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01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发射器包括发射线圈、功率开关管、控制器及整形电路,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过整形电路处理后产生驱动信号以控制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发射线圈的导通或关断,使得发射线圈产生振荡电压。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可达到控制发射线圈上振荡电压的频率和幅值,进而达到灵活调节输出电压等接收端参数,并且通过仿真可得到接收端满足需求的最佳工作平衡点,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电能转换装置中,例如无线供电装置、反激变换器等,一般都包括模拟振荡电路、发射线圈/变压器原边绕组、接收线圈/变压器副边绕组、整流稳压电路这几个模块,以无线供电装置为例,工作过程为通过模拟振荡电路将输入电源转换为在发射线圈产生的振荡电压,由此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接收线圈耦合该交变磁场并产生振荡交流电压,振荡交流电压经过整流稳压电路后变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可为电池进行充电,也可为用电器件进行供电。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模拟振荡电路在生产出来后,其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值都只能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随意调节,并且,模拟振荡电路一般是靠非线性元件,例如电容、电感等实现相位翻转,而电容、电感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偏差,同时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造成其工作一致性较差。因此,传统的电能转换装置采用模拟振荡电路作为发射线圈/变压器原边绕组中振荡电压的产生来源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可靠性不高,有必要对传统的电能转换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的电能转换装置无法灵活调节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值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包括发射线圈、功率开关管、控制器及整形电路;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用于被施加输入电压,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形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整形电路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整形成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的导通或关断。可选的,所述整形电路包括储能电路及放电电路;所述储能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时,所述储能电路充电,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时,所述储能电路通过所述放电电路放电。可选的,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可选的,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可选的,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可选的,所述整形电路还包括信号隔离电路,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储能电路连接。可选的,所述信号隔离电路包括第二电容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可选的,还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及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于输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共同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耦合所述发射器发射的能量。在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电能转换装置及激光雷达。发射器包括发射线圈、功率开关管、控制器及整形电路,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过整形电路处理后产生驱动信号以控制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发射线圈的导通或关断,使得发射线圈产生振荡电压。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可达到控制发射线圈上振荡电压的频率和幅值,进而达到灵活调节输出电压等接收端参数,并且通过仿真可得到接收端满足需求的最佳工作平衡点,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仅作为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提供一种整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提供另一种整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光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空间环境测绘、安保安防等领域。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探测系统,其一般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这三个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发射模块向目标发射激光束作为探测信号,然后接收模块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将回波信号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而为了更加有效地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扩大监控范围,激光雷达需要实现360度旋转扫描。这种能够实现360度旋转扫描的激光雷达通过以自身作为原点,采集周围点云,从而全方位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可得到可观的监控范围以及保证周围环境获取的有效性。现行可实现360度旋转扫描的激光雷达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和旋转部可通信连接,旋转部旋转时采集周围点云,得到与周围环境相关测量信号,然后将该测量信号实时传递至固定部,以便固定部对该测量信号进行处理,解析出相应的数据信息。旋转部想要实现自身的运转,需要有电能支持,于是,在固定部和旋转部之间设置有滑环或类似的机械结构来传输能量,或者传输数据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功率开关管、控制器及整形电路;/n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n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用于被施加输入电压,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形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n所述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整形电路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整形成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的导通或关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功率开关管、控制器及整形电路;
所述功率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
所述发射线圈的一端用于被施加输入电压,所述发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形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整形电路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整形成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驱动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发射线圈的导通或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电路包括储能电路及放电电路;
所述储能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
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时,所述储能电路充电,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时,所述储能电路通过所述放电电路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佚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欢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