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5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基板、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所述X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相对所述第一电容的相对侧;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谐振电感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相对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相对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X电容的散热更加顺利,避免产生热量的堆积,进而避免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X电容因发热过度而影响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的问题。从而保证所述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插头
本技术涉及到电子产品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插头。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用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时常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故充电设备的稳定以及使用寿命等,是衡量一个充电设备的品质的重要参考项。现有的充电设备,在充电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充电设备发热严重的问题,发热会导致充电设备带来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充电插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充电插头。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基板、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所述X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相对所述第一电容的相对侧;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谐振电感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相对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相对侧。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保险,所述保险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且与所述X电容同一侧。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一面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且所述谐振电容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一面的相邻面靠近所述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容距离所述第一电容的距离大于所述谐振电感距离所述第一电容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相对所述谐振电容的相对侧。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第三电容以及多个隔板,所述第三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相对所述谐振电容的相对侧,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三电容相对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相对侧,且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电容分隔。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进一步包括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第四电容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电感远离所述第二电容且所述电感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分隔。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差模电感,所述差模电感通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感分隔,所述差模电感设置在所述X电容相对所述保险的相对侧。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设置在所述差模电感远离所述电感的一侧,且所述共模电感设置在所述X电容远离所述保险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充电插头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将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X电容分隔开,可使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X电容的散热更加顺利,避免产生热量的堆积,进而避免所述第一电容以及所述X电容因发热过度而影响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的问题。从而保证所述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2、所述谐振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靠近所述第一电容的一面互相平齐,一方面可使各个元器件整齐有序的排布,另一方面可使所述充电插头的体积减小,空间利用最大化。3、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电感分隔开,以保证各个元器件不互相影响,同时分隔开后各个使得元器件的排布简单明了,易于安装以及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电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充电插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充电插头内部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充电插头内部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充电插头之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充电插头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充电插头之插脚以及外壳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充电插头;1、内核;2、麦拉片;3、散热片;10、基板;11、第一电容;12、第一变压器;13、X电容;14、保险;15、谐振电感;16、第二变压器;17、谐振电容;18、第二电容;19、第三电容;20、隔板;21、第四电容;22、电感;23、差模电感;24、共模电感;25、外壳;26、连接头;27、插脚;261、连接部;262、连接插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100,所述充电插头100一端与数据线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充电插头100包括内核1,所述内核1包括基板10、第一电容11、第一变压器12、以及X电容13,所述基板10用于承载电器元件,所述第一电容11、第一变压器12以及X电容13均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所述第一电容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2的一侧,所述X电容13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2相对所述第一电容11的相对侧。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变压器1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11与所述X电容13之间,利用所述第一变压器12,将所述第一电容11与所述X电容13分隔,进而避免所述第一电容11与所述X电容13发热导致相互影响。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电容11以及所述X电容13分隔开,可使所述第一电容11以及所述X电容13的散热更加顺利,避免产生热量的堆积,进而避免所述第一电容11以及所述X电容13因发热过度而影响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的问题。从而保证所述充电插头100的使用寿命、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内核1进一步包括保险14,所述保险14用于保护产品,在所述充电插头100发生进水等意外情况,导致电路短路时,所述保险14可及时断开电路,避免短路引起所述充电插头100起火等意外情况发生。所述保险14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2的一侧且与所述X电容13同一侧。所述内核1进一步包括谐振电感15以及第二变压器16,所述谐振电感15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16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11相对所述第一变压器12的相对侧。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电感15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16靠近所述第一电容11的一面互相平齐,一方面可使各个元器件整齐有序的排布,另一方面可使所述充电插头的体积减小,空间利用最大化。在本技术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电感15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16可根据产品的需求,在位置的排布上可适当的调整。进一步地,所述内核1包括谐振电容17,所述谐振电容17一面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16,且所述谐振电容17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16一面的相邻面靠近所述谐振电感15,所述谐振电容17距离所述第一电容11的距离大于所述谐振电感15距离所述第一电容11的距离。可以理解,所述谐振电容17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基板、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所述X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相对所述第一电容的相对侧;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谐振电感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相对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相对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基板、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变压器以及X电容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所述X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相对所述第一电容的相对侧;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谐振电感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容相对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相对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进一步包括保险,所述保险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侧且与所述X电容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一面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且所述谐振电容靠近所述第二变压器一面的相邻面靠近所述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容距离所述第一电容的距离大于所述谐振电感距离所述第一电容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相对所述谐振电容的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宝铼珀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