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806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时便道,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工程建设辅助施工设施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对交通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以及一种用于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方法。所述的临时便道,包括软土地基本体,所述的临时便道还包括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中,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内。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表面清理、竖向原竹安装、水平原竹安装、水平毛竹片筋和复合表面硬化体铺设几个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时便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属于工程建设辅助施工设施设计建造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软土地段,对于软土地基普遍的处理方法是换填法、沙碎石桩挤密法、强夯法等进行加固处理,然而,以上方法工序多,工程量大,成本高,周期长,对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大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对交通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包括软土地基本体,所述的临时便道还包括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中,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内。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至少包括厚度不低于600mm的砂石垫层,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砂石垫层中。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砂石垫层的上面还铺设置碎石便道面层。进一步的是,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包括竖向长原竹、纵向水平原竹和横向水平原竹,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分别与所述的竖向长原竹捆绑为一个整体,至少在复合表面硬化体的砂石垫层内布置有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br>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还包括竖向短原竹和水平毛竹片筋,在纵向水平原竹和横向水平原竹围成的每一个方框中至少插接有一根所述的竖向短原竹,各件水平毛竹片筋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的布置在相邻的两根横向水平原竹之间。一种用于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方法,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表面清理、竖向原竹安装、水平原竹安装、水平毛竹片筋安装和复合表面硬化体铺设几个步骤,其中,复合表面硬化体的砂石垫层至少包括三次填筑达到总填筑不低于600mm的厚度。进一步的是,在竖向原竹安装时,先采用挖掘机或冲压机按规定的间距向软土地基本体内压入竖向长原竹,然后根据压入竖向长原竹后的软土地基本体的松紧程度分别在松软程度较低的软土地基本体内间隔的压入竖向短原竹直到软土地基本体的紧密度达到要求为止。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待竖向原竹安装完成后,再根据要求将纵向水平原竹捆绑到竖向原竹未插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上,并铺设一层砂石垫层至纵向水平原竹的上表面,然后再将横向水平原竹捆绑到竖向原竹未插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上,并铺设一层砂石垫层至横向水平原竹的上表面,最后再将水平毛竹片筋捆绑到横向水平原竹上完成水平原竹的安装。进一步的是,待水平原竹和水平毛竹片筋安装完成后再铺最后一层砂石垫层至整个砂石垫层的厚度不小于600mm。进一步的是,待砂石垫层铺设至相应厚度后压实最后再铺设碎石便道面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临时便道在现有软土地基本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并将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中,然后使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内。这样,在施工时只需要先进行表面淤泥积水清理,然后再进行竖向原竹安装、水平原竹安装、水平毛竹片筋以及复合表面硬化体铺设等几个步骤即可完成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其中,复合表面硬化体的砂石垫层至少包括三次填筑达到总填筑不低于600mm的厚度。由于本申请的临时便道是以现有的软土地基本体的基础,通过增加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构成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软土置换或沙碎石桩挤密甚至强夯的技术问题,而在施工中只需要先进行表面淤泥积水清理,然再向安装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并铺设复合表面硬化体即可,从而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不仅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而且对交通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涉及到的竖向原竹与横纵向原竹捆绑的结构示意视图。图中标记为:软土地基本体1、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复合表面硬化体3、砂石垫层4、碎石便道面层5、竖向长原竹6、纵向水平原竹7、横向水平原竹8、竖向短原竹9、水平毛竹片筋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对交通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以及一种用于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方法。所述的临时便道包括软土地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时便道还包括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和复合表面硬化体3,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1中,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3内。本申请提供的临时便道在现有软土地基本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并将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中,然后使三维立体加固网架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内。这样,在施工时只需要先进行表面淤泥积水清理,然后再进行竖向原竹安装、水平原竹安装、水平毛竹片筋以及复合表面硬化体铺设等几个步骤即可完成所述临时便道的施工,其中,复合表面硬化体的砂石垫层至少包括三次填筑达到总填筑不低于600mm的厚度。由于本申请的临时便道是以现有的软土地基本体的基础,通过增加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和复合表面硬化体构成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软土置换或沙碎石桩挤密甚至强夯的技术问题,而在施工中只需要先进行表面淤泥积水清理,然再向安装三维立体加固网架并铺设复合表面硬化体即可,从而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法不仅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相对较低,而且对交通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本申请临时便道的承载能力,以及便于建造时的施工,本申请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3至少包括厚度不低于600mm的砂石垫层4,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砂石垫层4中。此时的优选方式为,在砂石垫层4的上面还铺设置碎石便道面层5。相应的,本申请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包括竖向长原竹6、纵向水平原竹7和横向水平原竹8,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8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7分别与所述的竖向长原竹6捆绑为一个整体,至少在复合表面硬化体3的砂石垫层4内布置有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8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7。本申请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还可以包括竖向短原竹9和水平毛竹片筋10,在纵向水平原竹7和横向水平原竹8围成的每一个方框中至少插接有一根所述的竖向短原竹9,各件水平毛竹片筋10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的布置在相邻的两根横向水平原竹8之间。此处的竖向短原竹9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软土地基的质密程度进行压入直到软土地基的质密度达到要求为止。在实施上述的临时便道时,根据施工要求,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又方便施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包括软土地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时便道还包括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和复合表面硬化体(3),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1)中,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包括软土地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时便道还包括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和复合表面硬化体(3),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插接在所述的软土地基本体(1)中,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表面硬化体(3)至少包括厚度不低于600mm的砂石垫层(4),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未伸入软土地基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的砂石垫层(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其特征在于:在砂石垫层(4)的上面还铺设置碎石便道面层(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包括竖向长原竹(6)、纵向水平原竹(7)和横向水平原竹(8),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8)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7)分别与所述的竖向长原竹(6)捆绑为一个整体,至少在复合表面硬化体(3)的砂石垫层(4)内布置有所述的横向水平原竹(8)和所述的纵向水平原竹(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于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立体加固网架(2)还包括竖向短原竹(9)和水平毛竹片筋(10),在纵向水平原竹(7)和横向水平原竹(8)围成的每一个方框中至少插接有一根所述的竖向短原竹(9),各件水平毛竹片筋(10)沿水平方向相互间隔的布置在相邻的两根横向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兴平柳坤李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