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乳化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4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乳化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顶盖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甩盘、第二甩盘与搅拌棍,所述第一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斜台,所述斜台的内部设置有停留腔,所述停留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所述停留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斜面。该新型乳化桶,通过第一甩盘、第二坏盘与搅拌棍的配合使用,使得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进而有效的增强了该装置的乳化效果,以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乳化桶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乳化桶。
技术介绍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扩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扩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在酱类、巧克力、糖类等食品的加工中,为了提高成品的口感和质量,通常都会利用乳化装置对其进行乳化,乳化就是指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的相互混合,现有的乳化装置多数结构简单,仅依靠带有转子和定子的乳化头来实现乳化作用,不仅工作效率低,乳化效果差,而且无法将物料进行完全混合,实用性较差,此外,大部分装有温度计的乳化装置在调温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食品乳化装置来改善上述情况。在中国专利CN208372901U中公开的一种食品乳化装置,该种食品乳化装置,搅拌轴的外侧安装有搅拌桨,搅拌轴与搅拌桨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实现搅拌桨的上下移动,进而扩大了其搅拌范围,灵活快捷,在提高装置本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其乳化效果,保证了物料混合的均匀性,乳化罐的底部焊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安装有减震脚,防滑耐磨,稳定可靠,减震降噪,在提高装置本体使用安全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清净,但是,该种食品乳化装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具有以下缺点:其乳化效果还不够好,物料混合得不够均匀,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乳化桶,用来解决以往的装置其乳化效果还不够好,物料混合得不够均匀,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乳化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电机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顶盖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甩盘、第二甩盘与搅拌棍;所述第一混合腔的内部设置有斜台,所述斜台的内部设置有停留腔,所述停留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所述停留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斜面,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顶盖的内部均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固定板与顶盖之间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便于安装和拆卸,从而使其便于维护、维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通孔,且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通孔设置于桶体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轴能够在桶体的内部进行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甩盘设置于第一混合腔的内部,第二甩盘与搅拌棍设置于第二混合腔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混合腔的内部设置第一甩盘,使得从进料管处进入桶体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甩盘在第一混合腔内进行扩散,并且顺着斜台流至停留腔的内部,以达到混合效果,并且通过停留腔的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在停留腔的内部进行混合,并且多处的物料溢出停留腔并流经物料孔进入第二混合腔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二甩盘的设置使得物料进行再次扩散,物料流至第二混合腔的底部进行再次混合,然后通过搅拌棍的设置,使其能够将再次混合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进而有效的增强了该装置的乳化效果,以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管与出料管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隔板,且所述斜台设置于隔板的顶部,且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物料孔。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该新型乳化桶,通过在第一混合腔的内部设置第一甩盘,使得从进料管处进入桶体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甩盘在第一混合腔内进行扩散,并且顺着斜台流至停留腔的内部,以达到混合效果,并且通过停留腔的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在停留腔的内部进行混合,并且多处的物料溢出停留腔并流经物料孔进入第二混合腔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二甩盘的设置使得物料进行再次扩散,物料流至第二混合腔的底部进行再次混合,然后通过搅拌棍的设置,使其能够将再次混合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进而有效的增强了该装置的乳化效果,以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桶体、2-第一混合腔、3-第二混合腔、4-顶盖、5-电机、6-支撑杆、7-转轴、8-第一甩盘、9-第二甩盘、10-搅拌棍、11-斜台、12-停留腔、13-排料管、14-斜面、15-进料管、16-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乳化桶,包括桶体1,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腔2与第二混合腔3,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顶盖4的顶部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电机5通过支撑杆6固定连接于顶盖4的顶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甩盘8、第二甩盘9与搅拌棍1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混合腔2的内部设置第一甩盘8,使得从进料管15处进入桶体1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甩盘8在第一混合腔2内进行扩散,并且顺着斜台11流至停留腔12的内部,以达到混合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参照图2,第一混合腔2的内部设置有斜台11,斜台11的内部设置有停留腔12,停留腔12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13,停留腔12的底部均设置有斜面14,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15,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停留腔12的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在停留腔12的内部进行混合,并且多处的物料溢出停留腔12并流经物料孔进入第二混合腔3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二甩盘9的设置使得物料进行再次扩散,物料流至第二混合腔3的底部进行再次混合,然后通过搅拌棍10的设置,使其能够将再次混合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进而有效的增强了该装置的乳化效果,以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且通过在停留腔12的底部设置斜面14,使得在排料管13将停留腔12内部的物料进行排出时,物料便于向排料管13集中。支撑杆6远离电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顶盖4的内部均开设有螺丝孔,固定板与顶盖4之间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接。顶盖4的内部开设有与转轴7相适配的通孔,且转轴7远离电机5的一端穿过通孔设置于桶体1的内部。第一甩盘8设置于第一混合腔2的内部,第二甩盘9与搅拌棍10设置于第二混合腔3的内部。排料管13与出料管16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阀。第一混合腔2与第二混合腔3相邻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乳化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腔(2)与第二混合腔(3),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电机(5)通过支撑杆(6)固定连接于顶盖(4)的顶部,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甩盘(8)、第二甩盘(9)与搅拌棍(10);/n所述第一混合腔(2)的内部设置有斜台(11),所述斜台(11)的内部设置有停留腔(12),所述停留腔(12)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13),所述停留腔(12)的底部均设置有斜面(14),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15),所述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乳化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腔(2)与第二混合腔(3),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电机(5)通过支撑杆(6)固定连接于顶盖(4)的顶部,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甩盘(8)、第二甩盘(9)与搅拌棍(10);
所述第一混合腔(2)的内部设置有斜台(11),所述斜台(11)的内部设置有停留腔(12),所述停留腔(12)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13),所述停留腔(12)的底部均设置有斜面(14),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15),所述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乳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远离电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淼淼苏雨苏俊岭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汇博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