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90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提供用于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以解决传统漏油传感器使用成本高,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安装的壳体,还包括位于壳体端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筒状空心结构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一端设有与环形部内侧面滑动配合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堵头,还包括位于堵头下方的由三元已丙橡胶制成的膨胀部,还包括位于环形部另一端的与所述测量头固定安装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均匀排布的贯穿孔;所述堵头的上方设有与壳体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电极片,还包括与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的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极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用于管道或容器的漏油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
技术介绍
油站存储以及油路输送管道一旦发生油品泄露均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后期极难治理,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油品存储以及管道输送均体积、长度巨大依靠人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发现。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开发出了漏油感应线和光栅图像传感器实现监控。其中漏油感应线部分采用可与碳氢燃料反应的材料制成,当与碳氢燃料接触时发生收缩实现内部线路短路以产生电信号;而光栅图像传感器利用油分子形成薄膜产生的光学现象实现对漏油处的监控。但是上述传统的漏油传感器均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漏油感应线其制造程序复杂而且一旦发生漏油其短接处无法恢复,只能弃用,使用成本极大;光栅图像传感器对于设备精度要求极高,其摄像头投入极大,因此现实使用中也较为不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首先提供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以解决传统漏油传感器使用成本高,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安装的壳体,还包括位于壳体端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测量头,所述测量头包括筒状空心结构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一端设有与环形部内侧面滑动配合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堵头,还包括位于堵头下方的由三元已丙橡胶制成的膨胀部,还包括位于环形部另一端的与所述测量头固定安装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均匀排布的贯穿孔;所述堵头的上方设有与壳体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电极片,还包括与第一电极片间隔设置的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极片。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头与所述壳体的一端通过螺纹形成密封连接,形成测量头与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膨胀部为片状结构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与堵头之间,所述堵头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所述堵头的端面与所述环形部端面齐平。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壳体内壁滑动配合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壳体内部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块表面。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端部内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动块设有部分伸入安装槽内的滑动爪,所述滑动爪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设有处于自然状态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安装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滑动爪固定连接。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灌装由灌封胶形成绝缘部,所述第二电极片镶嵌固定在所述绝缘部内;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分别导电连接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的外侧。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一端为平面状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环形部的端部齐平。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为与所述环形部的弧形结构相齐平。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支撑板与需要检测的部位进行接触,且可根据需要检测部位的形状替换相应的环形部,如球形面、圆柱面、平面等,当测量部出现漏油时,碳氢燃料透过支撑板的贯穿孔与膨胀部接触并发生反应,在膨胀部膨胀的作用下驱使堵头并压迫第一电极片,直至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进行接触实现短路,并以此判断漏油处是否发生漏油;本方案在测试漏油过程中其测量头可进行更换,而且测量头内部的膨胀部在发生膨胀后也可进行替换使用,上述结构在作为传感器使用时其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可精准测量得到漏油发生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测量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上”、“下”、“外”、“内”等方位用语是针对于附图的描述用语,并不表示对所述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放大电路,还包括与放大电路电性连接的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即可作为信号输出端,本专利技术对信号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并无特殊要求,现有技术中的信号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均可采用。壳体10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安装的壳体100,为避免信号传感器中的电信号干扰,壳体100材料可以选择但不限于陶瓷材料,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0为直径不同的两段构成,且壳体100形成的中部通过灌封胶形成绝缘部107,同时其信号线108同时封装在所述绝缘部107内。在具体使用本方案时,本方案可的壳体100可穿过双层管线的外层管线并与内层管线进行接触,以测量内层管线的漏油情况。测量头200,还包括位于壳体100端部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的测量头200,所述测量头200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通过螺纹形成密封连接,形成测量头200与壳体100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膨胀部203为片状结构且位于所述支撑板204与堵头202之间,所述堵头202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所述堵头202的端面与所述环形部201端面齐平;所述测量头200包括筒状空心结构的环形部201,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201一端为平面状结构,所述支撑板204与所述环形部201的端部齐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201一端也可以为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板204为与所述环形部201的弧形结构相齐平,以用于圆柱面的测试。所述环形部201的一端设有与环形部201内侧面滑动配合的由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制成的堵头202,还包括位于堵头202下方的由三元已丙橡胶制成的膨胀部203,还包括位于环形部201另一端的与所述测量头200固定安装的由刚性材料包括但限于不锈钢制成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有均匀排布的贯穿孔。第一电极片101,所述堵头202的上方设有与壳体100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电极片101,壳体100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有与壳体100内壁滑动配合的滑动块103,所述滑动块103与所述壳体100内部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电极片101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块103表面,所述壳体100端部内侧面设有安装槽104,滑动块103设有部分伸入安装槽104内的滑动爪105,所述滑动爪105与所述安装槽104的底部之间设有处于自然状态的弹性件106,所述弹性件106一端与安装槽10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106另一端与滑动爪105固定连接。第二电极片102,还包括与第一电极片101间隔设置的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02,壳体100内灌装由灌封胶形成绝缘部107,所述第二电极片102镶嵌固定在所述绝缘部107内;所述第一电极片101、第二电极片102分别导电连接有信号线108,所述信号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安装的壳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壳体(100)端部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的测量头(200),所述测量头(200)包括筒状空心结构的环形部(201),所述环形部(201)的一端设有与环形部(201)内侧面滑动配合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堵头(202),还包括位于堵头(202)下方的由三元已丙橡胶制成的膨胀部(203),还包括位于环形部(201)另一端的与所述测量头(200)固定安装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有均匀排布的贯穿孔;所述堵头(202)的上方设有与壳体(100)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电极片(101),还包括与第一电极片(101)间隔设置的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安装的壳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壳体(100)端部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的测量头(200),所述测量头(200)包括筒状空心结构的环形部(201),所述环形部(201)的一端设有与环形部(201)内侧面滑动配合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堵头(202),还包括位于堵头(202)下方的由三元已丙橡胶制成的膨胀部(203),还包括位于环形部(201)另一端的与所述测量头(200)固定安装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有均匀排布的贯穿孔;所述堵头(202)的上方设有与壳体(100)内壁滑动配合的第一电极片(101),还包括与第一电极片(101)间隔设置的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头(200)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通过螺纹形成密封连接,形成测量头(200)与壳体(100)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膨胀部(203)为片状结构且位于所述支撑板(204)与堵头(202)之间,所述堵头(202)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所述堵头(202)的端面与所述环形部(201)端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管线测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有与壳体(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雨张可韩慧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