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天文专利>正文

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50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它是与智能卡座G相接的单片机E经触发电路A通过智能卡座G检测智能卡后,将其数据通过数据存储电路H存储,并通过液晶显示电路J显示,同时通过控制阀电路F驱动双稳态电磁水阀开启;与信号处理电路D相接的单片机E再经触发电路A通过信号处理电路D收集的热、流量的脉冲信号,记录热、流量后并递减智能卡的购置热、流量,判断是否通过报警电路K报警或通过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先交费后供热”的问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目前,供热管理部门在收取用户费用时,大都是根据供热周期长短来确定其费用。此种形式收费,其手段既不科学又很麻烦,而且严重制约着供热部门的再发展。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部分,提供一种既科学又简便的先交费后供热的方式,它能够促进供热部门的再发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它有触发电路A、电压监测电路B、供电电路C、信号处理电路D、单片机E、控制阀电路F、智能卡座G、数据存储电路H、按键处理电路I、液晶显示电路J、报警电路K,与智能卡座G相接的单片机E经触发电路A通过智能卡座G检测智能卡后,将其数据通过数据存储电路H存储,并通过液晶显示电路J显示,同时通过控制阀电路F驱动双稳态电磁水阀开启;与信号处理电路D相接的单片机E再经触发电路A通过信号处理电路D收集的热、流量的脉冲信号,记录热、流量后并递减智能卡的购置热、流量,判断是否通过报警电路K报警或通过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由供电电路C供电的单片机E通过电压监测电路B监测供电电路C的电压降低到一定限度时,指令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按键处理电路I分别控制单片机E及触发电路A的工作。本技术的优点一、设计科学合理,它将传统的“先供热后收费”改变为“先交费后供热”,从而实现了供热的科学化管理,由此促进了供热部门的再发展;二、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可靠。说明书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说明书附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它有触发电路A、电压监测电路B、供电电路C、信号处理电路D、单片机E、控制阀电路F、智能卡座G、数据存储电路H、按键处理电路I、液晶显示电路J、报警电路K,与智能卡座G相接的单片机E经触发电路A通过智能卡座G检测智能卡后,将其数据通过数据存储电路H存储,并通过液晶显示电路J显示,同时通过控制阀电路F驱动双稳态电磁水阀开启;与信号处理电路D相接的单片机E再经触发电路A通过信号处理电路D收集的热、流量的脉冲信号,记录热、流量后并递减智能卡的购置热流量判断是否通过报警电路K报警或通过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由供电电路C供电的单片机E通过电压监测电路B监测供电电路C的电压降低到一定限度时,指令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按键处理电路I分别控制单片机E及触发电路A的工作。触发电路A中三极管P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17及电容C5的一端相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U3C脚8及U3B脚4相接,U3C脚9与U5F脚12相接的同时,串联电阻R5后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接后接地,U5F脚13与单片机E中U4脚7相接,U3C脚10与U3B脚5相接,U3B脚6分别与二极管D1-5的负极、电阻R14、R2的一端及U5C脚5相接,U5C脚6与单片机E中U1脚5相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正极相接后再与单片机E中U4脚10相接,二极管D2-1的正极分别与按键处理电路I中集成块U5D脚9及U5E脚11相接,二极管D5、D3的正极分别串联电阻R7、R4后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D5、R7节点串联电容C3后与电压监测电路B中U3D脚11相接,D3、R4节点分别与U5A脚1及智能卡座G中卡座S2脚7相接,U5A脚2与单片机E中U1脚12相接;三极管P1的发射极与智能卡座G中卡座S2脚8相接;三极管P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8一端、电容E2正极、单片机E中U4脚6相接,R8另一端、E2负极的节点与单片机E中U1脚19相接。按键处理电路I中插座S6脚4、脚2短接后与供电电路C中插座S5脚2相接,S6脚3、脚1分别串联电阻R9、R12后接地,同时S6脚3、脚1分别与U5D脚9及U5E脚11相接,U5E脚10、U5D脚8分别与单片机E中U1脚16、脚14相接。报警电路K中蜂鸣器B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P2的集电极相接,P2发射极与单片机E中U4脚6相接,P2基极串联电阻R20后与单片机E中U4脚11相接。控制阀电路F中U6B脚3、U6F脚13分别与单片机E中U4脚10、脚9相接,U6B脚4串联电阻R10后接地,同时U6B脚4串联电阻R24后与三极管N1基极相接,U6F脚12串联电阻R6后接地,同时U6F脚12串联电阻R25后与三极管N4基极相接,N1集电极串联电阻R31-33、R30后与N4集电极相接,R31、R32节点与三极管P4基极相接,R32、R33节点与三极管P3发射极相接,R33、R30节点与P3基极相接,N1发射极与三极管N2基极相接,N4发射极与三极管N8基极相接;P3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6、D9-12负极相接,同时P3发射极与供电电路C中电容E5正极相接,D9-12正极短接后与供电电路C中插座S5脚2相接,D6正极与P3集电极相接,P3、N2集电极相互短接,N2、N3发射极相互短接后接地,P4、N3集电极相互短接后与插座S1脚2相接,P4集电极与二极管D7正极相接,D7负极与P4发射极相接,P4发射极与D9-12正极节点相接;稳压管Z2、Z4负极短接后与插座S1脚2相接,Z2、Z4正极分别与稳压管Z1、Z3正极相接,Z1、Z3负极短接后分别与D6正极、S1脚1相接。单片机E中U1脚9、脚4分别与智能卡座G中插座S2脚5、脚4相接,U1脚1、脚3分别串联电容C1、C2后接地,同时U1脚1、脚3并联晶振G,U1脚7与电压监测电路B中U5B脚4相接,U1脚11接地;U1脚18分别与U4脚5、智能卡座G中插座S2脚6相接,U1脚2、脚6分别与智能卡座G中S2脚2、脚3相接,U1脚13与液晶显示电路中S3脚2相接,U1脚20、脚17、脚15分别与U4脚1-3相接,U1脚10、脚8分别与数据存储电路H中U7脚5-6相接;U4脚4-5短接后接地,U4脚12-15分别与液晶显示电路J中U6C脚5、U6E脚11、U6D脚9、U6A脚1相接。供电电路C中插座S5脚1接地,并分别与电容E3、E1、E5负极及电阻R13、电容C7的一端相接,E3正极及R13、C7的另一端短接后与单片机E中U4脚6相接,E1正极反向串联二极管D8后与S5脚2相接。电压监测电路B中U2脚1-2短接后接地,并串联电容C6与U3D脚11相接,U2脚3串联电阻R15后接地,同时U2脚3串联电阻R16后与供电电路C中S5脚2相接,U2脚4-6短接,U2脚7分别与智能卡座G中插座S2脚8及供电电路C中二极管D8负极相接,U2脚8与U3D脚12相接的同时串联电容C8后接地;U3D脚13接地;U5;B脚3串联电阻R11后与U3D脚11相接。信号处理电路D中U3A脚1-2短接后接插座S4脚2,并且串联电阻R3后与单片机E中U1脚18相接,U3A脚3串联电容C4、电阻R1后与S4脚1相接,S4脚1接地,C4、R1节点与单片机E中U4脚10相接。数据存储电路H中U7脚1-4、脚7短接后接地,U7脚8分别串联电阻R19-18后与U7脚6-5相接,U7脚8分别与单片机E中U1脚18及液晶显示电路J中U8脚1相接。液晶显示电路J中U8脚2、脚4、脚6、脚8短接后接地,并与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供热智能卡收费装置,它有触发电路A、电压监测电路B、供电电路C、信号处理电路D、单片机E、控制阀电路F、智能卡座G、数据存储电路H、按键处理电路I、液晶显示电路J、报警电路K,其特征在于:与智能卡座G相接的单片机E经触发电路A通过智能卡座G检测智能卡后,将其数据通过数据存储电路H存储,并通过液晶显示电路J显示,同时通过控制阀电路F驱动双稳态电磁水阀开启;与信号处理电路D相接的单片机E再经触发电路A通过信号处理电路D收集的热、流量的脉冲信号,记录热、流量后并递减智能卡的购置热、流量,判断是否通过报警电路K报警或通过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由供电电路C供电的单片机E通过电压监测电路B监测供电电路C的电压降低到一定限度时,指令控制阀电路F关断双稳态电磁水阀;按键处理电路I分别控制单片机E及触发电路A的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吴天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