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8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救生圈推进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罐,所述压缩气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止气杆,所述止气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拉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压缩气罐、止气杆、气管和推气筒,这种设置配合压缩气罐与救生圈的固定连接、止气杆与气管的滑动连接和推气筒与气管的连通,救援人员将压缩气罐和推气筒固定在救生圈的外侧,使用气管连接推气筒和压缩气罐,需要使用时,打开压缩气罐的开关,压缩气罐将气体通过气管和推气筒推进救生圈进行移动,带动溺水人员向救援人员靠近,降低了救援时间和溺水人员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
本技术涉及救生圈推进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另外,此词也用作形容人胖,肚子周围突出的一圈肥肉。救生圈作为水上救援的必备装置,每次救援都必须进行携带,常见的救生圈只是单独的漂浮圈组成,不具备推进装置,而溺水的人员体力消耗都十分巨大,导致溺水人员无力滑动,只能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增加了救援时间和对溺水人员的危险,同时由于救生圈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尺寸,推进装置只能够固定相同匹配尺寸的救生圈,降低了推进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罐,所述压缩气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止气杆,所述止气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拉绳,且拉绳与把手滑动连接,所述拉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片,所述压片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压片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气管,且气管与把手和救生圈滑动连接,所述气管的底端连通有推气筒,所述推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与救生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与救生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扣,且卡扣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卡扣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圆轴,且圆轴与横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缩气罐的顶端面左侧连通有加气管,所述把手呈T状设置,所述把手为不锈钢材质的板材制成的,且把手的外侧设有防滑垫层。优选的,所述止气杆的个数两个,所述止气杆分别位于把手的底端左右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止气杆的转动角度为0°到45°,所述把手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贴合片,且贴合片与气管滑动连接,所述贴合片呈弧状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为牛皮防水材质的板材制成的,所述固定带的外侧开设有固定孔,每条所述固定带的外侧固定孔均有四个,且固定孔在固定带的外侧呈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外侧中央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卡扣的外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连接轴位于卡扣的U型槽内侧,所述圆轴位于卡扣的滑槽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压缩气罐、止气杆、气管和推气筒,这种设置配合压缩气罐与救生圈的固定连接、止气杆与气管的滑动连接和推气筒与气管的连通,救援人员将压缩气罐和推气筒固定在救生圈的外侧,使用气管连接推气筒和压缩气罐,需要使用时,打开压缩气罐的开关,压缩气罐将气体通过气管和推气筒推进救生圈进行移动,带动溺水人员向救援人员靠近,降低了救援时间和溺水人员的危险;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固定座、固定带、固定柱和卡扣,这种设置配合固定座与固定带的固定连接、固定柱与固定座的固定连接和卡扣与圆轴的滑动连接,工作人员先将救生圈充气,取出推进装置,将推气筒上的固定座贴合到救生圈的底侧,根据救生圈不同的尺寸,拉动固定带穿过固定柱,拉动卡扣,转动呈90°,对推气装置进行固定,不同的固定孔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救生圈,增加了推进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带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柱的剖视图。图中:1-救生圈、2-压缩气罐、3-把手、4-止气杆、5-拉绳、6-压片、7-第一弹簧、8-气管、9-贴合片、10-推气筒、11-固定座、12-固定带、13-固定孔、14-固定柱、15-横杆、16-第二弹簧、17-连接轴、18-卡扣、19-圆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救生圈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罐2,压缩气罐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把手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止气杆4,止气杆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拉绳5,且拉绳5与把手3滑动连接,有利于止气杆4通过拉绳5拉动压片6进行移动,拉绳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片6,压片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且第一弹簧7与把手3固定连接,有利于第一弹簧7拉动压片6复位,压片6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气管8,且气管8与把手3和救生圈1滑动连接,气管8的底端连通有推气筒10,推气筒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1,且固定座11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固定座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固定带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固定柱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5,横杆1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6,且第二弹簧16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有利于第二弹簧16拉动卡扣18,防止卡扣18随意转动,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7,且连接轴17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连接轴1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扣18,且卡扣18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卡扣18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圆轴19,且圆轴19与横杆15固定连接。压缩气罐2的顶端面左侧连通有加气管,把手3呈T状设置,把手3为不锈钢材质的板材制成的,且把手3的外侧设有防滑垫层,便于防护把手3上锈,使溺水人员更好的握住把手3,防止打滑;止气杆4的个数两个,止气杆4分别位于把手3的底端左右两侧呈对称设置,止气杆4的转动角度为0°到45°,把手3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贴合片9,且贴合片9与气管8滑动连接,贴合片9呈弧状设置,便于溺水人员通过转动止气杆4,拉紧压片6贴合到气管8另一侧的贴合片9,减少这一侧气体的通过量,改变推进方向;固定带12为牛皮防水材质的板材制成的,固定带12的外侧开设有固定孔13,每条固定带12的外侧固定孔13均有四个,且固定孔13在固定带12的外侧呈均匀设置,便于固定带12根据救生圈1的大小尺寸,调整固定带12的长度,对推进装置进行定位;卡扣18的外侧中央位置开设有滑槽,卡扣18的外侧开设有U型槽,连接轴17位于卡扣18的U型槽内侧,圆轴19位于卡扣18的滑槽内侧,便于圆轴19在卡扣18的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轴17拉动卡扣,对固定带12进行固定。工作流程:救援人员取出救生圈1和推进装置,首先使用充气筒对救生圈1进行充气,重启完成后,取出推进装置,先将压缩气罐2固定在救生圈1的外侧,再将推气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罐(2),所述压缩气罐(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把手(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止气杆(4),所述止气杆(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拉绳(5),且拉绳(5)与把手(3)滑动连接,所述拉绳(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片(6),所述压片(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且第一弹簧(7)与把手(3)固定连接,所述压片(6)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气管(8),且气管(8)与把手(3)和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气管(8)的底端连通有推气筒(10),所述推气筒(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1),且固定座(11)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所述固定带(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5),所述横杆(1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6),且第二弹簧(16)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7),且连接轴(17)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扣(18),且卡扣(18)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卡扣(18)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圆轴(19),且圆轴(19)与横杆(1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推行功能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罐(2),所述压缩气罐(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把手(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止气杆(4),所述止气杆(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拉绳(5),且拉绳(5)与把手(3)滑动连接,所述拉绳(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片(6),所述压片(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且第一弹簧(7)与把手(3)固定连接,所述压片(6)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气管(8),且气管(8)与把手(3)和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气管(8)的底端连通有推气筒(10),所述推气筒(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1),且固定座(11)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2),所述固定带(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柱(14),且固定柱(14)与救生圈(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5),所述横杆(1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6),且第二弹簧(16)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7),且连接轴(17)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扣(18),且卡扣(18)与固定柱(14)滑动连接,所述卡扣(18)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圆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飞白小嘉吕占广刘劲松郭晓刘红赵品生赵岚郑志鹏孙钺凯范佳鑫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