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76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洪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包括防洪袋、副袋、魔术钩贴以及魔术毛贴,所述防洪袋外侧固定安装有封边带,所述防洪袋上下两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所述防洪袋上端副袋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毛贴,所述防洪袋底端副袋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钩贴,所述魔术钩贴两侧固定安装有压合条,所述副袋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扩张夹层,所述副袋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封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副袋,在使用时,将副袋设有四组,且具体设于防洪袋上左、上右、下左以及下右四角,在使用时,副袋将防洪袋各个相邻的角落填堵起来,避免相邻之间出现漏洞,使得设备使用时,封堵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
本技术涉及防洪袋
,具体为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
技术介绍
膨胀防洪袋是一种储存方便,使用简单快捷的防水新产品,由具有透水性能较好的麻布或棉布材料,按不同用途做成不同规格形状的外层袋,内袋特制的吸水材料而构成,膨胀防洪袋,使用前体积小,重量轻,存放,运输方便。与传统的沙袋相比,在抢险防洪时大大减小时间和人力,另防洪抢险更有效率,该产品属环保产品,无毒,无害,无味,无污染。可自然降解,不用时,应把防洪袋放置室内干燥处备用,讯期或台风雨季可随时使用,防洪吸水,使用时,打开到包袋,就近将袋子浸入水中或直接在防洪待淋水,约3-5分钟,袋子可以膨胀80—100倍(约15kg),然后移至所需处进行防洪堵截,洪水退后,未吸水的防洪袋可放回室内干燥之处密封保管,已吸过水的防洪袋待自然风干,作废弃物处理,无毒,无害,无污染。现有的防洪袋拥有很多种,但大多数都只是样式上的变化,其防洪袋本身并没有太多功能上的改进,在现有的防洪袋使用时,由于防洪袋鼓起后两侧出现弧度,不能与相邻的紧密贴近,导致存在漏洞,且现有的防洪袋使用时,相邻的之间没有联系,不够牢固,因此需要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包括防洪袋、副袋、魔术钩贴以及魔术毛贴,所述防洪袋外侧固定安装有封边带,所述防洪袋上下两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所述防洪袋上端副袋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毛贴,所述防洪袋底端副袋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钩贴,所述魔术钩贴两侧固定安装有压合条,所述副袋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扩张夹层,所述副袋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封边,所述副袋内侧固定安装有缝合带,所述缝合带之间固定安装有横绑带,所述横绑带之间固定安装有竖绑带,所述防洪袋以及副袋通过编织层、抗静电颗粒、通孔、韧性纤维层、PVC涂层以及抗静电层组成,且所述韧性纤维层外侧设有PVC涂层,所述PVC涂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PVC涂层外侧设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内部固定安装有抗静电颗粒,所述抗静电层外侧固定安装有编织层。优选的,所述副袋共设有四组,且具体设于防洪袋上左、上右、下左以及下右四角。优选的,所述防洪袋以及副袋内部填充物具体为膨润土。优选的,所述通孔设有多个,且在PVC涂层上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魔术钩贴以及魔术毛贴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抗静电颗粒设有多个,且在抗静电层内部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副袋,在使用时,将副袋设有四组,且具体设于防洪袋上左、上右、下左以及下右四角,在使用时,副袋将防洪袋各个相邻的角落填堵起来,避免相邻之间出现漏洞,使得设备使用时,封堵效果更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魔术钩贴以及魔术毛贴,在使用时,将防洪袋堆叠起来,同时,上端防洪袋的魔术钩贴与底部防洪袋的魔术毛贴贴合,将相邻的防洪袋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韧性纤维层以及PVC涂层,在使用时,通过使用韧性纤维层以及PVC涂层制成防洪袋以及副袋,增加了防洪袋以及副袋的抗老化以及韧性等,使得更加耐用,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顶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防洪袋面料结构图。图中:1、防洪袋;2、副袋;3、横绑带;4、缝合带;5、封边带;6、竖绑带;7、压合条;8、魔术钩贴;9、副袋封边、10、扩张夹层;11、编织层;12、抗静电颗粒;13、通孔;14、韧性纤维层;15、PVC涂层;16、抗静电层;17、魔术毛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包括防洪袋1、副袋2、魔术钩贴8以及魔术毛贴17,防洪袋1外侧固定安装有封边带5,防洪袋1上下两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2,通过设置的副袋2,在使用时,将副袋2设有四组,且具体设于防洪袋1上左、上右、下左以及下右四角,在使用时,副袋2将防洪袋1各个相邻的角落填堵起来,避免相邻之间出现漏洞,使得设备使用时,封堵效果更好,副袋2共设有四组,且具体设于防洪袋1上左、上右、下左以及下右四角,防洪袋1上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毛贴17,防洪袋1底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钩贴8,通过设置的魔术钩贴8以及魔术毛贴17,在使用时,将防洪袋1堆叠起来,同时,上端防洪袋1的魔术钩贴8与底部防洪袋1的魔术毛贴17贴合,将相邻的防洪袋1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魔术钩贴8以及魔术毛贴17位置相对应,魔术钩贴8两侧固定安装有压合条7,副袋2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扩张夹层10,副袋2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封边9,副袋2内侧固定安装有缝合带4,缝合带4之间固定安装有横绑带3,横绑带3之间固定安装有竖绑带6,防洪袋1以及副袋2通过编织层11、抗静电颗粒12、通孔13、韧性纤维层14、PVC涂层15以及抗静电层16组成,且韧性纤维层14外侧设有PVC涂层15,通过设置的韧性纤维层14以及PVC涂层15,在使用时,通过使用韧性纤维层14以及PVC涂层15制成防洪袋1以及副袋2,增加了防洪袋1以及副袋2的抗老化以及韧性等,使得更加耐用,不易损坏,PVC涂层15上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设有多个,且在PVC涂层上均匀分布,PVC涂层15外侧设有抗静电层16,抗静电层16内部固定安装有抗静电颗粒12,抗静电颗粒12设有多个,且在抗静电层16内部均匀分布,抗静电层16外侧固定安装有编织层11,防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包括防洪袋(1)、副袋(2)、魔术钩贴(8)以及魔术毛贴(1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袋(1)外侧固定安装有封边带(5),所述防洪袋(1)上下两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2),所述防洪袋(1)上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毛贴(17),所述防洪袋(1)底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钩贴(8),所述魔术钩贴(8)两侧固定安装有压合条(7),所述副袋(2)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扩张夹层(10),所述副袋(2)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封边(9),所述副袋(2)内侧固定安装有缝合带(4),所述缝合带(4)之间固定安装有横绑带(3),所述横绑带(3)之间固定安装有竖绑带(6),所述防洪袋(1)以及副袋(2)通过编织层(11)、抗静电颗粒(12)、通孔(13)、韧性纤维层(14)、PVC涂层(15)以及抗静电层(16)组成,且所述韧性纤维层(14)外侧设有PVC涂层(15),所述PVC涂层(15)上开设有通孔(13),所述PVC涂层(15)外侧设有抗静电层(16),所述抗静电层(16)内部固定安装有抗静电颗粒(12),所述抗静电层(16)外侧固定安装有编织层(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洪抢险用防洪袋,包括防洪袋(1)、副袋(2)、魔术钩贴(8)以及魔术毛贴(1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袋(1)外侧固定安装有封边带(5),所述防洪袋(1)上下两端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2),所述防洪袋(1)上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毛贴(17),所述防洪袋(1)底端副袋(2)表面固定安装有魔术钩贴(8),所述魔术钩贴(8)两侧固定安装有压合条(7),所述副袋(2)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扩张夹层(10),所述副袋(2)外侧固定安装有副袋封边(9),所述副袋(2)内侧固定安装有缝合带(4),所述缝合带(4)之间固定安装有横绑带(3),所述横绑带(3)之间固定安装有竖绑带(6),所述防洪袋(1)以及副袋(2)通过编织层(11)、抗静电颗粒(12)、通孔(13)、韧性纤维层(14)、PVC涂层(15)以及抗静电层(16)组成,且所述韧性纤维层(14)外侧设有PVC涂层(15),所述PVC涂层(15)上开设有通孔(13),所述PVC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亮何海声卢文平万磊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