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益美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吸盘与围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49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吸盘,属于吸盘技术领域。解决了常吸盘在外侧固定或悬挂较重的物体时,会因为吸盘的吸附力不够,而导致物体脱落,同时单层吸盘在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下压的幅度不够,而导致吸盘的内部空气没能完全排尽,从而导致吸盘的松脱的问题。一种双层吸盘,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所述吸盘体呈弹性材料,可发生非塑性形变,非塑性形变即物体持续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形变时,撤去外力,物体自动形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所述外吸盘体与所述内吸盘体实现所述双层吸盘的双层设置,使其吸附固定时,吸附力更强,固定更为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吸盘与围栏
本技术属于吸盘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吸盘与围栏。
技术介绍
吸盘作为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工具,属于一种可利用吸力将物体吸附、固定的装置,生活中常见的吸盘为单层吸盘,单层吸盘在外侧固定或悬挂较重的物体时,会因为吸盘的吸附力不够,而导致物体脱落,同时单层吸盘在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下压的幅度不够,而导致吸盘的内部空气没能完全排尽,从而导致吸盘的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增大吸盘吸力使其可更加牢固的吸附安装的一种双层吸盘与围栏。为实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吸盘,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所述把手体适于卡位安装在围栏中的限位孔内,所述吸盘体呈弹性材料,可发生非塑性形变,非塑性形变即物体持续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形变时,撤去外力,物体自动形变,包括所述吸盘体包括外吸盘体与内吸盘体,所述内吸盘体设置于所述外吸盘体内部,所述吸盘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吸盘空间,所述吸盘空间通过所述内吸盘体分隔出内吸盘空间,通过下压所述吸盘体,使其形变,将所述吸盘空间内的空气挤出,随后撤去外力,使所述吸盘体自动复位,从而使所述双层吸盘吸附固定在被吸附物体上,所述双层吸盘适用于吸附固定在光滑平面上。有益的,所述吸盘体呈圆形,中心内凹的圆盘形或者圆台状,和/或,所述吸盘体内侧成型设置有空隙槽,通过设置在所述吸盘体内的空隙槽,增大所述吸盘空间的体积,使其可容纳更多空气,从而使所述双层吸盘复位时,可产生更大的吸附力。有益的,所述内吸盘体直径小于所述外吸盘体直径,从而使所述内吸盘体设置在所述外吸盘体内,在下压所述吸盘体时,使所述内吸盘体与所述外吸盘体同时发生形变,使所述吸盘空间与所述内吸盘空间中的空气被挤出,并在撤去外力后,使所述内吸盘体与所述外吸盘体复位产生吸力,从而使所述双层吸盘吸附固定,所述内吸盘体适于为所述双层吸盘提供吸力,在原有所述外吸盘体的吸力基础下,再附加一层吸力,从而使所述双层吸盘固定的更加牢固。有益的,所述内吸盘体中心凹陷深度所述外吸盘体中心凹陷深度,从而在下压所述双层吸盘时,使所述外吸盘体可以充分发生形变,不会被所述内吸盘体影响,同时,所述内吸盘体可提供适当阻力作为感知,以确定下压程度,从而保证所述双层吸盘在下压过程中可以将所述吸盘空间的空气充分排出。有益的,所述连接杆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把手体的截面直径,所述连接体、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构建出环槽,所述环槽适于使物体悬挂在其中,并通过物体本身质量,使其限位固定在所述环槽中。有益的,所述把手体上设置有空槽,所述把手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空槽的活塞槽,所述活塞槽连通设有放气管道,所述放气管道与所述空槽相连通,通过所述活塞槽实现所述放气管道与所述吸盘空间的连通,通过所述活塞槽的连通与封堵,实现已吸附固定的所述双层吸盘的解锁与再次使用的准备。有益的,所述双层吸盘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压板、连接杆与活塞,所述解锁机构适于使吸附固定的所述双层吸盘解除固定,令空气涌入所述吸盘空间,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所述压板,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槽内,所述活塞适于密封所述活塞槽,从而将所述活塞槽与所述吸盘空间相隔绝,可通过手动操作所述压板下移,使所述压板与所述空槽相抵,同时带动所述活塞脱离所述活塞槽进入所述吸盘空间,从而实现所述活塞槽的连通,使所述吸盘空间内的气压恢复,所产生的吸附力消失,从而解除所述双层吸盘的锁定。有益的,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放气管道,所述连接杆不于所述放气管道相贴,从而不会影响所述放气管道内的空气流通,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空槽上方,并不与所述空槽接触,从而当操作所述压板进行所述双层吸盘的解锁过程中,所述连接杆起到带动所述活塞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所述放气管道的空气流通。有益的,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槽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适于提供弹力使所述活塞停留在所述活塞槽,并使其密封,不受外力的影响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处于放松状态,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槽封堵,当所述吸盘体进行吸附固定时,所述弹簧受到持续外力挤压,所述活塞被所述活塞槽限位,依旧停留在所述活塞槽中,当要进行所述双层吸盘的解锁时,通过下压所述压板,带动所述活塞下移,所述弹簧被拉伸,所述活塞脱离所述活塞槽时,所述活塞槽与所述吸盘空间相连通,空气从所述空槽进入所述放气管道,进入所述活塞槽,再进入所述吸盘空间,从而使所述吸盘空间的压强恢复,所述双层吸盘的吸附力消失。为实现本技术之目的,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围栏,所述围栏包括围栏外壳与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围栏外壳底部所述围栏上安装有所述双层吸盘,所述限位孔呈开口口径较小而内部空间较大的构造,所述限位孔的内部空间适于容纳所述把手体,所述限位孔的开口口径的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体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把手体的截面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吸盘体的设置,通过所述外吸盘体与所述内吸盘体实现所述双层吸盘的双层设置,使其吸附固定时,吸附力更强,固定更为牢固;二、内吸盘体的设置,通过所述内吸盘体可提供适当阻力作为感知,以确定下压程度,从而保证所述双层吸盘在下压过程中可以将所述吸盘空间的空气充分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的双层吸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的双层吸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的双层吸盘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的双层吸盘与围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2的双层吸盘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吸盘体;11、外吸盘体;12、内吸盘体;13、吸盘空间;14、内吸盘空间;2、把手体;21、环槽;22、空槽;3、连接体;4、解锁机构;41、压板;42、连接杆;43、活塞;44、放气管道;45、弹簧;46、活塞槽;5、围栏;6、双层吸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双层吸盘6,把手体2与吸盘体1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3,把手体2与吸盘体1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3,把手体2适于卡位安装在围栏5中的限位孔内,吸盘体1呈弹性材料,可发生非塑性形变,非塑性形变即物体持续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形变时,撤去外力,物体自动形变,包括吸盘体1包括外吸盘体11与内吸盘体12,内吸盘体12设置于外吸盘体11内部,吸盘体1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吸盘空间13,吸盘空间13通过内吸盘体12分隔出内吸盘空间14,通过下压吸盘体1,使其形变,将吸盘空间13内的空气挤出,随后撤去外力,使吸盘体1自动复位,从而使双层吸盘6吸附固定在被吸附物体上,双层吸盘6适用于吸附固定在光滑平面上。吸盘体1呈圆形,中心内凹的圆盘形或者圆台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盘体1内侧成型设置有空隙槽,通过设置在吸盘体1内的空隙槽,增大吸盘空间13的体积,使其可容纳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吸盘,包括把手体与吸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所述把手体适于卡位安装在围栏中的限位孔内,/n所述吸盘体包括外吸盘体与内吸盘体,所述内吸盘体设置于所述外吸盘体内部,/n所述吸盘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吸盘空间,所述吸盘空间通过所述内吸盘体分隔出内吸盘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吸盘,包括把手体与吸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之间设置有将两者连接的连接体,所述把手体适于卡位安装在围栏中的限位孔内,
所述吸盘体包括外吸盘体与内吸盘体,所述内吸盘体设置于所述外吸盘体内部,
所述吸盘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吸盘空间,所述吸盘空间通过所述内吸盘体分隔出内吸盘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体呈弹性材料,可发生非塑性形变,
所述吸盘体呈圆形,中心内凹的圆盘形,
或者,所述吸盘体呈圆台状,
和/或,所述吸盘体内侧成型设置有空隙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盘体直径小于所述外吸盘体直径,所述内吸盘体中心凹陷深度小于所述外吸盘体中心凹陷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把手体的截面直径,所述连接体、所述把手体与所述吸盘体构建出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吸盘,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勤勇
申请(专利权)人:吕益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