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6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耳机本体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包括接收线圈和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耳机充电触点、充电模组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充电触点通过所述充电模组与所述耳机电池电连接,将无线充电接收片固定到手机背部的感应区后可通过手机为耳机本体充电,使用方便,且将接收线圈与耳机本体分离,有效减少其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TWS耳机的不断发展,各类产品层出不穷,用户的体验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TWS耳机需要和充电盒配套使用,十分不便。由于空间的限制,续航时间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可通过手机为无线耳机充电,使用方便,且将接收线圈与耳机本体分离,有效减少无线耳机的体积和重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包括接收线圈和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耳机充电触点、充电模组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充电触点通过所述充电模组与所述耳机电池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为无线充电接收贴纸。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线圈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中。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与所述耳机本体配合设置有定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上的钢片和设置在所述耳机本体上的磁铁。进一步的,所述钢片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中,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壳体中。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上设置有四个所述钢片,各所述耳机本体中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磁铁。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片充电触点包括接收片充电触点正极和接收片充电触点负极,所述耳机充电触点包括耳机充电触点正极和耳机充电触点负极,所述接收片充电触点正极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正极、所述接收片充电触点负极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负极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片充电触点为充电弹片。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充电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柔性线路板与所述耳机电池电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无线充电接收片包括接收线圈和与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耳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耳机充电触点、充电模组和耳机电池,耳机充电触点通过充电模组与耳机电池电连接,将无线充电接收片固定到手机背部的感应区后可通过手机为耳机本体充电,使用方便,且将接收线圈与耳机本体分离,有效减少其体积和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线耳机充电结构中无线充电接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线耳机充电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0-无线充电接收片,11-接收线圈,12-接收片充电触点,13-接收片充电触点正极,14-接收片充电触点负极,15-钢片,20-耳机本体,21-壳体,22-耳机充电触点,23-耳机充电触点正极,24-耳机充电触点负极,25-充电模组,26-电路板,27-柔性线路板,28-耳机电池,29-磁铁,30-手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为准,仅代表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位置关系。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包括耳机本体20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30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10,无线充电接收片10包括接收线圈11和与接收线圈11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12。耳机本体20包括壳体21、设置在壳体21内的耳机充电触点22、充电模组25和耳机电池28,耳机充电触点22通过充电模组25与耳机电池28电连接。壳体21内还设置有电路板26,充电模组25与电路板26电连接,电路板26通过柔性线路板27与耳机电池28电连接。其中,充电模组25为NXPMWPR1516芯片。如图1和图6共同所示,接收片充电触点12包括接收片充电触点正极13和接收片充电触点负极14,耳机充电触点22包括耳机充电触点正极23和耳机充电触点负极24,接收片充电触点正极13与耳机充电触点正极23、接收片充电触点负极14与耳机充电触点负极24一一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为无线充电接收贴纸,无线充电接收贴纸非常薄,不会影响手机30厚度外观。接收线圈11内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中,接收片充电触点12为充电弹片。如图1、图3和图4共同所示,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与耳机本体20配合设置有定位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上的钢片15和设置在耳机本体20上的磁铁29。钢片15内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中,磁铁29安装在壳体21中。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上设置有四个钢片15,各耳机本体20中对应设置有两个磁铁29。定位结构也可以为在耳机本体20上设置金属片、在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上对应设置磁铁,或两者上均设置极性不同的磁铁,还可以为定位槽或卡扣等其他可实现耳机与无线充电接收片10之间定位与固定的结构。如图4所示,手机30内安装有发射线圈,其位置与手机30背部的感应区对应,发射线圈与手机30电池电连接,产生电磁场。当无线充电接收贴纸粘贴到手机30背部的感应区后,将耳机通过磁铁29吸附到无线充电接收片10上,接收线圈11在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充电模组25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电路板26和柔性线路板27为耳机电池28充电。当手机30上套有非金属手机壳时,也可将无线充电接收贴纸粘贴到手机壳上与感应区对应的位置,接收线圈11仍可产生感应电流。本技术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通过将接收线圈设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中,与无线耳机本体分离,使得将无线充电接收片固定到手机背部的感应区或与非金属手机壳上与感应区对应的位置后可通过手机为耳机本体充电,使用方便,且将接收线圈与耳机本体分离,有效减少无线耳机的体积和重量。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仅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述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在没有经过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包括接收线圈和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n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耳机充电触点、充电模组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充电触点通过所述充电模组与所述耳机电池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可固定到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手机的感应区的无线充电接收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包括接收线圈和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片充电触点;
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耳机充电触点、充电模组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充电触点通过所述充电模组与所述耳机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为无线充电接收贴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内置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片与所述耳机本体配合设置有定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无线充电接收片上的钢片和设置在所述耳机本体上的磁铁。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斌朱笑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