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及识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441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频射频卡RFID卡的识别装置。该装置将读写器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其中,嵌入式系统包括ARM9模块和触摸屏,ARM9模块设有网口FTP、SD卡、USB接口、USB2.0下载接口;读写器包括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RS232通信指示电路和电源。该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与ARM9模块之间通过RS232接口双向连接,触摸屏给ARM9模块发送读或写的指令,ARM9模块将该指令通过RS232接口发送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读或写指令发送给RFID卡执行,再将执行后的信息返回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检波、解调和解码后传递给ARM9模块,在触摸屏上显示,完成对RFID卡识别的读或写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RFID网络管理和门禁、售饭、图书管理、网吧收费,及U盘或移动硬盘的数据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频射频卡RFID卡的识别装置,用于在射频识别RFID网络管理和门禁、售饭、图书管理、网吧收费,以及U盘或移动硬盘的数据管理场合对RFID卡的现场识别。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卡的产生与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IC卡、RFID卡。IC卡是一种接触式的磁卡,由于在使用时需要用户插卡才能识别该卡的身份及相关信息,所以产生了磨损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其次,由于在零售业中采用条码识别,而这种条码识别技术虽然是一项相对成熟和较早的身份识别技术,早已经被人们所接收,但是其保密性、多条码识别、远距离识别等问题从技术上很难克服。为此又产生了RFID卡,RFID卡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进行射频识别的信息载体的卡片,该卡片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一种无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RFID卡已经在铁路、交通、金融、门禁、售饭、图书管理、网络收费、停车、军事物资管理、零售业、2008年北京奥运等场合开始或准备应用。RFID卡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分为远距离和近距离识别两种形式。远距离识别指读写RFID卡的距离为一米以上,近距离识别指读写RFID卡的距离为一米以内。远距离的RFID卡采用超高频或低频频段,近距离的RFID卡采用高频或低频频段。因此RFID技术在频域内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频段,这些频段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目前近距离识别应用较多是高频段,特别是在13.56MHz频段,由于具有价格低廉、对人体无伤害、信息传递快等特点,所以在近距离应用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门禁、售饭、身份证防伪、学生证防伪、图书管理、无人售票车收费、会融等领域,但结果表明,在13.56MHz频段的RFID应用,存在以下缺陷(1)集成度较低,功能单一。主要表现为单一的模块功能如飞利浦Philips公司生产的Mifare读写模块ZLG500B,仅仅具有读写RFID卡的功能,无法显示读写结果和控制其工作;三星公司生产的嵌入式ARM9模块,仅仅是完成微型化电脑的作用,并没有与具体控制对象进行结合而产生需要的功能,而且本身各种接口需要进行程序开发。(2)携带和维护不便。目前生产RFID读写器的厂家,如广东劲翔金卡公司生产的FID电子标签CF阅读卡只能键盘操作,虽然便于携带,但是不便于维护;山于使用按键手持式RFID,不但操作不便,而且不能对现场进行多用途维护,只能读写RFID卡,不能进行网口FTP、USB接口、SD卡等各种调试需要。(3)使用文字单一。目前的嵌入式控制的触摸屏仅显示英语或者专门开发的汉字平台,没有将英汉结合,更没有适合多种语言和文字的触摸操作RFID产品,因此对于中国大陆目前中英文混合操作的场合不适合。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嵌入式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及识别方法,以实现在多种现场对RFID卡的识别和维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嵌入式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是将读写器与嵌入式系统组合为一体,其中嵌入式系统包括ARM9模块和触摸屏,ARM9模块分别设有网口FTP、SD卡、USB接口、USB2.0下载接口,触摸屏与ARM9模块双向连接;读写器包括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RS232通信指示电路和电源,该电源通过电源反接报警电路与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相连接;该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与ARM9模块之间通过RS232接口双向连接;触摸屏给ARM9模块发送读或写的指令,ARM9模块将该指令经过通信编码后,再通过RS232接口发送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协议编码,并发送给内置天线,内置天线将该编码后的读或写指令发送给RFID卡执行,RFID卡将执行后的信息返回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检波、解调和解码,再通过RS232接口传递给ARM9模块,在触摸屏上显示,完成RFID卡识别的读或写操作。上述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其中ARM9模块中固化有控制RS232接口发送操作指令和传递识别RFID卡信息的程序,以完成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的读写功能和对RFID卡的维护功能。上述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其中ARM9模块中还固化有各接口的控制程序,以分别实现网口FTP、SD卡、USB接口和RS232通信。上述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其中ARM9模块中固化有汉字表库文件和汉字与英文混合的程序,并将汉字输入设置为一个选择功能,当需要输入汉字时输入拼音法即可自动检索汉字,当输入英文时,自动停止汉字检索。上述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其中电源防反接报警电路由二极管D1、电阻R1和蜂鸣器P组成,该二极管D1反向连接,电阻R1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作为限流电阻,蜂鸣器P的一端与电阻R1连接,组成报警电路,保护读写器不会因为电源极性反接而烧坏。利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读写识别的方法,包括如下主动式步骤第一步用户在触摸屏发送读或写指令给ARM9模块;第二步ARM9模块对读或写指令进行通信编码后发送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第三步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通过协议编码发送指令信息给自身的内置天线,该内置天线将协议编码信息发送给RFID卡;第四步RFID卡执行读写指令后,将自身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返回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检波、解调和解码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字信息结果发送给ARM9模块;第五步ARM9模块对传送来的所述信息进行对、错判断处理之后,发送给触摸屏显示。利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读识别的方法,还可包括如下被动式步骤第一步用户在触摸屏发送读指令给ARM9模块;第二步ARM9模块对读指令进通信编码,并将编码后的读指令发送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第三步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通过协议编码将所述读指令信息发送给自身的内置天线,并由该内置天线将协议编码信息发送给RFID卡;第四步RFID卡执行读指令后,将自身的编码信息再返回给所述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进行检波、解调和解码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字信息结果发送给ARM9模块;第五步ARM9模块对传送来的数字信息进行对、错判断处理之后,发送给触摸屏显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在嵌入式系统中固化有读写控制软件,可以完成对读写器的控制功能,从而方便用户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2)由于在嵌入式系统中固化有接口功能软件,如USB接口、SD卡接口、网口FTP、RS232接口,可方便用户的自由选择,从而实现对多种接口多功能的用途,如采取USB接口或SD卡接口的磁盘数据库管理方式,对现场的RFID卡进行测试,验证卡是否失效。(3)由于在嵌入式系统中固化有汉字和汉字输入控制程序,可完成汉字输入和中英文的混合输入功能;(4)于增加了电源极性反接报警电路,可实现对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的保护功能;(5)由于将嵌入式系统与读写器相结合,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容易满足技术人员外地出差调试使用的需求;(6)由于设计上采取了交、直流双置电源的选择,可以根据使用的场合灵活选择电源;(7)由于设计上采取读写识别的主动式方法和被动式方法,便于完成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式RFID卡识别便携装置,包括读写器,其特征在于将读写器与嵌入式系统结合为一体,该嵌入式系统包括ARM9模块(10)和触摸屏(9),ARM9模块分别设有网口FTP(6)、SD卡(3)、USB接口(5)、USB2.0下载接口(2);读写器包括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15)、RS232通信指示电路(14)和电源(11),该电源通过电源反接报警电路(12)与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15)相连接;该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15)与ARM9模块(10)之间通过RS232接口(8)双向连接;触摸屏(9)给ARM9模块(10)发送读或写的指令,ARM9模块将该指令通过RS232接口发送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15)进行编码,并发送给内置天线,内置天线将编码后的读或写指令发送给RFID卡执行,将执行后的信息返回给内置天线的Mifare读写模块(15)进行检波、解调和解码,再通过RS232接口传递给ARM9模块(10),在触摸屏上显示,完成对RFID卡识别的读或写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