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装置及吸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82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和吸盘,可获得能够根据磁场的形成或磁场的消失控制吸附力的产生或消失的吸附力。吸附装置(1A)具有:吸盘(10),其由能够通过磁力而变形的弹性体构成;支承部(20),其可变形地支承吸盘(10);以及吸盘变形元件(30),其通过磁力使所述弹性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附装置及吸盘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2597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加入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装置及吸盘。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技术中的吸盘,在利用负压(气密作用)产生吸附力的吸盘中,有在该吸盘的内部或者外侧安装永磁铁而形成的吸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吸盘,只要被吸附面是磁吸体,就能够利用磁力(磁吸力)来改善具有随着时间而衰减的倾向的吸盘的吸附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300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吸盘只要被吸附面是磁吸体就利用磁力来补充基于负压的吸附力,所述负压是通过使该吸盘相对于被吸附物压缩变形从而在吸盘与被吸附物之间产生的负压。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吸附装置在被吸附面不是磁吸体的情况下,与不具有永磁铁的普通吸盘没有任何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被吸附物是否为磁吸体都能够得到高吸附力的吸附装置及吸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基于磁力(或磁场)的作用的产生、消失、增强、减弱来控制吸盘的吸附脱离的吸附装置及吸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说明书中,如以下来定义术语的含义。“软磁性”是指“在受到磁力(或磁场)作用时响应,但是自身不产生磁力(或磁场)的性质”。此外,“软磁体”是指“具有软磁性的物体或物质”。进而,“软磁性弹性体”是指“软磁体中具有软磁性的弹性体”。“硬磁性”是指“矫顽力大、具有自发磁化性、自身产生磁力(或磁场)的性质”。此外,“硬磁体”是所谓的磁铁,是指“具有硬磁性的物体或物质”。“硬磁性弹性体”是指“硬磁体中具有硬磁性的弹性体”。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具有:吸盘,其具有由能够通过磁力而变形的弹性体构成的部分;支承部,其可变形地支承所述吸盘;以及吸盘变形元件,其通过磁力使所述弹性体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弹性体通过磁力而变形,从而由负压产生吸附力,该负压是由在与被吸附物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内压与大气压的差产生的。即,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可获得能够根据如下的磁场的有无或强弱控制的吸附力,即:在磁场的作用足够强时发挥高吸附力,在磁场的作用弱而弹性体的弹性恢复力上升时吸附力减小或消失,或者在磁场消失时吸附力消失。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体是软磁性弹性体,所述吸盘变形元件能够是硬磁体。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软磁性弹性体与硬磁体的组合,可获得能够利用如下的磁场控制的吸附力,即:在由硬磁体产生的磁场作用于软磁性弹性体使硬磁体和软磁性弹性体相互吸引时,产生由负压生成的吸附力,在由硬磁性体的磁场产生的对软磁性弹性体的作用不足而软磁性弹性体的弹性恢复力上升、或者磁场消失时,没有产生负压,吸附力消失。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体是硬磁性弹性体,所述吸盘变形元件是硬磁体。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硬磁性弹性体与硬磁体的组合,可获得能够利用如下的磁场控制的吸附力,即:在通过磁场的作用使硬磁性弹性体和硬磁体相互吸引时,产生由负压生成吸附力,在通过磁场的作用使硬磁性弹性体和硬磁体排斥时,没有产生负压,吸附力消失。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硬磁性体是电磁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向电磁铁施加的电流而简单地控制吸盘的吸附力,能够简单且响应性良好地控制吸盘对被吸附物的吸附脱离。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弹性体是硬磁性弹性体,所述吸盘变形元件是软磁体。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硬磁性弹性体与软磁体的组合,可获得能够利用如下的磁场控制的吸附力,即:在通过磁场的作用使硬磁性弹性体和软磁体相互吸引时,产生由负压生成的吸附力,在磁场的作用不足时没有产生负压,吸附力消失。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吸盘变形元件相对于所述吸盘能够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调整所述吸盘变形元件本身,就能够控制吸盘的吸附力。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所述吸盘是板状,且在所述吸盘的吸附面具有凹凸部。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体在较少的磁力下容易产生变形,更容易产生由在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引起的负压,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获得根据磁场的有无或强弱能够控制的吸附力。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优选所述支承部在俯视时呈环状地支承所述吸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吸附面形成在闭合的区域内,因此更容易产生由在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引起的负压,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附力随着时间而衰减。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装置中,优选所述支承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吸盘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外部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吸盘的变形和恢复变得容易,因此对被吸附面的吸附和脱离变得容易,因而提高了对吸附和脱离的响应性。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盘为板状,具有由能够通过磁力而变形的弹性体构成的部分,且在吸附面具有凹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盘,弹性体在较少的磁力下容易产生变形,更容易产生由在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引起的负压,从而能够抑制吸附力随着时间而衰减,能够得到高持续性的吸附力。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吸附装置及吸盘,通过更容易产生由在与被吸附物之间的空间形成的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引起的负压,从而能够得到根据磁场的有无或强弱能够控制的吸附力,并且能够简单地控制对被吸附物的吸附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附装置的支承部侧概要地示出该吸附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的吸附装置的吸附面侧概要地示出该吸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概要地示出图1的吸附装置的侧视图。图4A是从图1的吸附装置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附装置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B是从图1的吸附装置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附装置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概要地示出使图1的吸附装置的吸盘变形元件相对移位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6A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附装置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附装置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B是从图6A的吸附装置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附装置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7A是概要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吸盘的侧视图。图7B是概要地示出图7A的吸盘的仰视图。图8A是从图7A的吸盘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盘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前、且使该吸盘的凸部与该被吸附物刚接触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从图7A的吸盘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盘吸附于被吸附物之前、且使该吸盘整体与该被吸附物接触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8C是从图7A的吸盘的侧面概要地示出使该吸盘吸附于被吸附物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9A是从顶面侧概要地示出能够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装置,其具有:/n吸盘,其具有由能够通过磁力而变形的弹性体构成的部分;/n支承部,其可变形地支承所述吸盘;以及/n吸盘变形元件,其通过磁力使所述弹性体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30 JP 2018-2259791.一种吸附装置,其具有:
吸盘,其具有由能够通过磁力而变形的弹性体构成的部分;
支承部,其可变形地支承所述吸盘;以及
吸盘变形元件,其通过磁力使所述弹性体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是软磁性弹性体,
所述吸盘变形元件是硬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是硬磁性弹性体,
所述吸盘变形元件是硬磁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硬磁体是电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是硬磁性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涂料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