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590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属于中药材加工炮制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鲜茯苓‑煮制‑蒸制‑去皮‑切片‑干燥。该方法炮制的茯苓外观性状、成品率以及各指标成分含量、存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发汗加工和趁鲜直接加工,真正的实现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产业生产模式,为现代茯苓加工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加工与炮制
,具体涉及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
技术介绍
茯苓Poriacocos(Schw.)Wolf为多孔菌科真菌,以干燥的菌核入药,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茯苓中主要含有茯苓聚糖、三萜、树胶、蛋白质以及脂肪酸等物质,现代研究表明,茯苓能够抗肿瘤、抗炎、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肝硬变、减轻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抗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CMC诱导的精子畸变等,正是由于茯苓有着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因此,如何提升茯苓质量、增大茯苓功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中国药典》茯苓项下收载的加工方法为:“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直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炮制方法为“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其削去外皮,切成块或切厚片,晒干”。此加工生产流程繁琐,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发汗阴干”后再取干燥的“茯苓”,采用“浸泡”与“润蒸”等步骤,该加工炮制程序繁琐、又造成了劳动和时间成本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对于茯苓的处理方法一般也分为:反复“发汗”炮制法、“水汗”炮制法、“火汗”炮制法、加辅料“发汗”炮制法,在一系列炮制方法后削皮后,进行切制,然而上述方法存在切片时,尤其切薄片容易翘边;且炮制时间较长、有效成分含量低的缺陷,干燥后的茯苓片容易遭虫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加工炮制时间短,切片不翘边,且有效成分含量高、存储不易虫蛀,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洗净后的鲜茯苓放入花椒水中煮制0.5-1.5h,然后蒸制3-5h,冷却,去皮,切片,再置于40-6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完成炮制。进一步地,所述花椒与茯苓的质量比为0.5:100。进一步地,所述煮制时间为1.0h。进一步地,所述蒸制时间为4.0h。进一步地,所述切片的厚度为2-4mm。优选为2mm。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温度优选为50℃。进一步地,所述鲜茯苓是刚采挖的鲜茯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鲜茯苓-煮制-蒸制-去皮-切片-干燥的加工炮制工艺,将刚采挖的鲜茯苓洗净后用花椒水煮,花椒水具有杀虫除净,减少蒸制时间,避免翘边等作用,然后进行蒸制,省去了发汗步骤,大大缩短了炮制时间,且直接蒸制避免了“发汗”处理过程中茯苓片出现翘边造成外观性状差的缺陷,翘边还会造成烘干不均匀影响有效成分提取。蒸制后恢复至室温,发汗或者阴干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翘边现象,故本专利技术后续处理采用切片厚度结合干燥温度,使切片依然保持蒸制后的状态,不翘边,裂纹少,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有效成分分布均匀。由于有微量的花椒气味,干燥后的茯苓片存储不易虫蛀的特征。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是煮制、蒸制、切片和烘干为一体的加工炮制新工艺,并且配合鲜茯苓,才能够生产出不翘边且有效成分含量高存储不易虫蛀的茯苓薄片,花椒水煮过的茯苓经干燥后耐存储,不易遭虫蛀,储存时间延长。本专利技术趁鲜蒸制加工茯苓在外观性状、成品率以及各指标成分含量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发汗加工和趁鲜直接加工,真正的实现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产业生产模式,为现代茯苓加工提供了新思路。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实施例1鲜茯苓采收后洗净,将新鲜的药材放锅中,加少量花椒(0.5kg/100kg茯苓)置于锅中水,50℃煮1h,取出,然后放置蒸锅中蒸制4h,冷却至室温,去皮,切成2mm的薄片,将切好的薄片置于5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完成炮制。实施例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煮制时间为0.5h。实施例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煮制时间为1.5h。实施例4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蒸制时间为5h。实施例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蒸制时间为3h。实施例6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切片厚度为3mm。实施例7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切片厚度为4mm。实施例8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干燥温度为40℃。实施例9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干燥温度为60℃。试验例:将实施例1-9以及对照组(A:发汗、B:水汗、C:火汗、D:辅料蒸)处理得到的茯苓含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A:发汗的炮制方法为:将鲜茯苓除去杂质堆置“发汗”1-2天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堆积“发汗”反复5-6次至药材表面出现皱纹,其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后阴干,削去外皮,切成(厚度)片,晒干。B:水汗的炮制方法为:将鲜茯苓放入容器内,以水蒸或者置沸水中微煮,至药材蒸软、表面颜色变深时取出(30min),堆置阴湿处,盖上青草“发汗”1-2天,反复5-6次,干燥。C:火汗的炮制方法为: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1-2天,反复5-6次,至内部变色时再50℃烘干。D:辅料蒸的炮制方法为:加适量水入锅中,加少量花椒(0.25kg/100kg茯苓),将新鲜的药材放入蒸屉上,待蒸气均匀(5min)后取出,堆于青草中“发汗”1-2天,反复5-6次,干燥。测定方法为:1、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取供试品约4g,精密称定,置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9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洗净后的鲜茯苓放入花椒水中煮制0.5-1.5h,然后蒸制3-5h,冷却,去皮,切片,再置于40-6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完成炮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茯苓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洗净后的鲜茯苓放入花椒水中煮制0.5-1.5h,然后蒸制3-5h,冷却,去皮,切片,再置于40-6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完成炮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椒与茯苓的质量比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柱林娟周霞邓磊商有剑舒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元市昭化区义春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