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52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压电喷墨子系统和墨滴优化系统,压电喷墨子系统和墨滴优化系统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压电喷墨子系统包括压电驱动模块、压电喷头和供墨组件,压电驱动模块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压电喷头包括多个喷嘴,压电喷头与压电驱动模块连接,供墨组件与压电喷头连接;墨滴优化系统包括多通道升温装置和温控调节装置,多通道升温装置内设置多个与压电喷头上的喷嘴相应的加热通道,温控调节装置用于对中各加热通道的温度进行调节。还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主墨滴与卫星滴共同进入多通道升温装置,经加热后将卫星滴完全挥发,主墨滴进一步缩小,克服了喷头尺寸对超高精度印刷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电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喷墨印刷技术作为一种无接触、无压力、无掩模的印刷技术,可以将很小的液滴(体积为皮升或者飞升)精确喷涂在所需的位置,溶剂挥发干燥固化后形成薄膜。喷墨印刷工艺具有低成本、大面积、绿色环保等优势,使该技术逐渐成为湿法制备微电子器件,如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特别是有机全彩显示屏)、LCD中的彩色滤光片、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ED封装和可穿戴电子器件等,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在超高精度印刷领域存在着很多的生产工艺局限性,技术上的难点一直制约着喷墨印刷制备高质量膜层和超精度显示器件的发展。例如,若采用喷墨印刷的技术工艺制备超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幕,首先必须要采用直径极小的喷墨头,现在采用的喷头直径最小都在微米级,喷头的制造技术要求极高,价格昂贵,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且制备出的屏幕与蒸镀技术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除此之外,喷墨印刷的工艺稳定性较差,在印刷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墨滴拖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1)、压电喷墨子系统(2)和墨滴优化系统(3),压电喷墨子系统(2)和墨滴优化系统(3)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n压电喷墨子系统(2)包括压电驱动模块(21)、压电喷头(22)和供墨组件(23),压电驱动模块(21)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压电喷头(22)包括多个喷嘴(221),压电喷头(22)与压电驱动模块(21)连接,供墨组件(23)与压电喷头(22)连接;/n墨滴优化系统(3)包括多通道升温装置(31)和温控调节装置(32),多通道升温装置(31)内设置有多个与压电喷头(22)上的喷嘴相应的加热通道(3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1)、压电喷墨子系统(2)和墨滴优化系统(3),压电喷墨子系统(2)和墨滴优化系统(3)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
压电喷墨子系统(2)包括压电驱动模块(21)、压电喷头(22)和供墨组件(23),压电驱动模块(21)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压电喷头(22)包括多个喷嘴(221),压电喷头(22)与压电驱动模块(21)连接,供墨组件(23)与压电喷头(22)连接;
墨滴优化系统(3)包括多通道升温装置(31)和温控调节装置(32),多通道升温装置(31)内设置有多个与压电喷头(22)上的喷嘴相应的加热通道(311),温控调节装置(32)用于对多通道升温装置(31)中各加热通道的温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墨滴监测系统(4),墨滴监测系统(4)包括用于采集墨滴下落时图像的相机(41),相机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墨滴监测系统(4)还包括光源控制器(42)和平行检测光源(43),光源控制器(42)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平行检测光源(43)与光源控制器(42)连接,且平行检测光源(43)的出射光朝向墨滴下落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系统(1)包括上位机(11)、图像采集模块(12)、图像分析模块(13)和数据处理模块(14),图像采集模块(12)通过相机(41)采集墨滴的下落图像,图像采集模块(12)用于采集下落墨滴的图像,图像分析模块(13)用于根据下落墨滴的图像分析是否仍存在卫星滴,数据处理模块(14)用于获取获取喷射卫星滴的喷嘴的序号,上位机用于根据序号发送温控调节指令至温控调节装置(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印刷墨滴的压电喷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电喷墨子系统(2)中的压电驱动模块(21)包括PCI波形发生卡和电压放大器,PCI波形发生卡与中央控制系统(1)通信连接,电压放大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洪龙赵杰姚日晖钟锦耀符晓张观广张旭李依麟梁志豪彭俊彪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