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80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梭车,包括:车体、随动机构和随动轮。其中,车体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随动机构穿设于固定板,且与固定板一一对应设置。随动轮套设于随动机构,且位于车体的两侧。随动机构包括:轴套,穿设于固定板;第一轴承设于轴套内;第二轴承,设于轴套内,并与第一轴承间隔设置;随动轴,包括:第一轴部,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二轴部;轴肩,位于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之间,轴肩自随动轴的表面凸起,轴肩的一侧顶抵于第二轴承;隔套,套设于第一轴部,且隔套的一端顶抵于第一轴承的内圈,另一端顶抵于第二轴承。第一紧固件,套设于第一轴部的自由端,并顶抵于第一轴承的内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穿梭车避免了在运送中随动轮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梭车
本技术涉及仓储物流
,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
技术介绍
变距穿梭车是物流领域中运输货物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穿梭车的两侧一般设有随动轮,跟随驱动轮运动,使穿梭车在运输轨道上移动。现有的穿梭车中的随动轮结构一般分为可拆卸的单独结构和两侧的随动轮通过一根轴连接的结构(如图1所示)。单独结构可以理解为一根较短的轴穿设于随动轮以及穿梭车的固定板上,使随动轮能够绕轴旋转。这种单独结构由于没有贯穿两侧的长轴,因此,节省空间。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单独结构的轴容易发生晃动,进而导致轮子晃动,在穿梭车运输过程中产生噪音及运行不稳定。而在穿梭车100’两侧的随动轮通过一根轴101’连接的结构,如图1所示,也存在上述问题,并且,由于一根轴贯穿穿梭车的两侧,占用较大空间,遮挡电器件,且不便于安装其他电器件。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随动轴的穿梭车,能够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晃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110),其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1);/n随动机构(120),穿设于所述固定板(1),且与所述固定板(1)一一对应设置;/n随动轮(130),套设于所述随动机构(120),且位于所述车体(110)的两侧,所述随动机构(120)带动所述随动轮(130)转动;/n其中,所述随动机构(120)包括:/n轴套(2),穿设于所述固定板(1);/n第一轴承(3),设于所述轴套(2)内;/n第二轴承(4),设于所述轴套(2)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3)间隔设置;/n随动轴(5),包括:/n第一轴部(51),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3)和所述第二轴承(4);/n第二轴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10),其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1);
随动机构(120),穿设于所述固定板(1),且与所述固定板(1)一一对应设置;
随动轮(130),套设于所述随动机构(120),且位于所述车体(110)的两侧,所述随动机构(120)带动所述随动轮(130)转动;
其中,所述随动机构(120)包括:
轴套(2),穿设于所述固定板(1);
第一轴承(3),设于所述轴套(2)内;
第二轴承(4),设于所述轴套(2)内,并与所述第一轴承(3)间隔设置;
随动轴(5),包括:
第一轴部(51),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3)和所述第二轴承(4);
第二轴部(52);
轴肩(53),位于所述第一轴部(51)和所述第二轴部(52)之间,所述轴肩(53)自所述随动轴(5)的表面凸起,所述轴肩(53)的一侧顶抵于所述第二轴承(4);
隔套(6),设于所述轴套(2)中,套设于所述第一轴部(51),且所述隔套(6)的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圈,另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二轴承(4);
第一紧固件(7),套设于所述第一轴部(51)的自由端,所述第一紧固件(7)顶抵于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的内壁沿周向设有第一台阶(21),所述第一台阶(21)具有第一台阶面(211),所述第一台阶面(211)朝向所述第一紧固件(7),所述第一轴承(3)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11)与所述第一紧固件(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的外圈与所述第一台阶面(211)之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