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97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包括混床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混床外框架和在所述混床外框架侧面设置的进液口,搅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床外框架内部两侧壁的安装横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杆前表面的扇叶和与所述扇叶连接的转轴,隔绝组件,再生处理框组件,输送组件,优化原有的混床结构,通过搅动结构加快液体之间的流速和混合,降低反应时间的同时提高混合率,使树脂反应更加完全,避免沉积在床子下部的阳树脂缓慢地释放出残余的酸再生液,同时通过隔绝结构将阴阳树脂分开隔绝并单独输送至反应箱进行混合再生,大大降低中排位置的阴阳树脂因高浓度的酸碱溶液相互影响降低pH值,以此提高混床内PH值,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
本技术涉及提高混床ph值
,具体为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
技术介绍
随着水处理制水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混床出水PH值严重下降,一般仅维持在5.5-6.0之间,需调大加氨量进行给水PH值控制,不但增加了运行成本还严重影响了热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给生产带来隐患,水处理在进行的处理过程一般为生水井→原水池→原水泵→粗砂过滤器→细砂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膜组件→中间水箱→强阳床→阴床→混床→除盐水箱,在进行过滤过程中,阳、阴树脂混合不均匀,会引起沉积在床子下部的阳树脂缓慢地释放出残余的酸再生液,使混床投用初期PH值降低,并且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将阴树脂再生成OH型,阳树脂再生成Na型,使两者间的密度差增大,以此加快阴阳树脂的分层,但是在进行再生时一般是将酸、碱再生液分别同时输入至上层和下层反应,这样中排位置的阴阳树脂很容易因高浓度的酸碱再生液流速不均造成污染,造成失效层厚,使pH值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优化原有的混床结构,通过搅动结构加快液体之间的流速和混合,降低反应时间的同时提高混合率,使树脂反应更加完全,避免沉积在床子下部的阳树脂缓慢地释放出残余的酸再生液,同时通过隔绝结构将阴阳树脂分开隔绝并单独输送至反应箱进行混合再生,大大降低中排位置的阴阳树脂因高浓度的酸碱溶液相互影响降低pH值,以此提高混床内PH值,降低运行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包括:混床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混床外框架和在所述混床外框架侧面设置的进液口;搅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床外框架内部两侧壁的安装横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杆前表面的扇叶和与所述扇叶连接的转轴;隔绝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内部的隔绝横板、在所述混床外框架一侧壁开设的开口、与所述隔绝横板连接的拉板和与所述混床外框架内侧壁固定并与所述隔绝横板卡接的凹型卡接板;再生处理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一侧的再生外框架、将所述再生外框架与所述混床外框架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再生外框架内部的输送泵、与所述混床外框架连通的引流管和将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输送泵连接的输送管;阀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管表面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拉板固定的限位杆、在所述混床外框架外侧壁开设的凹槽和与所述限位杆尾端固定并与所述凹槽卡接的限位块。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床外框架内侧壁的L型固定槽、设置在所述L型固定槽顶端的固定杆和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L型固定槽固定的紧固螺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于所述混床外框架中线位置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优化原有的混床结构,通过搅动结构加快液体之间的流速和混合,降低反应时间的同时提高混合率,使树脂反应更加完全,避免沉积在床子下部的阳树脂缓慢地释放出残余的酸再生液,同时通过隔绝结构将阴阳树脂分开隔绝并单独输送至反应箱进行混合再生,大大降低中排位置的阴阳树脂因高浓度的酸碱溶液相互影响降低pH值,以此提高混床内PH值,降低运行成本,在具体使用时,扇叶在驱动电机(附图中未标记)的作用下进行快速转动,将底部的液体充分搅拌,时混合更加完全,避免树脂原料沉积降低混床pH值,同时在需要再生时,使用者推动隔绝横板,推动过程中隔绝横板缓慢前移,直至与凹型卡接板卡接,卡接后混床外框架内部的水域被完全隔绝形成上下两层,这样由于浮力不同被分成两层的阴阳树脂不会相互影响,并且通过阀门(附图中未标记)打开第一管道使上层的液体流入至再生外框架内,使上层的阴树脂再生呈OH型,再生后打开第一阀门通过输送泵将液体输送至混床外框架上层区域中,此时通过阀门(附图中未标记)再打开第二管道,使下层的阳树脂流入至再生外框架内再生成NA型,再生后打开第二阀门通过输送泵输送至混床外框架下层区域中,这样的反应方式完全分离,避免相互影响,避免pH值下降,提高pH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图1中限位组件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图1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图。图中:100、混床组件;110、混床外框架;120、进液口;200、搅动组件;210、安装横杆;220、扇叶;230、转轴;300、隔绝组件;310、隔绝横板;320、开口;330、拉板;340、凹型卡接板;400、再生处理框组件;410、再生外框架;420、第一管道;430、第二管道;500、输送组件;510、输送泵;520、输送管;530、引流管;600、限位组件;610、限位杆;620、限位块;630、凹槽;700、固定组件;710、L型固定槽;720、固定杆;730、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优化原有的头靠高度改变结构,通过滑动的方式,摩擦力较小,方便快速移动,并且通过刻度线的设计方便使用者记住自家儿童的具体位置,当整个头靠位置改变后,家长可以迅速精确的调节到原有的位置,不需要儿童坐在上面的不断的微调,节约时间,速度较快,实用性较强。图1-3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能提高出水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床组件(100),包括水平设置的混床外框架(110)和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侧面设置的进液口(120);/n搅动组件(200),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部两侧壁的安装横杆(210)、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杆(210)前表面的扇叶(220)和与所述扇叶(220)连接的转轴(230);/n隔绝组件(300),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部的隔绝横板(310)、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一侧壁开设的开口(320)、与所述隔绝横板(310)连接的拉板(330)和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侧壁固定并与所述隔绝横板(310)卡接的凹型卡接板(340);/n再生处理框组件(400),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一侧的再生外框架(410)、将所述再生外框架(410)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连通的第一管道(420)和第二管道(430);/n输送组件(500),包括设置在所述再生外框架(410)内部的输送泵(510)、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连通的引流管(530)和将所述引流管(530)与所述输送泵(510)连接的输送管(520);/n阀门组件(800),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管(520)表面的第一阀门(810)和第二阀门(8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提高出水pH值的混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床组件(100),包括水平设置的混床外框架(110)和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侧面设置的进液口(120);
搅动组件(200),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部两侧壁的安装横杆(210)、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杆(210)前表面的扇叶(220)和与所述扇叶(220)连接的转轴(230);
隔绝组件(300),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部的隔绝横板(310)、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一侧壁开设的开口(320)、与所述隔绝横板(310)连接的拉板(330)和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内侧壁固定并与所述隔绝横板(310)卡接的凹型卡接板(340);
再生处理框组件(400),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床外框架(110)一侧的再生外框架(410)、将所述再生外框架(410)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连通的第一管道(420)和第二管道(430);
输送组件(500),包括设置在所述再生外框架(410)内部的输送泵(510)、与所述混床外框架(110)连通的引流管(530)和将所述引流管(530)与所述输送泵(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香王学琛宋吉祥吕云鹏王洪声傅文素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矿业集团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