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7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顶杆、顶针板组件及形成有型腔的上模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包括顶针、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和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顶杆的顶端抵接于第一组顶针板的底面,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沿上下方向贴合连接,当所述顶杆向上推动时,所述第一、第二组顶针板带动顶针共同向上运动,直至所述第二组顶针板的上表面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下侧的限位件所止挡,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与第二组顶针板分离而继续向上运动以实现二次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组装维护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塑胶自动拉带二次顶出机构主要有利用树脂开闭器、机械开闭器、气缸、机械杠杆原理等实现二次顶出,缺点是:树脂开闭器、机械开闭器结构只适用小型承受力小的模具,开闭器易磨损,配合精度要求高;用气缸二次顶出缺点是模具结构复杂,模具要加大预留安放气缸的空间,还需增加与注塑机信号的串通及程式控制;机械杠杆原理跷跷板式二次顶出缺点,声音震动大,两边顶出易不平衡,拉带平稳性差。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组装维护成本较低的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顶杆、顶针板组件及形成有型腔的上模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包括顶针、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和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顶杆的顶端抵接于第一组顶针板的底面,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沿上下方向贴合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杆、顶针板组件及形成有型腔的上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组件包括顶针、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和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顶杆的顶端抵接于第一组顶针板的底面,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沿上下方向贴合连接,当所述顶杆向上推动时,所述第一、第二组顶针板带动顶针共同向上运动,直至所述第二组顶针板的上表面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下侧的限位件所止挡,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与第二组顶针板分离而继续向上运动以实现二次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杆、顶针板组件及形成有型腔的上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组件包括顶针、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组件和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顶杆的顶端抵接于第一组顶针板的底面,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和第二组顶针板沿上下方向贴合连接,当所述顶杆向上推动时,所述第一、第二组顶针板带动顶针共同向上运动,直至所述第二组顶针板的上表面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下侧的限位件所止挡,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与第二组顶针板分离而继续向上运动以实现二次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模板和顶针板组件之间的下模板,所述复位弹簧将所述下模板和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弹性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下模板与所述第一组顶针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组顶针板与所述限位件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顶针板具有向上凹陷设置的若干收容槽,所述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具有延伸贯穿所述第一组顶针板的若干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具有位于其底端并收容于相应收容槽内的安装头及自安装头向上延伸入下模板内的杆部,所述杆部上远离所述安装头的一端插入所述下模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顶针板包括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二组顶针板包括第三顶针板和第四顶针板,所述安装头的上部收容于所述第二顶针板内、下部收容于所述第三顶针板内,所述限位件套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