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14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包括输液港模型主体,输液港模型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皮肤模块,输液港模型主体的左侧连通有静脉管,输液港模型主体的底部连通有动脉管,输液港模型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解决了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袋和模拟浓缩血液来进行模拟,液袋缺少一定的悬挂装置,不便于使用者放置的情况,且在进行注射时,容易产生液体泄漏等情况,皮肤模拟组织的成本较高,缺少注射区域的防护措施,模拟血液或者输液都容易对皮肤表面造成污染,增加清理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
本技术涉及医学模型
,具体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医学模型就是医学上使用的或者接触的一些医用医疗模拟器具,包括整体的模拟人体和某个模拟人体部位或者某些模拟人体的部位,以及医疗上必须涉及的一些医疗仪器,输液港模型为成年人上半身躯干,右侧上肢,体表标志明显,包括:锁骨、胸骨上切迹和胸锁乳突肌、锁骨、肋骨。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教具,其申请公布号为201920205166.5,该专利具备结构简单,直观教学等优点,该专利在具备以上优点时还具备以下不足之处。静脉注射模型是医学中常见的学习工具之一,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袋和模拟浓缩血液来进行模拟,液袋缺少一定的悬挂装置,不便于使用者放置的情况,且在进行注射时,容易产生液体泄漏等情况,皮肤模拟组织的成本较高,缺少注射区域的防护措施,模拟血液或者输液都容易对皮肤表面造成污染,从而增加清理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具有增加悬挂支撑点且对皮肤模块表面的注射区减少与液体接触的优点。(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包括输液港模型主体,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的表面设置有皮肤模块,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的左侧连通有静脉管,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的底部连通有动脉管,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合页,所述合页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软垫,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摩擦软垫配合使用的卡槽。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方型块,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方型块配合使用的方型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扭力弹簧的顶部与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底部与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皮肤模块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皮肤模块的后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摩擦垫,所述第二夹板的前侧开设有与摩擦垫配合使用的摩擦槽,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吸水垫。(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起到了增加一定的悬挂高度,且与挂钩配合使用,方便使用者进行放置进行后续操作,且通过设置连接机构,达到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便捷收纳和折叠的效果,通过设置方型块和限位板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定位的效果,增加支撑效果,防止倾斜和脱离,解决了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袋和模拟浓缩血液来进行模拟,液袋缺少一定的悬挂装置,不便于使用者放置的情况,且在进行注射时,容易产生液体泄漏等情况,皮肤模拟组织的成本较高,缺少注射区域的防护措施,模拟血液或者输液都容易对皮肤表面造成污染,从而增加清理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右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夹板和海绵垫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摩擦垫和摩擦槽立体示意图。图中:1、输液港模型主体;2、皮肤模块;3、静脉管;4、动脉管;5、凹槽;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挂钩;9、连接机构;901、合页;902、摩擦软垫;903、卡槽;10、方型块;11、方型槽;12、固定槽;13、转杆;14、扭力弹簧;15、限位板;16、第一夹板;17、第二夹板;18、摩擦垫;19、摩擦槽;20、吸水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6,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包括输液港模型主体1,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皮肤模块2,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左侧连通有静脉管3,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底部连通有动脉管4,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凹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8,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相对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9,连接机构9包括合页901,合页901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软垫902,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开设有与摩擦软垫902配合使用的卡槽903,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起到了增加一定的悬挂高度,且与挂钩8配合使用,方便使用者进行放置进行后续操作,且通过设置连接机构9,达到对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的便捷收纳和折叠的效果,通过设置方型块10和限位板15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定位的效果,增加支撑效果,防止倾斜和脱离,解决了模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袋和模拟浓缩血液来进行模拟,液袋缺少一定的悬挂装置,不便于使用者放置的情况,且在进行注射时,容易产生液体泄漏等情况,皮肤模拟组织的成本较高,缺少注射区域的防护措施,模拟血液或者输液都容易对皮肤表面造成污染,从而增加清理难度,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6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方型块10,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方型块10配合使用的方型槽11,通过设置方型块10和方型槽11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第一连接板6的支撑和固定效果,防止第一连接板6受力倾斜的情况,输液港模型主体1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的表面套设有扭力弹簧14,转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扭力弹簧14的顶部与限位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扭力弹簧14的底部与固定槽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扭力弹簧14和限位板15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方型块10的限位效果,扭力弹簧14在不受力形变的情况下对限位板15的定位效果,防止限位板15脱离活动板的顶部,皮肤模块2的前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板16,皮肤模块2的后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17,通过设置第一夹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包括输液港模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皮肤模块(2),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左侧连通有静脉管(3),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底部连通有动脉管(4),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8),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相对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包括输液港模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皮肤模块(2),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左侧连通有静脉管(3),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底部连通有动脉管(4),所述输液港模型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挂钩(8),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相对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9)包括合页(901),所述合页(901)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软垫(902),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开设有与摩擦软垫(902)配合使用的卡槽(9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菊红金登武罗裕毓彭彪
申请(专利权)人:医视角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