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28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和转轴,底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外圈抛光板,两个外圈抛光板之间通过丝杆连接,转轴的两端和中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内圈抛光板和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丝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调整外圈抛光板、抵板和内圈抛光板的位置,进而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轴承,再利用内圈抛光板和外圈抛光板的同时工作,完成对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同时抛光,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单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且轴承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小其摩擦力,一般需要使用抛光装置将其表面的摩擦纹路打磨光滑,但是现有的轴承抛光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轴承抛光装置在抛光轴承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单独抛光,这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样导致能源的浪费;2、现有的轴承抛光装置一般都是一台抛光机器对应一个尺寸的轴承,不适用于不用尺寸的轴承,适用性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通过设置有底板和转轴,底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外圈抛光板,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内圈抛光板和两个抵板,将两个外圈抛光板利用丝杆连接,转轴的外周面的两端和中部分别套接固定和活动套接有内圈齿轮和套筒,内圈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圆环,圆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套筒外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抵板和内圈抛光板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的轴承抛光装置不能同时对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同时抛光以及不适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轴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便于对外圈抛光机构和内圈抛光机构的支撑,所述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外圈抛光机构和内圈抛光机构,便于对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同时抛光,且内圈抛光机构位于外圈抛光机构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基板,便于底板的放置,且基板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便于对整体装置的支撑,所述基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可拆卸式连接有电机,便于带动转轴转动,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基板,便于与转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圈抛光机构包括底板,便于待抛光轴承的暂时放置,且底板的底部与支撑机构中基板的顶部转动连接,避免抛光过程中底板与支撑机构分离,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外圈抛光板,便于对轴承外圈的抛光,且两个外圈抛光板通过分布于两侧的两个丝杆连接,便于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轴承,所述丝杆中部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轮,便于带动丝杆转动,且从动轮的上方啮合有主动轮,便于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背离从动轮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便于转动主动轮。进一步地,所述内圈抛光机构包括转轴,便于套筒和内圈齿轮的安置,且转轴贯穿外圈抛光机构中的底板与支撑机构中的电机相连,便于将电机的动力输入至内圈抛光机构和外圈抛光机构中,所述转轴底部和顶部的外周面上均套接固定有两个内圈齿轮,便于带动外圈齿轮转动,且内圈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圆环,便于第二伸缩杆的放置,所述转轴的中部外周面上套接有套筒,便于第一伸缩杆的放置。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外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便于调整抵板的位置,且第一伸缩杆背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板,便于对待抛光轴承的抵触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圆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圈齿轮,便于带动圆环转动,且外圈齿轮与内圈齿轮啮合,便于将电机的动力输出给圆环,所述圆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便于调整内圈抛光板的位置,且第二伸缩杆背离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圈抛光板,便于对轴承的内圈抛光。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底板和转轴,底板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两个外圈抛光板,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内圈抛光板和两个抵板,通过两个抵板将轴承固定住,再利用两个外圈抛光板和两个内圈抛光板同时完成对于轴承外圈和内圈的抛光,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2、本技术通过将两个外圈抛光板利用丝杆连接,转轴的外周面的两端和中部分别套接固定和活动套接有内圈齿轮和套筒,内圈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圆环,圆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套筒外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抵板和内圈抛光板固定连接,通过利用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丝杆调整抵板、内圈抛光板和外圈抛光板的位置,进而适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轴承,提高了整体装置的适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机构与外圈抛光机构连接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圈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内圈抛光机构的爆炸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支撑机构;110、基板;111、支撑杆;120、电机;200、外圈抛光机构;210、底板;211、外圈抛光板;220、丝杆;221、从动轮;222、主动轮;2221、手柄;300、内圈抛光机构;310、转轴;311、内圈齿轮;320、套筒;321、第一伸缩杆;3211、抵板;330、圆环;331、外圈齿轮;332、第二伸缩杆;3321、内圈抛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0,支撑机构100的上方设置有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且内圈抛光机构300位于外圈抛光机构200的内侧,通过设置有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使得该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同时对轴承的外圈和内圈进行抛光,再利用支撑机构100对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的支撑,支撑机构100包括基板110,且基板110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1,基板11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可拆卸式连接有电机120,且电机120的输出端贯穿基板110,通过设置有基板110,用于与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的连接,启动电机120,使其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带动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同时工作。其中如图3所示,外圈抛光机构200包括底板210,且底板210的底部与支撑机构100中基板110的顶部转动连接,底板210顶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外圈抛光板211,且两个外圈抛光板211通过分布于两侧的两个丝杆220连接,丝杆220中部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轮221,且从动轮221的上方啮合有主动轮222,主动轮222背离从动轮221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的上方设置有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且内圈抛光机构(300)位于外圈抛光机构(200)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的上方设置有外圈抛光机构(200)和内圈抛光机构(300),且内圈抛光机构(300)位于外圈抛光机构(20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0)包括基板(110),且基板(110)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1),所述基板(11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可拆卸式连接有电机(120),且电机(120)的输出端贯穿基板(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高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抛光机构(200)包括底板(210),且底板(210)的底部与支撑机构(100)中基板(110)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底板(210)顶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外圈抛光板(211),且两个外圈抛光板(211)通过分布于两侧的两个丝杆(220)连接,所述丝杆(220)中部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轮(221),且从动轮(221)的上方啮合有主动轮(222),所述主动轮(222)背离从动轮(22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诚侯雪涵侯懿凌宋柳筱侯博文王丙红侯贞霞侯贵慧郭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金博耐磨钢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