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救生项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48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现有的穿戴救生器,因其技术缺陷不能有效降低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溺水救生项环,该溺水救生项环质量轻、体积小,适合游泳、戏水和日常佩戴,佩戴过程中不影响肢体活动和穿戴的美观性,可防止游泳戏水和意外落水时发生溺水现象,当溺水发生时溺水者只需拉动项环便可激发充气机构使救生项环能在极短时间内充满气囊,由于气囊套在溺水者项部,救生过程中溺水者无需主动保持身体平衡,即无论溺水者意识是否清晰和肢体处于何种状态,救生器都能将溺水者头部托出水面,达到救生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溺水救生项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溺水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溺水救生项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每年有很多少年儿童因为溺水而死亡,究其原因,少年儿童不像婴幼儿那样在任何时候都被父母近距离照管,他们有一定的的行动自由,喜欢结伴游泳、戏水等与水相关的活动,另一方面,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自然水域,由于缺少相应的防范设施和监管力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断有少年儿童意外落水溺亡的事件,近年来各国开始研发多种不同类型的随身穿戴的溺水救生器,这些可穿戴的救生器从穿戴方式上主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腕带式,二是项圈式,腕带式救生器需要溺水者将气囊抱在胸前并保持身体平衡,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当身体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要保持身体平衡非常困难,事实证明腕带式救生器对于不会游泳的溺水者并不理想,所以项圈式救生器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更为适合,但目前的项圈式救生器体积都较大,佩戴后影响肢体行动,儿童有抵制心理,更不适宜日常佩戴,不能提供意外落水时的救生作用,而据统计显示,溺水死亡主要集中为意外落水和不会游泳的戏水儿童,所以现有的穿戴救生器,并未有效降低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溺水救生项环,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圆形的救生器单元连接组成,所述救生器单元由主体、激发器、气门嘴、气囊、护盖和连接件等组成,所述主体的一端通过气门嘴与激发体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另一救生器单元的激发器连接;所述主体内设有储存高压气体的气仓和放置气囊的凹型腔体,气仓的出口与气门嘴连接相通,凹型腔体上设有护盖,所述主体内还设有气道并与设于凹型腔体内的出气口相通;所述激发器由激发器壳体、水敏元件、水敏元件支架、激发件、弹簧和密封圈组成,激发件的一端穿过位于水敏元件支架上的水敏元件,并通过密封圈到达气门嘴,激发件的另一端被位于连接件内的弹簧顶住,所述激发器壳体上还设有进水孔和激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溺水救生项环,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圆形的救生器单元连接组成,所述救生器单元由主体、激发器、气门嘴、气囊、护盖和连接件等组成,所述主体的一端通过气门嘴与激发体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另一救生器单元的激发器连接;所述主体内设有储存高压气体的气仓和放置气囊的凹型腔体,气仓的出口与气门嘴连接相通,凹型腔体上设有护盖,所述主体内还设有气道并与设于凹型腔体内的出气口相通;所述激发器由激发器壳体、水敏元件、水敏元件支架、激发件、弹簧和密封圈组成,激发件的一端穿过位于水敏元件支架上的水敏元件,并通过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