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正结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它包括一汤锅本体,汤锅本体设有可盛放汤类食物的凹腔,汤锅本体设有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采用该结构的汤锅在使用时,汤锅中液体对热量或冷量的缓慢释放可以对汤锅内放置的热或冷食物进行保热或保冷,达到了延迟冷却或延迟升温的效果。这样在用该汤锅放置热食物时,热食物可以不必进行反复加热,具有自保温的作用;在用该汤锅放置冷食物时,可以保持冷食物的冷度,具有自保冷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食用过程。(*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使用的餐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
技术介绍
汤锅属于一种餐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汤锅在结构上有一个较深的凹腔,它可以用来放菜类食物,但是它更适用于放汤类食物;在使用上,它既可以作为锅具放在炉灶上直接用来煮汤,也可以放在餐桌上作为人们食用时盛放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的用具,具有较为灵活的使用功能。现有技术的汤锅一般为单一结构体,不具有自保温或保冷的效果,热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放入汤锅后,食物的热度会随着与周围环境温度的热交换而渐渐变冷;而冷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放入汤锅后,食物的冷度也会随着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冷交换而渐渐变温。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流传着千百种的饮食菜谱,形成了煎、煮、炒、炸、蒸、炖、烤、焖、熏、卤等多种技法,在吃法上也各有各样,有的需要保持一定的热度,有的则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冷度,如在冬天,天气较为寒冷,煮出来的食物放于汤锅后,会与周边温度进行热交换,食物很快就会冷却,而在这种季节下人们往往又是需要热食才能增加身体对寒冷天气的抵御,一般来说要么就是反复对食物进行加热,要么就是对汤锅不断地进行加热,才能保持食物的热度,这些做法都给人们的食用过程造成了许多不便;而在夏天,天气较为酷热,人们往往又是希望食用较凉的食物而降热消暑,但是,由于天气热温度高,汤锅内的食物会与周边温度进行热交换,食物很快就会温热起来,为了保持其冷度,一般是再放入冰箱内冷却,而后才食用,给人们的食用过程造成了较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通过汤锅自身结构上的变化,使放入汤锅内的食物可缓慢冷却或缓慢升温,达到自保温/保冷的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它包括一汤锅本体,汤锅本体设有可盛放汤类食物的凹腔,汤锅本体设有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所述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充满可保温/保冷的液体。所述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部分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所述的可保温/保冷的液体可以为水。所述的上层体或/和下层体为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单体结构。所述的上层体或/和下层体为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单体结构。所述的上层体或/和下层体为不锈钢或铁或铝或铜或银制作而成的单体结构。所述的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相叠合并向外延伸构成汤锅体的上沿。使用时,当需要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实现放入的食物缓慢升温时,将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放入冰箱等制冷设施中,一段时间后,处于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的可保温/保冷的液体会吸入一定的冷量,然后,把汤锅拿出来,放在桌面上供人们食用,则汤锅中放入的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温度而升高,但是,由于食物其底部及其周边有汤锅中液体的冷量通过上层体与其进行温度交换,即缓慢地释放冷量,使汤锅中的食物与周边环境温度的交换过程大大减缓,延迟了食物的升温过程,进而达到了保持其冷度的要求,可适用于如夏天食用绿豆汤或结冻的食物等。当需要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实现放入的食物缓慢冷却时,将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连同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放入加热设施中,如放在炉灶中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处于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的可保温/保冷的液体会吸入一定的热量,然后,把汤锅拿出来进行食用,汤锅内食物的温度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温度而冷却,但是,由于食物其底部及其周边有汤锅中可保温/保冷的液体的热量通过上层体与其进行温度交换,即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汤锅内食物与周边环境温度的交换过程大大减缓,延迟了汤锅内食物的升温过程,进而达到了保持其热度的要求,使食物不必进行反复加热,这特别适用于冬天季节时放置食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层体和下层体作为汤锅的基本结构,将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使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并在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通过汤锅中液体对热量或冷量的吸收贮存,使得在使用时,汤锅中液体对热量或冷量的缓慢释放可以对汤锅内放置的热或冷食物进行保热或保冷,达到了延迟冷却或延迟升温的效果,这样在用该汤锅放置热食物时,热食物可以不必进行反复加热,具有自保温的作用;在用该汤锅放置冷食物时,可以保持冷食物的冷度,具有自保冷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饮食过程。由于汤锅吸冷或吸热的随意性,使汤锅的使用更加方便,并大大地降低了人们的使用成本。由于可以将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相叠合并向外延伸构成汤锅体的上沿,利用该上沿可以方便于人们用手拿,避免了汤锅过热或过冷时人们不方便用手拿的弊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图;图2是本技术的构造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它包括一汤锅本体1,汤锅本体1设有可盛放汤类食物的凹腔10,汤锅本体1设有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上层体11、下层体12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而成,如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或铁或铝或铜或银等,也可以采用陶瓷材料;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的边缘相叠合并向外延伸构成汤锅体1的上沿13,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2,液体2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它可吸收热量或冷量的液体,液体2可以充满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之间围成的内腔,也可以不充满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之间围成的内腔。使用时,当需要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1实现放入的食物缓慢升温时,将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1放入冰箱等制冷设施中,一段时间后,处于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之间围成的内腔中的可保温/保冷的液体会吸入一定的冷量,然后,把汤锅1拿出来,放在桌面上供人们食用,则汤锅1中放入的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温度而升高,但是,由于食物其底部及其周边有汤锅1中液体的冷量通过上层体11与其进行温度交换,即缓慢地释放冷量,使汤锅1中的食物与周边环境温度的交换过程大大减缓,延迟了食物的升温过程,进而达到了保持其冷度的要求,可适用于如夏天食用绿豆汤或结冻的食物等。当需要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1实现放入的食物缓慢冷却时,将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1连同食物特别是汤类食物放入加热设施中,如放在炉灶中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处于上层体11和下层体12之间围成的内腔中的可保温/保冷的液体会吸入一定的热量,然后,把汤锅1拿出来进行食用,汤锅1内食物的温度虽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温度而冷却,但是,由于食物其底部及其周边有汤锅1中可保温/保冷的液体的热量通过上层体11与其进行温度交换,即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汤锅1内食物与周边环境温度的交换过程大大减缓,延迟了汤锅1内食物的升温过程,进而达到了保持其热度的要求,使食物不必进行反复加热,这特别适用于冬天季节时放置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它包括一汤锅本体,汤锅本体设有可盛放汤类食物的凹腔,其特征在于:汤锅本体设有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它包括一汤锅本体,汤锅本体设有可盛放汤类食物的凹腔,其特征在于汤锅本体设有上层体和下层体,上层体和下层体的边缘固定相联接,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一密闭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充满可保温/保冷的液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体和下层体之间围成的内腔中部分充有可保温/保冷的液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保温/保冷的汤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结
申请(专利权)人:李正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