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543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8
切换阀(10)以面临设于主体(12)的内部的转子(16)的大径部(72)的方式设有罩部件(18)。此大径部(72)的上表面与罩部件(18)之间设有间隙(S),且在该大径部(72)的上端设有能与所述罩部件(18)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体(22)。另外,在密封体(22)具有与转子(16)的导出通路(84)连通的凹部(144),形成于所述密封体(22)的上端的唇部(142)与罩部件(18)的下表面始终接触,另一方面,所述密封体(22)的下端部(150)与密封体收容部(88)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使旋转体旋转而切换多个端口的连通状态的切换阀。
技术介绍
以往,能够切换多个流路的切换阀是已知的,此切换阀,例如,如日本特开2001-14109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4-114865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在阀壳体的内部旋转自如地设有阀芯,其端部与圆盘状的阀座滑动接触。多个切换端口在此阀座开口,在阀芯的下部形成有将两个切换端口连通的连通孔。而且,通过阀芯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从而成为连通孔面临两个切换端口的位置,从一方的切换端口导入的流体通过连通孔向另一方的切换端口流通。在上述日本特开2001-141093号公报涉及的切换阀中,由于成为了使阀芯的端部与阀座滑动接触的结构,因此有时在阀芯与阀座之间涂布润滑脂等润滑剂。但是,例如,在将上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液体的供给状态的情况下,流入阀壳体内的液体会因碰触润滑剂而被污染。另外,日本特开2014-114865号公报涉及的切换阀也一样,成为了当阀芯旋转动作时其端面相对于阀座面滑动的结构。为此,例如,分别对阀芯的端面及阀座面要求面精度,为了满足该面精度进行加工等而招致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在随着阀芯与阀座面接触,阀芯的温度上升而膨胀的情况下,与阀座面的接触阻力增加而产生异常噪音、磨耗,会招致耐久性的下降,且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下降而发生流体漏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般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换阀,该切换阀能够确保密封性并谋求耐久性的提高,而且能够防止液体的污染。本技术的形态为,切换阀具有主体和旋转体,该主体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具有导入液体的导入端口和供液体导出的多个导出端口,该旋转体以面临罩部件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于主体的内部,通过旋转体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从而借助形成于旋转体的连通路将多个导出端口中的任意一个与导入端口连通,切换液体向一个导出端口的供给状态,其中,在罩部件与旋转体之间沿旋转体的轴向设有间隙,在旋转体,在连通路的面临罩部件的端部设有收容部,而且在收容部设有密封体,密封体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而且具备与连通路连通的凹部,密封体的形成凹部的一方的端部与罩部件的一个面始终接触,密封体的另一方的端部落座在收容部。根据本技术,通过在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使旋转体旋转,在将向导入端口供给的液体通过旋转体的连通路仅从多个导出端口中的所要的一个导出端口导出时,使在连通路流动的液体的一部分在收容部内对密封体的凹部导入并变形,从而,可以将始终与罩部件的一个面接触的密封体的一方的端部更加可靠地与罩部件抵接。因此,通过在罩部件与旋转体之间设置间隙而可以降低旋转体的旋转时的滑动阻力提高耐久性,而且,即使在具有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确保基于密封体的密封性,由此,可防止从导入端口向导出端口流动的液体从要求的导出端口以外的导出端口漏出,进而,由于不需要在罩部件与旋转体之间涂布润滑脂等润滑剂,因此,向间隙流入的液体不会被润滑剂污染。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协同附图的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例的说明应能更加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阀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切换阀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切换阀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罩部件及连接器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局部省略剖面图。图7是沿图3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3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9是从放泄端口侧观察图1所示的切换阀的侧面图。图10A是图5中的密封体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10B是表示对图10A的密封体给与了压力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阀的整体剖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罩部件及连接器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13A是图12中的密封体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13B是表示对图13A的密封体给与了压力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技术涉及的切换阀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8所示,此切换阀10包括:主体12、收容在该主体12的内部的驱动部14、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2的内部的转子(旋转体)16、面临所述转子16的上部封闭所述主体12的开口部的罩部件18、相对该罩部件18装拆自如地设置的连接器20、以及以面临所述罩部件18的方式设于所述转子16的密封体22。主体12例如由树脂制材料形成,具有截面为矩形状且沿水平方向(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第一收容部24,和设于该第一收容部24的端部且朝向上方(箭头B1方向)开口的第二收容部26,在所述第一收容部24与所述第二收容部26之间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隔壁27。第一收容部24形成为截面为矩形状且向长度方向一端侧(箭头A1方向)开口的中空状,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第一收容室28收容有驱动部14。另外,第一收容部24具备朝向开口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箭头A1方向)的外方突出的多个突起部30,其突出面以从所述长度方向一端朝向另一端侧(箭头A2方向)逐渐变高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参照图2及图4)。即,从相对于图4所示的第一收容部24的长度方向(箭头A1、A2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箭头C1、C2方向)观察,突起部30形成为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另外,突起部30以沿第一收容部24的四边形形状的外形相互离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而且,在第一收容部24中收容有驱动部14的状态下,盖部件32安装在第一收容部24的长度方向一端。盖部件32具备覆盖第一收容部24的开口的长度方向一端的板状的板部34,和以相对于该板部34的外缘部正交的方式突出的多个扣部36,在所述板部34开口了安装孔37,该安装孔37安装用来将配线与后述的驱动部14连接的配线连接器(未图示)。扣部36例如沿着从板部34离开的方向(箭头A2方向)形成为长尺寸的长方形状,沿着所述板部34的外缘部在与主体12的突起部30对应的位置相互离开地形成多个。而且,在扣部36以能够容纳所述突起部30的方式形成扣孔38,该扣孔38开口成长方形状。由此,在盖部件32的板部34与第一收容部24的长度方向一端抵接而将第一收容部24封闭的状态下,通过各突起部30与各扣部36的扣孔38卡合,从而将盖部件32固定于第一收容部24的长度方向一端(参照图1、图3及图4)。另一方面,第二收容部26形成为截面为大致圆形状并沿轴向(箭头B1、B2方向)按大致恒定直径延伸的有底筒状,具备在其内部收容转子16的第二收容室40,和从与第一收容部24的相反侧的外周面突出的放泄端口42,在其上端部形成朝向径向外侧大致水平地扩径的凸缘部44。如图4~图6及图8所示,第二收容室40具有从开口的上端部朝向下方(箭头B2方向)延伸的大径孔46,和与该大径孔46连通且缩径而构成底部的小径孔48。大径孔46及小径孔48沿轴向(箭头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阀(10、160),具有主体(12)和旋转体(16),该主体具备罩部件(18),该罩部件具有导入液体的导入端口(100)和供该液体导出的多个导出端口(124),该旋转体以面临所述罩部件(18)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2)的内部,通过所述旋转体(16)在驱动部(14)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从而借助形成于该旋转体(16)的连通路(82、84、86)将多个导出端口(124)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导入端口(100)连通,切换所述液体向一个所述导出端口(124)的供给状态,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罩部件(18)与所述旋转体(16)之间,沿该旋转体(16)的轴向设有间隙(S),/n在所述旋转体(16),在所述连通路(82、84、86)的面临所述罩部件(18)的端部设有收容部(88),而且在该收容部(88)设有密封体(22、162),所述密封体(22、162)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而且具备与所述连通路(84)连通的凹部(144、164),所述密封体(22、162)的形成该凹部(144、164)的一方的端部始终与所述罩部件(18)的一个面接触,所述密封体(22、162)的另一方的端部落座在所述收容部(8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阀(10、160),具有主体(12)和旋转体(16),该主体具备罩部件(18),该罩部件具有导入液体的导入端口(100)和供该液体导出的多个导出端口(124),该旋转体以面临所述罩部件(18)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2)的内部,通过所述旋转体(16)在驱动部(14)的驱动作用下旋转,从而借助形成于该旋转体(16)的连通路(82、84、86)将多个导出端口(124)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导入端口(100)连通,切换所述液体向一个所述导出端口(124)的供给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18)与所述旋转体(16)之间,沿该旋转体(16)的轴向设有间隙(S),
在所述旋转体(16),在所述连通路(82、84、86)的面临所述罩部件(18)的端部设有收容部(88),而且在该收容部(88)设有密封体(22、162),所述密封体(22、162)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而且具备与所述连通路(84)连通的凹部(144、164),所述密封体(22、162)的形成该凹部(144、164)的一方的端部始终与所述罩部件(18)的一个面接触,所述密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居义忠铃木贵光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