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客运票款智能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478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长途客运票款智能管理方法,属检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客运车辆载客数据和票款之间的检测与稽核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它采用多组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与单片机相配合的方法,对车辆的入口进行扫描,由单片机根据分析程序判断上下车的人数、应收票款,并进行自动核对和统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准确统计人数、自动计算票款、核查票据,彻底杜绝偷逃票款发生。除此之外,它还能进行图像监控核查、进行车辆定位、以及实现信息显示、打印等功能,以方便对客运情况进行事后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运车辆核查上下车人数和所收票款数目的方法,属检测

技术介绍
在长途客运运营过程中,客运公司和车主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票款的管理”。由于长途客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非在线性,乘务人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逃漏票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长途客运公司的普遍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偷逃票款的猫鼠之战愈演愈烈,严重地干扰了长途客运公司的正常运营,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车主和客运公司的经济利益。目前市场上针对客运票款的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在车辆上加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调看浏览视频记录查找偷逃票的蛛丝马迹,这种方式投资大但效果微乎其微,费时费力,且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票款的监控工作仍然存在很大漏洞。有鉴于此,客运公司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自动准确识别并记录上下车人数的技术,以杜绝运营过程中逃漏票款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客运车辆的上下车人数、时间和地点,并根据上述信息和预先设定的计费标准,完成票款即时计算稽核、自动生成票款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它利用红外探测器探测乘客上下车信息,由单片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按以下步骤进行a.将2个或2个以上主动红外探测电路中的主动红外探测头水平间隔安装在车门入口处,红外线发送二极管定向发送波长为60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由红外探测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头接收,经解调后输出编码数据群,红外探测电路对进出车门的人和物进行检测,将探测信息输入单片机,单片机按照主动红外探测电路触发的时间顺序和间隔做出分析判断,判定是上车还是下车,并计算出行进速度等数据存储,若只触发某一组或某两组红外探测电路,则由单片机删除该纪录;b.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动红外探测头水平间隔安装在车门入口处,被动红外探测头探测人体辐射的中心波长为9~10微米的红外信号,经放大整理后送单片机,单片机对红外探测电路发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判定上下车的是人或物;c.售票员将上下车的人数、目的地输人单片机,单片机根据预先存储的计费标准,比较红外探测器输入的检测数据和售票员输入的信息,进行稽核,完成票款计算和统计;d.单片机判断售票员是否按照规定核收票款,真实记录实际售票额和乘客人数;为解决并排上车乘客的探测问题,上述,在车门的另一侧再安装主动红外探测器,所装数量至少为2个。上述,所述主动红外探测头的安装高度50~70cm,被动红外探测头的安装高度在1.2~1.6米,各类红外探测器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为20~30cm。上述,为准确判定车辆停靠站点数据、提供计票依据,在单片机的外设中加装车辆定位装置,所述车辆定位装置为里程速度传感器或GPS卫星定位。上述,为防止不规范情况发生时需要记录影像数据,在单片机的外设中加装摄像机,由单片机向摄像机发出指令,摄像机将上下乘客或刷卡人的图像采集下来,保存到数据存储器中。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准确统计人数利用红外感应原理,结合上下乘客数据分析程序,可以完全排除人为于扰,自动记录上下车人数、时间和地点,准确计算核查车载人数,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2.自动计算票款根据客运预先设定的计费标准,结合乘客信息,可以很容易实现票款计算。3.自动核查票据能严格核查票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反映实际售票金额和乘客人数是否相符,彻底杜绝偷逃票款的发生。4.进行图像监控核查通过录像设备储存图像信息,除正常记录乘客信息满足安全防范作用外,还可用于纠纷处理。5.进行车辆定位采用里程速度传感器或GPS卫星定位,根据实际线路站点之间的距离,车辆定位装置可以准确判定车辆停靠的站点,为计算票款提供信息。6.便于实现信息显示、语音、下载、打印本装置可提供多种接口,连接各种外设。如用显示屏为乘客提供信息显示和语音文字提示,还可以进行车票打印或数据下载,以方便对客运情况进行分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用监控装置的原理示意框图;图2是主动、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是票款计算流程框图;图4是主动红外探测电路的电原理图;图5是被动红外探测电路的电原理图。图中各标记如下单片机1、主动红外探测电路2、被动红外探测电路3、摄像机4、显示屏5、键盘输入设备6、打印设备7、车辆定位装置8、语音设备9、电源10、振荡电路11、红外发射电路12、红外接收电路13、检测电路14、放大电路15、电压比较器16、温度调节器17。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组主动、被动红外线探测电路与单片机相配合,自动监测客运车辆上下车人数,并由单片机对应收票款进行计算统计,以供管理部门对实际收的票款进行核查。在图1中可以看到,本专利技术所用装置的基本构成包括主动红外探测电路2、被动红外探测电路3和单片机,除此之外,摄像机4、显示屏5、键盘输入设备6、打印设备7、车辆定位装置8、语音设备9等作为外设设备也构成了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结构如下主动红外探测电路的探测头最少为4个,被动红外探测电路的探测头最少为2个,将红外探测头分组,每组设至少2个主动红外探测头和一个被动红外探测头,其中,主动红外探测头安装在车门的左右两侧,被动红外探测头在车门的任一侧,各组安装的水平间隔宽度为20-30cm,红外探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接P2或P3门,主动红外探测头的安装高度60cm±10cm左右,被动红外探测头的安装高度在1.2米左右。所述主动红外探测电路包括振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自检电路;振荡电路由NE555芯片U2、电阻R6、R8、电容C4组成,电阻R6、R8串接后其串接点接于芯片U2的7脚,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4串接,其串接点接在芯片U2的2、6脚,电容C4另一端接地,NE555芯片U2的3脚为输出端,它连接红外发射电路和单片机的输出频率检测接口,即连接红外发光二极管D1,4脚接单片机的光耦电路,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头U1、三极管Q1组成,红外接收头U1采用BS0038,其输出端接三极管Q1的基极,Q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为集电极负载电阻,三极管Q1的输出接单片机P2.7脚,自检电路由三极管Q2、电阻R4、红外发射二极管D2组成,其中,三极管Q2的基极经过电阻R4接单片机的红外接收检测接口P2.6脚,红外发射二极管D2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回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于芯片U2的3脚。所述被动红外探测电路包括红外探测头V1、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其中,红外探测头V1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由三极管Q3、电阻R17、电容C5组成一级放大,电容C5为耦合电容,由运放器U3组成二级放大电路,运放器U3的输出端接下一级的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由运放器U4、电阻R15组成,运放器U4的正相端是信号输入端,负相端接由可调电阻R14构成的电压基准电路,输出端通过电阻R15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和电阻R19组成电平转换电路,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单片机的信号输入接口P3.2脚;温度调节电路由光耦PC1、电阻R12、R13组成,电阻R12、R13分别串接在光耦PC1的信号发射端,光耦的输出端经电阻R10分别接在运放器U3的负相端和输出端。为提高探测灵敏度,在被动红外探测头V1的前面加装菲涅耳透镜F1,在其壳体顶面贴有截止波长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途客运票款智能管理方法,它利用红外探测器探测乘客上下车信息,由单片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进行:a.将2个或2个以上主动红外探测电路中的主动红外探测头水平间隔安装在车门入口处,红外线发送二极管定向发送波长 为60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由红外探测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头接收,经解调后输出编码数据群,红外探测电路对进出车门的人和物进行检测,将探测信息输入单片机,单片机按照主动红外探测电路触发的时间顺序和间隔作出分析判断,判定是上车还是下车,并计算出行进速度等数据存储,若只触发某一组或某两组红外探测电路,则由单片机删除该纪录;b.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动红外探测头水平间隔安装在车门入口处,被动红外探测头探测人体辐射的中心波长为9~10微米的红外线信号,经放大整理后送单片机,单片机对红外 探测头发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判定上下车的是人或物;c.售票员将上下车的人数、目的地数据输入单片机,单片机根据预先存储的计费标准,比较红外探测器输入的检测数据和售票员输入的信息,进行稽核,完成票款计算和统计;d.单片机判 断售票员是否按照规定核收票款,真实记录实际售票额和乘客人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郧文庆李世武吴玉强常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天琴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