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向定位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13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铁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向定位杆,包括三个轨枕,三个所述轨枕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钢轨,三个所述轨枕之间分别设有横梁,两个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纵梁,两个所述纵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轨枕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托,两组所述顶托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丝杠,每个所述丝杠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调节螺母。该轨向定位杆,通过调节螺母、丝杠和钢管配合,能够使丝杠顶紧顶托,利用顶托将轨枕进行固定,由于丝杠与纵梁和轨枕端部均有固定,一方面对线路轨向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止了列车通过时造成支撑松动甚至弹出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向定位杆
本技术属于铁路
,尤其涉及一种轨向定位杆。
技术介绍
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一个铁路运输系统包括很多元素,如车辆、轨道、各种调度控制、通讯信号和监控预警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等,而且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火车将无法顺利地运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越来越多,下穿铁路施工的难点在于施工的同时必须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目前下穿铁路的主要施工方法是架空顶进施工,铁路架空后,由于轨道支撑于架空钢梁上,线路的横向摩阻力大大减小,线路在火车横向摇摆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列车掉道事故,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圆木杆或者方木作为水平支撑设置在钢轨轨腰和架空纵梁间对线路进行固定,但是在列车通过时,线路受力发生变形很容易使得支撑松动,甚至弹入线路,造成行车事故,为此,我们提出轨向定位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轨向定位杆,旨在解决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圆木杆或者方木作为水平支撑设置在钢轨轨腰和架空纵梁间对线路进行固定,但是在列车通过时,线路受力发生变形很容易使得支撑松动,甚至弹入线路,造成行车事故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向定位杆,包括三个轨枕,三个所述轨枕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钢轨,三个所述轨枕之间分别设有横梁,两个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纵梁,两个所述纵梁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轨枕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托,两组所述顶托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丝杠,每个所述丝杠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调节螺母,每个所述丝杠均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两组所述丝杠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套设有钢管,两组所述钢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每组所述钢管相互远离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两个纵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调节螺母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每组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采用高强螺栓与纵梁进行固定,所述顶托顶在轨枕的端部,调整调节螺母使轨枕紧固。优选的,所述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所述丝杠、顶托和调节螺母采用Q235钢材。优选的,所述丝杠间距按1.5-2m每道进行设置。优选的,所述丝杠松动时及时采用活口扳手进行紧固,紧固时注意观察轨向变化,防止轨枕两端紧固程度不一致,造成轨向发生变化。优选的,所述顶托包括L型顶托和十字型顶托,所述丝杠的总长度为550mm。优选的,所述钢管的总长度为680mm,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为23mm,且第二安装孔的中心位于钢管一端的距离至少为3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轨向定位杆,通过横梁和纵梁配合,能够形成支撑架,便于支撑钢轨,使钢轨能够架空与横梁之上,保证钢轨的承载能力,在日常线路巡养时,安排专人对丝杠松紧度进行检查,当发现松动时,调整调节螺母使之紧固即可,从而减轻了线路巡养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架空顶进施工过程中轨向在可控范围内,对线路架空、箱桥顶进施工中行车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调节螺母、丝杠和钢管配合,能够使丝杠顶紧顶托,利用顶托将轨枕进行固定,由于丝杠与纵梁和轨枕端部均有固定,一方面对线路轨向起到了定位作用,另一方面,防止了列车通过时造成支撑松动甚至弹出造成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轨枕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纵梁的正剖图;图3为本技术中钢管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丝杠与顶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钢管、3-调节螺母、4-顶托、5-轨枕、6-钢轨、7-丝杠、8-纵梁、9-固定螺栓、10-第二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2-十字型顶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轨向定位杆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轨向定位杆,包括三个轨枕5,三个轨枕5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钢轨6,三个轨枕5之间分别设有横梁1,两个横梁1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纵梁8,两个纵梁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安装孔11,两个轨枕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托4,两组顶托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丝杠7,每个丝杠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调节螺母3,每个丝杠7均与调节螺母3螺纹连接,两组丝杠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套设有钢管2,两组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每个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的内部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9,每组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9分别与两个纵梁8固定连接,每组调节螺母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每组钢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接触。进一步的,固定螺栓9采用高强螺栓与纵梁8进行固定,顶托4顶在轨枕5的端部,调整调节螺母3使轨枕5紧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纵梁8能够保证轨向。进一步的,钢管2采用无缝钢管,丝杠7、顶托4和调节螺母3采用Q235钢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无缝钢管和Q235钢件保证定位杆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丝杠7间距按1.5-2m每道进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距设置,能够保证固定效果。进一步的,丝杠7松动时及时采用活口扳手进行紧固,紧固时注意观察轨向变化,防止轨枕5两端紧固程度不一致,造成轨向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保证松紧度一致,避免出现偏离的情况。进一步的,顶托4包括L型顶托和十字型顶托12,丝杠7的总长度为5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顶托4的设置不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轨枕5。进一步的,钢管2的总长度为680mm,第二安装孔10的直径为23mm,且第二安装孔10的中心位于钢管2一端的距离至少为30mm。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安装孔10的位置设置,能够保证固定安装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安装时,纵梁8安全限界按1875mm控制,一般纵梁8翼缘板内侧距离轨枕5端部间距在0.65m-1m之间,轨向定位杆采用65cm长φ48无缝钢管,内插55cm长φ36丝杠7,定位杆长度通过钢管2与丝杠7之间设置的调节螺母3进行调节,在钢管2端部设置φ23的第二安装孔10,采用φ22高强固定螺栓9与纵梁8进行固定,丝杠7端部焊接顶托4,使顶托4顶在轨枕5端部,通过调节螺母3将轨枕5顶紧,同一轨枕5两端对称设置定位杆,从而起到锁定轨向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向定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轨枕(5),三个所述轨枕(5)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钢轨(6),三个所述轨枕(5)之间分别设有横梁(1),两个所述横梁(1)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纵梁(8),两个所述纵梁(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安装孔(11),两个所述轨枕(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托(4),两组所述顶托(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丝杠(7),每个所述丝杠(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调节螺母(3),每个所述丝杠(7)均与调节螺母(3)螺纹连接,两组所述丝杠(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套设有钢管(2),两组所述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的内部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9),每组所述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9)分别与两个纵梁(8)固定连接,每组所述调节螺母(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每组钢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向定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轨枕(5),三个所述轨枕(5)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钢轨(6),三个所述轨枕(5)之间分别设有横梁(1),两个所述横梁(1)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纵梁(8),两个所述纵梁(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一安装孔(11),两个所述轨枕(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托(4),两组所述顶托(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丝杠(7),每个所述丝杠(7)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调节螺母(3),每个所述丝杠(7)均与调节螺母(3)螺纹连接,两组所述丝杠(7)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套设有钢管(2),两组所述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0)的内部共同套设有固定螺栓(9),每组所述钢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9)分别与两个纵梁(8)固定连接,每组所述调节螺母(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每组钢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向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9)采用高强螺栓与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月贾光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