于除尘室内,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开设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进风门,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进风门,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均通过铰链与除尘室的侧壁连接,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均位于所述除尘室的内侧,其中,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第二进风门关闭,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第一进风门关闭,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在使用时,当列车沿一个方向运行时,迎风面一侧的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铰链带动第一进风门旋转,第一进风门打开,而背风面一侧的第二进风门在风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关闭,气流通过除尘元件除尘后自出风口排出;当列车沿另一个方向运行时,原来的背风面成为迎风面,迎风面一侧的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铰链带动第二进风门旋转,第二进风门打开,而背风面一侧的第一进风门在风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关闭,该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时车体朝不同方向运行时均能实现对空气进行过滤的目的,风门的开启与关闭依靠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气流和风门重力驱动,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的第一进风门或者第二进风门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的除尘室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除尘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标号:1-除尘室;2-除尘元件;11-除尘室的侧壁;12-第一进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一进风门;15-第二进风门;16-铰链;17-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及地铁列车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的第一进风门或者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应用于地铁列车,其特征在于:/n包括除尘室和除尘元件,所述除尘元件设置于所述除尘室内,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开设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除尘室的顶部具有出风口;/n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进风门,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通过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位于所述除尘室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二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一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应用于地铁列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除尘室和除尘元件,所述除尘元件设置于所述除尘室内,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相对开设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除尘室的顶部具有出风口;
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进风门,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通过铰链与所述除尘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均位于所述除尘室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二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进风门在风压作用下打开时,所述第一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为合页铰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进风门车载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的下端的边缘均具有第一阶梯状结构,所述除尘室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阶梯状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阶梯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一阶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阶梯状结构贴合。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纯臧建彬屈海波张永利王敏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佳路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