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45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生产过程不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部分原材料进行破碎加工,保证粒度大小;S2:将多种原料放置到混合搅拌机中,保证温度稳定,进行混合搅拌;S3: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的混凝土的生产,同时经过一定配比的原材料,可以很好的增强混凝土整体强度,保证后续施工的需要,可以保证混合的效率,同时在混合过程中,可以进行大块的破碎,减少成块的可能,保证成品的质量,同时保证后续施工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强混凝土指的是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C10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但是现有的混凝土在生产时,只是将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然后进行混合搅拌,但是整个工序过程较为简陋,整体搅拌时间较长的,容易结块的,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不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部分原材料进行破碎加工,保证粒度大小;S2:将多种原料放置到混合搅拌机中,保证温度稳定,进行混合搅拌;S3:出料。优选的,步骤S2中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水泥290~320份、粉煤灰70~85份、硅灰65~75份、石英砂650~750份、碎石700~800份、玻璃微珠25~35份、纳米二氧化钛/玄武岩石粉复合材料12~15份、可再分散聚合物胶粉1.5~2份、环氧硅烷偶联剂1~1.2份、外加剂10~15份,钢纤维10~25份、粉煤灰30~50份。优选的,步骤S所用混合搅拌机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功能板,所述功能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与功能板固定连接的多个加料装置,所述功能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搅拌筒转动连接的开启盖,所述开启盖的一侧连接有与搅拌筒固定连接的锁紧装置,所述搅拌机构的上连接有与功能板转动连接的搅拌管,所述搅拌管上连接有多个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功能板固定连接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设置有与功能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与搅拌管固定套接的从动轮,所述搅拌管的顶部通过旋转结构转动连接有与防护盖固定连接的固定管,且固定管的另一端延伸到搅拌筒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加料装置包括与功能板固定连接的暂存箱,所述暂存箱的中间滑动套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与暂存箱固定连接的多个称重器,所述导料管的下方设置有与暂存箱固定连接的卸料管。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与搅拌筒固定连接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搅拌筒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的外壁缠绕有钢缆,所述钢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开启盖转动连接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与安装套滑动套接的滑动套。优选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与搅拌管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壁转动套接有多个限定圈,所述限定圈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柔性绳,且柔性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撞击球,所述限定圈的一侧设置有与导流管固定连接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连接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稳定箱,所述撞击球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破碎齿。优选的,所述开启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功能板上设置有位于进料漏斗下方的进料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较少的步骤和一定配比的原材料,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的混凝土的生产,同时经过一定配比的原材料,可以很好的增强混凝土整体强度,保证后续施工的需要。2:经过混合搅拌机的工作,可以在混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添加其他不同的原材料,方便工作的进行,同时经过辅助装置的辅助工作,可以保证混合的效率,同时在混合过程中,可以进行大块的破碎,减少成块的可能,保证成品的质量,同时保证后续施工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加料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辅助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搅拌机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搅拌筒;2、辅助装置;3、滑动套;4、加料装置;5、移动杆;6、固定管;7、开启盖;8、搅拌机构;9、进料漏斗;10、功能板;11、搅拌管;13、第二电机;14、绕线辊;15、安装套;16、钢缆;17、暂存箱;18、导料板;19、称重器;20、导料管;21、卸料管;22、导流管;23、撞击球;24、分流管;25、破碎齿;26、柔性绳;27、稳定箱;28、限定圈;29、防护盖;30、旋转轴;31、主动轮;32、第一电机;33、从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部分原材料进行破碎加工,保证粒度大小,破碎到一定大小,保证后续灌浆的流畅。S2:将多种原料放置到混合搅拌机中,保证温度稳定,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搅拌,保证各个原料的充分均匀配合。S3:出料。步骤S2中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水泥290~320份、粉煤灰70~85份、硅灰65~75份、石英砂650~750份、碎石700~800份、玻璃微珠25~35份、纳米二氧化钛/玄武岩石粉复合材料12~15份、可再分散聚合物胶粉1.5~2份、环氧硅烷偶联剂1~1.2份、外加剂10~15份,钢纤维10~25份、粉煤灰30~50份,其中钢纤维可以对内部聚合物进行拉扯,保证整体的刚度,粉煤灰减少后续可能出现的腐蚀,保证工作的进行。步骤S2所用混合搅拌机包括搅拌筒1,搅拌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功能板10,功能板1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8,搅拌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多个加料装置4,功能板10的上方设置有与搅拌筒1转动连接的开启盖7,开启盖7的一侧连接有与搅拌筒1固定连接的锁紧装置,搅拌机构8的上连接有与功能板10转动连接的搅拌管11,搅拌管11上连接有多个辅助装置2,在进行工作时,经过外界的控制,可以使得搅拌机构8进行转动,然后带动搅拌管11进行转动,进一步的带动辅助装置2转动,就行搅拌,实现搅拌的功能,同时在搅拌之前,可以经过锁紧装置使得开启盖7打开,进行进料,同时在加料装置4内添加必要的添加剂,保证后续的使用,然后关闭开启盖7,进行密封搅拌,减少可能出现的粉尘污染。搅拌机构8包括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防护盖29,防护盖29内设置有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0,旋转轴30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轮31,主动轮31的外壁啮合连接有与搅拌管11固定套接的从动轮33,搅拌管11的顶部通过旋转结构转动连接有与防护盖29固定连接的固定管6,且固定管6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部分原材料进行破碎加工,保证粒度大小;/nS2:将多种原料放置到混合搅拌机中,保证温度稳定,进行混合搅拌;/nS3:出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部分原材料进行破碎加工,保证粒度大小;
S2:将多种原料放置到混合搅拌机中,保证温度稳定,进行混合搅拌;
S3: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水泥290~320份、粉煤灰70~85份、硅灰65~75份、石英砂650~750份、碎石700~800份、玻璃微珠25~35份、纳米二氧化钛/玄武岩石粉复合材料12~15份、可再分散聚合物胶粉1.5~2份、环氧硅烷偶联剂1~1.2份、外加剂10~15份,钢纤维10~25份、粉煤灰3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用混合搅拌机包括搅拌筒(1),所述搅拌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功能板(10),所述功能板(1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8),所述搅拌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多个加料装置(4),所述功能板(10)的上方设置有与搅拌筒(1)转动连接的开启盖(7),所述开启盖(7)的一侧连接有与搅拌筒(1)固定连接的锁紧装置,所述搅拌机构(8)的上连接有与功能板(10)转动连接的搅拌管(11),所述搅拌管(11)上连接有多个辅助装置(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8)包括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防护盖(29),所述防护盖(29)内设置有与功能板(10)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0),所述旋转轴(30)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轮(31),所述主动轮(31)的外壁啮合连接有与搅拌管(11)固定套接的从动轮(33),所述搅拌管(11)的顶部通过旋转结构转动连接有与防护盖(29)固定连接的固定管(6),且固定管(6)的另一端延伸到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凯得利砼业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