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3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可根据使用不同的场地和用途,通过灵活铺设多个表面为硬质的抗渗混凝土层的新型装配式板,来替代传统的通过浇筑来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的方式,该新型装配式板便于转移,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和社会资源,当铺设错误时可拆卸重新进行铺设,降低失误成本,且通过在第一抗渗混凝土层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之间设置钢板层提高了新型装配式板的抗裂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
技术介绍
所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均须设置临时施工道路和场地并对场地进行硬化处理,传统做法通常根据现场定位放线,采用现浇的方式,在临时施工场地的地表处浇筑形成一层地板,使用完后只能对地板进行破除处理,不能对浇筑所成的地板进行转移并重复使用,导致项目成本增加,且浇筑成型后无法更改,如成型后的场地产生偏差,只能破除处理,再次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包括地板本体,所述地板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抗渗混凝土层、钢板层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进一步地,所述地板本体的边缘纵向设置钢体,所述钢体设有可供杆体贯穿的第一通孔。通过将杆体穿过第一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之外的杆体部分除了可用于在搬运过程中穿入吊绳的绳圈进行吊装,也可以在拼接过程中插入其他的地板本体,通过杆体完成与其他地板本体的连接,易于拼接,可防止底板偏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通过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钢板层的顶部,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的底部和所述钢板层的顶部都设有与所述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钢板层通过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顶部,所述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顶部和所述钢板层的底部都设有与所述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进一步地,还包括两根堵塞杆,所述钢板层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和所述钢板层设有两条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堵塞杆与所述第一管道滑动配合,所述堵塞杆的下端设有聚氨酯胶套,所述聚氨酯胶套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底部过盈配合,所述堵塞杆的上端设有可穿绳体的套环。根据施工场地的底板强度需求,在施工现场制作纤维混凝土,可通过拉动套设于套环的绳体将堵塞杆拔出,将纤维混凝土灌入第一空腔,进一步提高地板本体的抗拉能力,且堵塞杆的底部的聚氨酯胶套弹性大,固定效果好,若需要更换第一空腔内材料,可在纤维混凝土凝固前,可在一条第一管道灌入清水,则第一空腔的未凝固的纤维混凝土从另一条第一管喷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铰接,所述提手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提手在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位置设有凹弧结构。凹弧结构易于工作人员通过手指掏开提手,提手可用于在搬运过程中穿入吊绳的绳圈进行吊装,进一步提高了地板的装配的便捷度。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板和若干螺栓,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沉孔,所述沉孔的下方设有可于所述螺栓的螺纹处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若干吸盘,所述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底部与所述吸盘的顶部连接。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当地面不平整时,可调节各个位置的沉孔处的螺栓的螺纹进给量,从而根据需求使各个位置的螺栓到地面的距离不同,最终使支撑板保持水平,通过吸盘可牢固地吸取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底部,使地板本体得到固定,提高了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对地形的适应范围。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地板本体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硬质的抗渗混凝土层,抗磨损,可根据使用不同的场地和用途,通过铺设并连接多个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来替代传统的通过浇筑来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的方式,该新型装配式板易于转移,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和社会资源,当铺设错误时可拆卸重新进行连接与铺设,降低失误成本,且通过在第一抗渗混凝土层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之间设置钢板层提高了新型装配式板的结构延性和抗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地板本体;11、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1、堵塞杆;1111、聚氨酯胶套;1112、套环;112、第一凹槽;1121、提手;11211、第二通孔;11212、凹弧结构;12、钢板层;121、第一空腔;13、第二抗渗混凝土层;2、钢体;21、第一通孔;211、杆体;3、第一管道;4、支撑板;41、第二凹槽;411、吸盘;42、沉孔;43、第三螺纹孔;44、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包括地板本体1,地板本体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钢板层12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13。地板本体1的边缘纵向设置钢体2,钢体2设有可供杆体211贯穿的第一通孔21。通过将杆体211穿过第一通孔21,位于第一通孔21之外的杆体211部分除了可用于在搬运过程中穿入吊绳的绳圈进行吊装,也可以在拼接过程中插入其他的地板本体1,通过杆体211完成与其他地板本体1的连接,可防止底板偏移。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通过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钢板层12的顶部,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的底部和钢板层12的顶部都设有与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钢板层12通过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第二抗渗混凝土层13的顶部,第二抗渗混凝土层13的顶部和钢板层12的底部都设有与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还包括两根堵塞杆111,钢板层12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121,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和钢板层12设有两条第一管道3,第一管道3的上端连通于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第一管道3的下端连通于第一空腔121,堵塞杆111与第一管道3滑动配合,堵塞杆111的下端设有聚氨酯胶套1111,聚氨酯胶套1111与第一管道3的底部过盈配合,堵塞杆111的上端设有可穿绳体的套环1112。可通过拉动套设于套环1112的绳体将堵塞杆111拔出,第一空腔121可容置纤维混凝土,进一步提高地板本体1的抗拉能力。第一抗渗混凝土层1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2,第一凹槽112内设有提手1121,提手1121与第一凹槽112的边缘铰接,提手1121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1211,提手1121在第二通孔11211的边缘位置设有凹弧结构11212。凹弧结构11212易于工作人员通过手指掏开提手1121,提手1121可用于在搬运过程中穿入吊绳的绳圈进行吊装,进一步提高了地板的装配的便捷度。还包括支撑板4和若干螺栓44,支撑板4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本体,所述地板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抗渗混凝土层、钢板层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所述地板本体的边缘纵向设置钢体,所述钢体设有可供杆体贯穿的第一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本体,所述地板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抗渗混凝土层、钢板层和第二抗渗混凝土层;所述地板本体的边缘纵向设置钢体,所述钢体设有可供杆体贯穿的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通过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钢板层的顶部,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的底部和所述钢板层的顶部都设有与所述第一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钢板层通过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顶部,所述第二抗渗混凝土层的顶部和所述钢板层的底部都设有与所述第二双向螺纹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和拼接的新型装配式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堵塞杆,所述钢板层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抗渗混凝土层和所述钢板层设有两条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张伟生陈祺荣周泓朱东烽杭世杰黄小芳吴金德江幸莲李朝平陈家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